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調控一體化管理逐漸成為了一種比較流行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發展條件,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這一管理模式下的安全現狀并不是十分樂觀,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和闡述,以供有關企業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調度;調控一體化;安全現狀
當前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中對管理模式日漸重視,所以也就出現了調控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由于該模式應用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這些問題也對電力企業的正常經營和安全運轉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當前的安全現狀進行有效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經過詳細的分析,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
一、調度、集控分離運行模式下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1.運行現狀
調度負責某城市電網6座220kV變電站、原供電所屬22座66kV變電站(其中變電塔3座)、農電所屬28座66kV變電站和用戶所屬31座66kV變電站的直接指揮,負責用戶所屬39座66kV變電站的間接指揮。負責公司所屬81條66kV線路、155條10kV線路以及用戶所屬16條66kV線路的直接指揮,負責用戶所屬36條66kV線路的間接指揮。調度室、集控中心均由調度中心統一管理。集控中心座落在220kV變電站內,距調度大樓7公里。現集控中心有監控值班人員12人,監控系統終端機6臺,調度室有值班人員8人,調度員機4臺(其中CC2000系統終端2臺,監控系統終端2臺)。
2、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在實際的工作中,工作的環節過多,所以在任務傳達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誤傳的現象,這樣在匯報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和實際工作情況不符的現象,因為調度操作的預令和操作票主要都是由集控中心控制的,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就很有可能出現錯項或者是漏項等問題,變電站的工作通常情況下會在施工現場操作完成,在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以后,操作隊還要向控制中心匯報工作情況,所以操作隊的工作量就會加大,如果操作隊沒有及時向控制中心匯報工作就會在工作中造成控制中心無法對現場的情況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調整。
(2)在調度工作中,集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明顯不足,所以其實際的工作也就無法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行,我國電網發展到今天,在自動化信息和微機維護等工作都是需要有專業人員去完成的,但是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上來看,有些人員雖然在工作之前已經經過了一定的培訓,但是其自身的業務水平還處于相對較低的狀態,當今的電網建設也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人才的供應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3)降低了人員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在集控中心運行的過程中還要對系統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監控,但是如果嚴格按照工作程序來說,在集控中心對工作情況進行詳細的匯報之后,調度人員才能組織調度工作,同時為了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如果監控系統出現了一些報警提示,調度人員也要及時對系統中出現的故障進行仔細的檢查,同時還要對報警信息的準確性進行有效的檢查,在集控部門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設備重復購置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在增加了人員投入的同時也為系統的維修和養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二、創新思維,充分準備,構建“調控一體化”管理構架
1.成立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
建立了調控協作的機制,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訂了《調控一體化實施方案》和《調控一體化試運行方案》,修訂了調控運行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標準,完善了相關業務流程,提前明確分工,有條不紊的開展數據庫錄入、圖表繪制、通道調試等各項工作。
2.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改造了調度室,增加自動化系統、生產系統、視頻系統等設備,擴充調度值班座席和生活服務設施,滿足8人值班需要,升級相關信息網絡通道,提高調度室至各機房的通信速度,提升自動化系統運行可靠性。
3.規范調控班組設置
調控班設班長、副班長和技術員各1人,值班實行4值2倒的輪值方式,每值5人,其中總值長1人,一值2人,二值2人,副班長和技術員參與白班值班。一值值班人員主要負責調度業務,二值值班人員主要負責監控業務。調控班總值長負責全面工作,總值長和一值人員有權同省調進行調度業務聯系,接受相關指令。出現多組操作時,二值人員可在一值人員監護下分別進行。
三、整合業務,深度融合,“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持續完善
1.調整調度業務范圍
將變電設備監控業務納入調度。調度在保證原有地區電網實時調度管理職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變電設備實時監視與遠程控制等職責。
2.調整調度控制方式
部分原先需要通過運行單位現場執行的操作轉由調度直接遙控,省調直接與變電站發生調度聯系轉為部分與地調聯系,地區調度承擔上級調度指令執行與轉發等職能。
3.調整核心業務流程
(1)在執行工作流程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上級部門的相關指示和要求來進行,如果是城市電網,一定要按照省級的集控中心的指令做出相應的調整。
(2)對監控信息異常處理予以規范、在以往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現場監控,同時記錄設備異常信息,同時在現場就將設備存在的故障妥善處理,但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電網的建設,增加了一些監督的環節,這樣就有效的保證了設備的安全運行。
(3)規范事故處理工作流程。將原來的現場匯報事故情況后由調度決策,對現場下達事故處理指令,現場執行完畢并回復的形式,轉變為各級調度自行依據事故監控信息及時判斷事故、立即決策,并直接遠方遙控操作進行事故處理的形式。減少了事故處理過程中現場匯報情況、事故處理指令接收及回復的環節,事故處理效率明顯提升。
4.調整調度工作職責
(1)明確安全責任。調度負責電網安全運行,生產單位對設備的管理職責不變,負責輸變電設備安全,及時核實并負責監控信息反映的設備異常缺陷報缺和消缺。
(2)明確設備操作責任。調度負責開關的遠方單一操作,生產單位負責按調度指令實施現場操作。
(3)明確信息監控責任。制定信息規范工作計劃,按照專業管理職責,明確信息規范與分層的職責劃分和業務流程。將監控信息分為事故、異常、越限、變位、告知等五類信息。明確調度負責事故、異常、越限、變位信息的實時監視,告知類信息由變電站運行單位負責定期巡視并分析處理,調控人員將其作為事后查詢、輔助決策手段。深入細化信息規范分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信息的歸并工作,制定各電壓等級典型信息規范。
四、結論
在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中,突破了以往模式中的不足,同時使得電網建設中的調度和運行能夠得以有效的結合,同時這種運行模式還在實際的應用中優化了系統的資源,同時也促進了相關信息的共享,在故障處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調度人員的業務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整個電網的安全運行也有了十分積極的影響,提高了企業的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雅梅,邊文琦,鄭佳.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常見故障與處理[J].廣西水利水電.2012(06)
[2]羅華.調度、變電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科技創業月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