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曙光已現。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云南經濟如何實現發展升級?剛剛閉幕的云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明確回答: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加快發展與提高質量效益同步推進,把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建設生態文明,加強民生保障,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014年以來,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經濟形勢日益嚴峻,自然災害頻發,但是,再大的外部危機都是暫時的,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必須凝聚力量、迎難而上。應對困難和挑戰,關鍵是上下同心,協調行動,形成合力。云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科學研判、主動作為,帶領全省干部群眾迎難而上、穩中求進、主動作為,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擴大總量和轉型升級并進,著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民生改善、風險化解,確保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積極“進”、穩中有為主動“為”,實現穩中提質、穩中求好、穩中求優,保持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正確認識、主動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征、新動力,是做好今后經濟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云南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云南發展的新機遇;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必須準確把握2015年云南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只有深刻認識云南經濟的新常態、新機遇、新形勢,才能深刻理解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深刻把握2015年形勢的復雜性,尊重經濟發展規律,保持戰略定力和平常心態,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把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面對發展新常態,必須要有新認識,創新思維,調整思路。持續幾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后,云南面臨著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同時,消費、投資、生產要素、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資源環境約束等已發生趨勢性變化。適應新常態,貴在主動。主動才能把握先機,主動才能大有作為。會議提出做好2015年云南經濟工作,要千方百計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抓住機遇,加快建設通江達海的交通網絡、國際化廣覆蓋的航空網絡、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網絡、跨區域內強外聯的能源網絡、共享高效的信息化網絡等“五大基礎網絡”;圍繞“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等重大問題,研究推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適應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各方面關聯度高、拉動力強、影響力大的大事、要事。要多點支撐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通過創新供給激活消費需求,搶抓國家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節能環保、旅游休閑、住房、文化教育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的機遇,充分發揮云南優勢,深挖消費潛力。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加快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建制市、重點縣城、特色小鎮、城市綜合體、新農村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深入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扎實抓好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發揮城鎮化對投資、促消費的重要作用。
面對新常態,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形成新思路、開辟新路徑。主動適應新常態,最重要的就是創新。會議提出,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要堅持走云南特色的工業轉型發展之路,做到優化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并重、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并重、資源利用與綠色發展并重,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強化資源型產業布局導向,狠抓工業園區轉型升級。要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積極培養以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務服務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發展大旅游業。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引導農民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推動云南省由農業資源大省向農業經濟強省跨越。同時,著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城鄉建設、生態環保六個一體化建設,努力使滇中城市經濟圈成為全省發展的強大引擎、重要支撐。要超前謀劃南北經濟帶、城鎮帶,規劃建設沿邊開放經濟帶,加快滇西邊境山區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面對發展新常態,必須善于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只有發揮好優勢,將優勢轉化成項目、轉化成產業,才能實現后來居上。雖然在新常態背景下,云南經濟與全國各地既有相同的特點,又面臨著一些特殊的情況。但是,云南省握有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的機遇,打造發展空間新格局發展的最大制約正在加速破解。會議提出,要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規劃建設,提速互聯互通步伐;要加快推進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載體建設,積極承接國際國內加工貿易訂單和加工貿易企業轉移,提高引進外資規模和質量;要進一步辦好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平臺作用;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促進外資外貿增長方式轉型升級,提升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我們只要順勢而為,圍繞優勢謀劃項目,圍繞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觀光、健康養生、生物制藥、文化娛樂、養老服務等產業,大打安全、綠色、生態品牌,就能在轉化優勢、運用優勢中實現“有中生新”,從而產生疊加效應,創造新優勢,增加新的競爭力。這些都為云南省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保持定力不搖擺,堅定執行不遲疑,一張藍圖繪到底,就一定能突破重點,活躍全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面對發展新常態,必須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會議提出,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和外來投資者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要繼續創新體制機制,放手放膽、放開放活,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要集中力量解決經濟領域的突出問題;要鼓勵各地各部門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差別化試點,積極謀劃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改革措施;要強化責任、落實督辦責任制,解決“中梗阻”問題;要建立健全改革舉措實施效果評價體系。
面對新常態,必須堅持綠色崛起,實現生態保護、建設與開發并重。生態,是云南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與建設。會議提出,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政績觀,認真落實新環境保護法,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城鎮格局、產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要深入推進“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和“森林云南”建設。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驟然而至的2015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的一年。做好2015年云南省經濟工作,需要各地區各部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著力內需拉動、產業帶動、創新驅動,狠抓改革攻堅,加強民生保障,強化風險防控,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要努力擴大有效需求,發展壯大優勢產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多點多極支撐,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深化開放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學務實推進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
新常態蘊涵新機遇、孕育新希望。做好2015年云南經濟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中共云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氣神,堅定信心、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為建設“政治生態風清氣正、自然生態山青水秀”的美麗幸福云南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