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公路路基路面結構施工設計是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的開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公路工程項目質量的評定應該從設計方面開始進行研究,公路設計是決定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價值的重要步驟,這一步驟對于公路工程的總體施工質量、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針對公路路基路面結構施工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路;路基路面;結構;施工設計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方便出行,近年來,家庭的購車量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此外,由于運輸、經濟商貿、物流、旅游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公路交通車流量也呈現出迅速上升的趨勢,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增加了公路的承載壓力,從而導致交通網不完善、公路路面破損以及道路擁擠等問題的產生。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必須緩解當前道路交通擁擠的現狀。在本文中,就公路路基路面結構施工的靈活設計問題來展開研究和探討,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對公路路基路面結構的分析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的基礎上,依照公路的設計橫斷面和線形的要求進行開挖堆填形成的巖土結構,是路面的基礎工程,在實際的建設中,為了減少開裂問題,路基的壓實度需要控制在93%以上,其填挖的形式有半填半挖、路塹和路堤等類型。路基結構的特點是水溫穩定、高挖低填、工藝簡單、耗費大、耗時長等。
路面是在路基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混合料的鋪筑形成的層狀結構,常見的公路路面由墊層、底基層、基層和面層等組成。面層是路面結構的最上層,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穩定性、剛度、平整度等,并且防水性好、耐磨,常用的面層形式有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塊石等;基層處于面層下面,剛度大、強度高,水穩性好,常用的基層形式有水泥穩定粒料、級配碎石等;底基層或墊層介于路床與基層之間,主要的作用是排水、隔水、隔溫,并分散基層傳來的負載,強度并不需要很高,但底基層或墊層單側的寬度要超出基層25cm左右,路面的基本特點有表面平整性好、整體穩定性強、有足夠的承載力、抗滑和耐久等。
二、路基路面結構施工設計的技術要求
(一)路基施工設計的技術要求
公路工程的建設項目對于路基施工設計主要是從邊坡的穩定、路基的強度、支擋的結構以及排水的結構等方面來進行強調的。為了在公路竣工之后能夠確保車輛的正常通行,務必要加強路基原始地面的處理,由于原始地面存在著軟土、巖溶等不良地質情況,為了改良土質,多數情況下會采取換土填料的方式。設計的規范明確規定公路路基在選擇填料時的方案,對于公路路基在填料最小和最大粒徑上都做了量化式的標準數據參考,CDR值表在下路床、公路路基的填料限制條件上都給了一定的規定強度值。公路路基的邊坡設計主要是要考慮到穩定性,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多數原因是因為邊坡失穩。因此,在公路的施工質量控制方面,確保路基邊坡穩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設計公路路基邊坡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多次反復的校正驗算。在對穩定性沒有達到時,就要對邊坡采取必要的加固防護措施,如果公路路基的邊坡本身就存在著坍塌的情況,可以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防護措施,比如卸載、擋墻、抗滑樁等,對于有特殊情況的路基邊坡,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一定要加強觀測和控制。在加強路基的穩定性方面,公路路基的排水結構設計施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排水的結構主要包括暗溝、水溝、滲溝、邊溝等,在設計的過程中,對于構成部分的截面尺寸、防沖刷強度以及位置一定要精確合理。在公路的使用價值上,公路工程的路基設計項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公路路基的設計施工上,一定要嚴格的把好設計質量關。
(二)路面施工設計的技術要求
在車輛通行的過程中,公路路面是直接的受力體,所以對路面強度的要求一定要符合標準。當前我國公路路面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大多數是瀝青和混凝土,在設計的過程中,瀝青路面的強度設計主要的根據集料級配的情況、石料的質量以及瀝青的質量等。而混凝土路面在設計路面強度時所要考慮到的具體情況主要是車輛的限載限重和路基均勻的沉降等。公路路面抗滑性能主要考慮到下雨或下雪時路面的濕滑程度對于行車安全的技術指標,路面的抗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路面摩擦系數的直接影響,因此,在公路的防滑方面,提高路面摩擦系數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除此之外,抗滑性能也會受到路面積水的影響,積水過多時,抗滑性能自然而然就會減弱,就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在對公路的排水結構系統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將能及時排水作為基本前提,從而降低事故發生幾率,為路面行車安全提供保障。由于路面的顛簸不平也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路面的平整度也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三、靈活性設計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應用
公路路基路面支擋的形式,可以借鑒國內外比較先進的施工理念和技術經驗,積極的對路基路面防護治理的技術進行創新,根據實際的地質情況,采用富有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施工設計。在路基的防護工作中,如何提高路基的穩定性,首先要設計出正確路基的橫斷面,其次是運用修筑的路基將地層的平衡狀態打破,在改變地層之后的壓力由路基來承擔,路基也會受到各種自然因素的損壞和侵蝕,因此,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路基,常用的方法有三種:一,一定要根據實際的地質情況來設計公路路基邊坡的施工方案,邊坡坡率要盡量的自然,能夠達到美化景觀的要求;二,按照規范來設計支擋結構的形式,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多次的校正驗算,在必要時要對邊坡采取加固防護的結構,并且根據工程的建設項目來選擇加固材料;三,路肩防護欄基礎設計與施工,可以和路基的結構施工一起進行,提前留好路肩護欄的基礎槽溝、槽口,路基施工完成之后,再進行護欄基礎的澆筑。公路路基路面靈活設計與創造性設計并不是具體的對這個工作進行規范和規定,而是在規范的基礎上讓設計變得更加靈活化和創新化。這樣不僅能夠確保設計的合理性,也便于監管和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路基邊坡的形式及邊坡坡率會影響整個公路的穩定性,并且也會影響外在美觀性。由于公路工程的周圍環境是多變的,因而路基邊坡的設計需要靈活應變,因地制宜,在確保強度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還要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減少人工斧鑿的痕跡。邊坡的形式要根據邊坡的高度、周邊環境、地質構造等進行考慮,盡量追求美觀。對于挖方邊坡坡腳、坡頂應采用圓弧過渡,減少折角;對于隧道進出口或低填的路段,邊坡坡率盡量要小,放緩邊坡,或是直接填平然后綠化處理,使其與地形地貌相互融合。
結語:
我國的公路建設工程規模隨著經濟的發展迅速增長,公路建設的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樣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著公路工程的質量的提升。路基路面設計作為公路工程的基礎和關鍵部分,設計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施工質量的好壞,因而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就路基路面的設計提出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同時還需要廣大從業者對設計行業支持和重視,為設計工作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傅濤.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9):18.
[2]韓敬梅.淺談一般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
[3]馬聚山,魏彥明.淺析一般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5).
[4]劉曉剛.淺談一般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301.
[5]昶慧芹,張孟強.公路的靈活性設計[J].交通世界,201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