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若要順利地完成小學學習任務,就必須要抓好幼教工作,打好幼兒基礎學習,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有較高的素質,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完成教學任務。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豐富的業務素質、健全的心理素質、創新素質四個基本素質。
【關鍵詞】素質 幼兒教師 道德素質 業務 心理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162-01
幼兒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若要學生順利地完成小學學習任務,就必須要抓好幼兒園的學習基礎。幼兒年齡小,天生愛玩好動,還不知道自己學習什么,如何學?為什么要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習,教他們如何讀書寫字,如何遵守紀律,如何團結同學,如何尊敬師生,讓他們明白學習的目的,知道如何學習,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完成這項任務。
一 良好的道德素質
一個教師的道德素質會直接制約和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發展水平。教師的情感、意志、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對學生的影響常常是無形的、潛在的,又是長遠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任何獎懲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思想,努力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形象,必須具有:(1)熱愛教育事業,時刻為幼兒服務,甚至為幼教事業奮斗終生的思想;(2)堅定的政治立場、鮮明的政治觀點、高尚的道德追求,做到嚴于律己、身正為范、為人師表;(3)平等待人、尊重學生、平易近人、辦事公道、以誠相待、顧全大局、團結合作的為人態度;(4)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能深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實際、解決困難學生問題的高尚情操。
二 豐富的業務素質
豐富的專業知識是一名合格教師的最基本條件,學生正處于認知的階段,常常會遇到或想到許多問題向老師發問,教師在他們眼中心中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全才全能的圣人”,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綜合教育能力,既能教書又能育人,所以,教師應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唯有這樣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一方面,教師要加強知識的儲蓄和更新,只有教師有了淵博的知識,才能為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排憂解難,講起課來才能談古論今、旁征博引,講得生動有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能把各學科知識相互聯系、相互融合起來,從而融會貫通地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新的教育觀,樹立科學發展觀,因為教學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具備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能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的技能,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思想,即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服務的思想、為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貢獻力量的教育思想、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授絕技的無私奉獻的思想等;必須真正樹立起以學生潛能的開發、個性發展的引導和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變化的自我教育、繼續學習的能力為主旨的教育觀;必須確立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活動,在此活動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動口、動腦、動手,從中獲取學習技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 健全的心理素質
教師健全的心理素質通常表現為:能理解學生和寬容學生、心地善良、愛好廣泛、處處為學生著想、態度和藹、為人熱情等,教育的藝術在于巧妙地利用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心態去感染學生,而不是簡單地說教,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課堂上對語言的釋放要有尺度,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引導學生學習,教育學生認真聽講、開拓思維,發展技能,因此,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要具備極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面對學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境,面對偶發事件要冷靜,靈活地做出妥善處理,如果因激動或失控而舉止失態或語言失當,就會給學生在心理上帶來不良影響,這樣對學生就沒有教育力量,所以,教師的心理因素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教師良好的心理對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有推動作用。
四 創新素質
陳舊的“填鴨式或灌輸式以及照本宣讀”的教學模式已完全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掌握新的教學藝術性,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育教學,才能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在教學目標上要創新、教學策略上要創新、教學方法上要創新、教學模式上要創新,在創新中要做到:在理念上必須以現代理論為指導,突出素質教育的宗旨;在手段上要吸納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在教學模式上首先應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