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滲透到建筑方案設計中,特別是一些商業建筑,需要標新立異,顯示其商業文化價值,在方案設計時將更多地應用新理念。本文根據工程案例,對某商業廣場建筑的方案設計進行探索。
關鍵詞:現代化商業建筑;方案設計
一、工程概況
某商業廣場規模為地上3層與地下3層,地下3層為停車場,地上3層為綜合辦公樓,屬于公共建筑。該建筑要體現出“現代生活方式的文化主題”。因此,我們以現代商業建筑文化為原點,創造出具有市場競爭差異性的商業文化建筑。
二、方案設計難題
(一)規劃部門嚴格的設計許可條件限制
該場地性質為集體經濟用地,經規劃部門允許,可以建設成商業廣場,容積率1.01,綠地率30%,密度30%,建筑物高度15.0m;場地內道路寬不小于7m,可在A、B路設機動車出入口各一處。場地內集中綠地位于地下室上方時覆土大于1.5m,用于敷設管線覆土大于0.8m;機動車停車庫面積不少于19850m2,非機動車庫900m2。
該場地西端為部隊營地,東端為A路,南北兩側為溝邊高地,場地排水是利用接涵管連接到河道。由于地形很復雜,在工程設計之初就遇到了很多的難點,規劃部門對于本工程有退讓紅線8.1m;周圍建筑本身均大于該建筑,我們因地制宜,按地形的特點進行設計出東西長約500m,南北寬僅約60m,三面均面向西逐步升起的高坡鄰地,呈封閉狀溝壑、現代感十足的建筑主體。
(二)現場場地的局限
由于場地現狀為平地,略顯西高東低,南北相鄰地塊均高于本場址2~6m,歷史上為排洪沖溝。場地東面為60m寬A路,上有跨線橋連接C大道,高架路橋高約12m,對建筑物有視覺和噪音影響。北面為部隊用地,雖然規劃部門留有一條8m寬道路通入營地,但這一出路僅作預留之用。南面地勢較高,為住宅小區。按規劃要求,本場址覆土后地面標高應低于鄰地,且雨水不能沖入鄰地。西面原為上游山塘和沖溝,現已被部隊營區填平作操場。場地歷史上為沖溝,后改作農田水塘,南北兩側為溝邊高地。場地西端為溝地上游,現為部隊營地,筑壩截水,平塘填地作操場。
圖1" 總平面圖
為了能有效利用此地形,本工程將原有泄洪溝改為埋在地下的管溝通過本場址排向A路以東的河道。負一層東半部外露地面西半部覆土埋地,并按業主要求,起坡建造地下層,現僅需開挖負三層和負二層局部,而負一層就座落在場地現地面,后半部堆土覆蓋后,既可做到減少土方運出,又解決現場地低洼,大雨水淹的窘狀。考慮到商業廣場的貨流和人流大的特點,兼顧消防需要,現場地設單向環場行駛的一條7m寬道路,路邊可方便停車。在建筑物負一層中部開通一條4m寬消防車道形成過街樓,令房屋分段長均不超過150m。為解決場地內澇問題,將東面臨路綠化帶按2%坡升起1m,從A路進B路經過負一層東半部外露商場后用5%~8%的平緩坡道上至首層,既可遵照規劃要求將退縮路邊20m的地段做成斜坡綠化增加城市景觀,免除了水淹之苦,又可節省開挖土方和基坑支護的費用,將挖方作填方,減少外運,可謂一舉兩得。
本場地相鄰住宅區,遵照規劃要求,保證日照和通風采光條件,將建筑物放在東邊A路邊,既可便利商業,又將西邊留出大片綠地有益于街坊。中部消防車道形成風廊,令鄰居得益。南北退縮均大于規劃要求,可令場地空間余量大。在保證南面有足夠退縮空間的同時,有意識留大北面辦公和商業出入口的空間,以緩和人流車流的壓迫。同時考慮本建筑物體量較大,為減少對周圍環境的視覺沖擊,在臨A路和向山嶺一側做成圓弧形,樓高僅建15m,均低于相鄰建筑物。
場地東西兩端均為大片綠地,可做成很漂亮的斜坡綠化和庭園景觀。南北綠地雖較狹窄,但仍可用高大喬木與兩側鄰地分隔,用灌木與道路區分出寬整的綠化帶來。場內道路、負一層和首層主要出入口均有無障礙設施。
(三)豎向設計難度較大
根據業主提供的原規劃豎向批復資料,在原來設計的總體規劃上再細化完善;于場地東面沙和路取18.75和19.30兩點作為環場路進出的標高,以2%緩坡上升到負一層商場門口,然后用8%坡度升起至場地填土面24.35首層標高處,再向西以0.3%縱坡做環場路,并且整個場地均按1%向西邊填土升起約平均5m。路面橫坡雨水口收集雨水至暗管排放。路邊至用地紅線回填土作斜坡綠地。為此,本工程需挖土140000m3(按地下室平均寬度45m計算,局部加兩邊工作基坑寬1m),填土50000m3(按1.5m深頂板覆土和用地紅線到地下室之間外圍填土平均深度5m計算),90000m3運出。
三、設計特色
消費觀念的變革改變了人們對商場的要求,物美價廉的購物場所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重,在僅有的體息時間內完成商場購物活動時,就迫切希望商場能夠提供一個優雅、清新、舒適的購物環境,來達到放松自己心情、調節緊張情緒、豐富個人的精神層面需求。所以,要想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就必須在商場設計上注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運用高科技與工業的密切聯系,時尚與自然的吸引力,把商場打造成一個集購物、體閑、娛樂、享受的綜合性場所。
(一)交通組織流暢有序
本項目在東面臨A路邊的兩個出入口實行人車分流。機動車自東向西從北面7m寬環場路進入項目的負一層室外路面后,可從南北向的過街樓下的4m寬消防車道折回南面7m寬的環場路再向東從出口離開。也可往斜坡上升至首層的室外路面后繞過大樓西面到南面B路再折向東行駛離開A
路的出口。機動車在負一層中段和西面首層地面均有7m寬的出入口進出地下車庫。過街樓下的消防車道上還有一個5m寬的地下車庫出口。負一、二、三層均布置有地下停車車場,容納965輛停車。行人在A路邊各有一條5m寬的出入道路與負一層商場東入口路寬15m的廣場相連,以利人流集散。
(二)立面設計現代完美結合的建筑精品
圖2
立面造型是建筑設計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是內部功能合理性的外在體現。按業主要求,各層臨外墻的用戶采用分體空調機,故外墻面按規劃要求做室外機的裝飾百頁。考慮節能和消防排煙要求,外立面除布置足夠自然排煙的可開啟外窗后,就是實墻。按以上功能要求作水平和豎向區分,用線條表達或用鋼鋁合金構架加弧形玻璃和百頁裝飾。建筑物只有三層15m高,外墻采用了灰色調為主的玻璃,花崗石和鋁合金板等材料,加之用地紅線周邊和建筑物邊的綠化帶,道路兩旁大片集中綠地均種植有高大的闊葉喬木,能較好地與山嶺周邊環境相協調。既美化了場地,又能與周邊不夠美觀的建筑物相分隔,以及遮擋了高架橋上的噪音,兩全其美。
(三)綠化系統以點、線、面構成地上天面和斜坡的立體綠化空間
點:商場東門與A路高架橋之間的綠化體閑廣場是綠化重點,這是一個斜坡面的綠化圖案公園,以精彩的四時花卉拼圖及多花灌木叢帶圍合,再點綴些棕櫚樹,以突顯門前廣場的開闊和地方風格。
線:沿場地內道路外側到用地紅線邊的綠地種植2~4排如白蘭、黃槐、紫荊和桂花等有色有香的行道樹,令四時有景觀,季季有花香,達到遮蔭、降噪、惠及四鄰的目的。
面:天面和場地西邊大片空地均按中西園林不同風格作精細設計,力求從空中及周邊高處可看到與白云山的環境協調的綠化場所。同時大樓使用者及鄰居也享受到優美的庭園景觀。
四、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日,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商業建筑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其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受大眾關注與追捧。建筑的使用功能往往決定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因此商業廣場以四新標準進行工程設計,務求為業主和消費者們帶來極富時尚氣息,又不失安全舒適的集體閑、時尚、活力于一體的理想商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