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設計的實踐中發現,中小河流在遇到洪水災害的時候發生時,由于治理設計中存在諸如河流規劃和前期工作滯后、投入不足、設施薄弱等問題,嚴重時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相關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應措施,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河流防洪;實踐與思考
水利工程發展的好壞,將直接決定我國洪災的嚴重與否。在以往的時候,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的設計缺乏實踐的檢驗,因此效果很是不理想。近些年來,雖然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有所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我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的設計實踐現狀。
1、國內中小河流治理現狀
由于我國的面積比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圍較廣,為綜合規劃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在中小河流治理規劃方面逐漸完善,在對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建議,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圍較廣,流經里程較長,中小河流前期工作基礎薄弱,缺乏現成的地質勘察資料,已經進行的地質勘察還存在工作深度不夠,地質勘察與設計脫節或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并不大,但是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防洪工程的設計工作。因此,希望相關工作人士能夠對該方面的共組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保證防洪工程的設計具有實際的意義。
2、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設計實踐相關內容分析
2.1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設計理念分析
說到工程設計,那么我們就有必要知道什么是設計,設計的理念是什么?因為,要是不知道一個設計的理念是什么,就等于不知道一個設計的目標是什么,試想你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卻并不知道目標是什么該怎么做呢?一般來說,作為河流治理規劃設計人員,對大自然要懷有敬畏之心,對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流有一種期盼感,把河流的生態治理作為一種不懈的追求,全力貫徹到工程規劃設計全過程中。河流治理規劃設計工作的實際情況是規劃和設計兩項工作基本上分別由專做規劃和專做設計的不同人員完成。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實踐生態理念必須從規劃階段做起。故先與設計工作的規劃人員必須高瞻遠矚,充分考慮人們對和諧環境的需求與工程的實際可操作性,給生態措施的實施創造條件。希望相關設計人員能夠做到上面所說的要求,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夠設計出最好的防洪工程。
2.2建設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材料選擇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河流治理建筑材料種類逐漸增多。建筑商也是越來越難以選擇,因為,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的優勢。目前,有傳統的干砌塊石、木樁、竹籬石龍、漿砌灌砌塊石、混凝土等,還有新型材料如生態混凝土、生態砌塊、生態格賓、生態袋等。如何選取合適的堤岸砌筑材料,是河流治理工程設計工作中重要一環。選擇堤岸砌筑材料考慮因素有:滿足安全穩定要求,節省投資,利于保留或恢復河流生態等。建議盡量采用本土自然材料,這樣既節省投資、便于施工,又使河流堤岸具有地方特色。筆者認為,任何的人工材料都會對河流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新型生態材料都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堤岸的生態恢復因素,盡量使堤岸利于植被生長,利于岸邊生物棲息。但實際上也或多或少存在外觀單調、風格雷同、造價偏高、耐久性難以保障等問題,影響了推廣與運用。希望,相關設計人員能夠根據防洪工程的實際建筑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建筑材料,從而達到工程的最佳效果。
2.3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選擇
不同的堤岸設計形式,會起到不同的防洪抗災效果。因此,在進行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設計的時候,需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目前,堤岸型式基本有三大類:斜坡式、直立式和復合式。斜坡式護岸,常采用土堤,就地取材,常水位以上采用植被護坡,水位變動區拋石、疊石等為水生動植物營造生存便利條件,成本較低,生態性好,安全性好。斜坡式堤岸占地面積大,其應用在用地緊張、寸土寸金的現實條件下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直立式擋墻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普遍,具有節省土地,適應性強,可就地取材等優點。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擋墻高度一旦過高,其生態性、安全性都較差。故采用直立擋墻時,應控制擋墻高度,建議單級,擋墻凈高不超過二米,避免過度,高差使岸上人群與河道孤立隔絕。復合式堤岸是直立式和斜坡式堤岸的組合,使用范圍廣,占地面積和投資適中,在河流治理當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常用的組合形式有上斜下直、下斜上直兩種。上斜下直式運用較為廣泛,可較好的解決水位變動對親水設施和綠化布置的影響。下斜上直式的運用,一般用于受用地限制,且設計洪水位與常水位高差較大。以上三種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選擇,盡量做到因地制宜。
2.4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棄土方式的選擇
棄土方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防洪工程的最終效果。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該方面的問題。棄土區規劃安排原則上需服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水利規劃,不破壞當地河流水系和灌溉渠系。棄土優先考慮填塞低洼田和廢溝呆塘,設計時需考慮施工尾水的出路,禁止向河道內直排;棄土區內坡腳距河道堤頂外坡腳的距離一般不宜小于二到三米。應通過多種途徑消化棄土,盡量減少壓廢面積、縮短積土臨時占用時間。采取平地積土的,要考慮棄土后期的出路,盡量通過道路建設、土地平整等途徑消化;有磚瓦廠的地區,采取“借土還土”的方式運作土方,既提供生產土源,又保護耕地、縮短壓廢時間。
3、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設計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3.1 應該把生態河流的理念融入到防洪工程的設計中來
“河流生態環境”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作為設計工作者需摒棄過去以滿足設計防洪標準為單一目的,隨意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渠化天然河道、采用混凝土硬化河底、為造地而加高兩岸堤防,縮窄河床等錯誤觀念,應樹立“人與自然和諧,河流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區分天然河流治理與城市河流景觀設計之差異,生態措施只能結合護岸、護坡、堤防等河道治理進行,不應用于綠化、美化等市政園林工程。河道治理工程與市政、園林工程結合實施的項目,應分別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資,明確資金來源。只有把該方面的內容融入到防洪工程的設計中,才能夠更好的發揮防洪工程的作用。
3.2設計之初要有重點的勘察
要實測河道帶狀地形圖,對重點堤防險情段。穿堤建筑物處應布置橫斷面,鉆孔布置圖及剖面圖應繪出建筑物輪廓及地面線,繪制各穿堤建筑物的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尤其應在地形圖上明確標識現狀建筑物的位置和規模,盡可能真實全面地反映項目區的真實地質情況,便于設計人員應用。只有這么做才能設計出最為適合的防洪工程,但是,一旦要是忽略或者輕視該項工作,就會給防洪工程的設計工作帶來致命性的災難。
4、結語
中小河流是最容易發生洪災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很少會有人注意這種中小河流的水流情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大江大河的身上。因此,往往一旦到了雨季這些中小河流就會出現洪澇災害。要想徹底解決中小河流的防洪問題,那么就必須做好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設計工作。用實踐去檢驗真知。
參考文獻:
[1]王明龍,趙建民,侯英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融入生態理念的思考.中國水利,2013(12)
[2]楊海軍.河流生態修復工程案例研究.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