【摘 要】眾所周知,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所以首先應該將目光集中于學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以及所需所求,然后“對癥下藥”。并且,充分利用數學這門學科的特殊性,發揮它的真正作用,創造一個充滿趣味并且富于理性思考的數學課堂。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建出和諧的數學教學課堂提出了一些看法,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生視野 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146-01
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主體,教師起著輔助作用,數學教學的好壞最終將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偏離主要方向。
一 分清主次,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
由于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并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要能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是傳授知識。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喜歡的學生偏愛點,不喜歡的學生打壓,實在是愧為人師,這樣的人并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教師就應該抹殺自己的情緒,但身為教師,就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教書育人,應該將學生放在第一位,謹記他們的所求所需。
二 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容,展望數學發展新未來
小學生思想處于一個比較活躍的階段,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并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穿插著新近發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現,只要一講故事,很多學生都全神貫注。那么,為何不讓數學課成為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容與日常現象相聯系,數學的知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應用,讓學生在聽故事當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學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教師們也能收獲更深層次的思考。
世界每天在改變,人們想要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當然也需要順時而變,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找出其中的規律,往往能夠事半功倍。小學數學教學是以基本數字認知、數學規律總結為基礎的,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理性思維還未成熟,在小學生印象中,數學往往被形容為枯燥無味的數字課。這樣的現狀就要求數學教師用心去上課,努力將數學課講得生動,講得活潑,用小學生喜愛的方式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三 互相應和,互相尊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然說這能夠讓學生產生尊崇之情,但這往往是敬而遠之的尊敬。這也是為什么很少有學生喜歡和教師待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學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敬重。
“笨”和“聰明”是從前教師劃分學生的分界線,這種區分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讓他們形成了一種自卑心理,極不利于他們個人的發展和成長。想要贏得學生的愛戴,數學教師應該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學生,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在課堂教學中,關于很多問題的認識并沒有統一的答案,老師要注意聽從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并且不乏道理以及創新思維的思考,老師也可以為學生喝彩。這樣,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取老師的言語,這就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
四 結束語
如何讓數學成為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立足于學生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創造生動有趣的和諧數學課堂,創建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馬克思唯物辯證法里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真正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學生喜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同時,教師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諧相處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讓他們在接受數學教師的基礎上接受數學。
參考文獻
[1]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