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園林藝術景觀的構成元素中,綠化植物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所以,綠化植物的種植情況對園林景觀有非常大的影響。在進行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反季節種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需要采取一定的技術處理措施,才可以確保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文中闡述了反季節種植的技術要點,為園林綠化規范化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反季節種植;園林綠化;技術管理
前言
苗木在非適宜時期栽植的現象稱為反季節栽植。苗木反季節栽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樹勢難以保持平衡,從而影響苗木的成活率,目前可以從苗木的選擇,種植前土壤處理,起苗、運輸和假植,種植穴、槽,修剪,種植和養護管理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將反季節栽植技術要求貫穿到苗木栽植全過程中,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一、反季節種植技術原理
反季節種植技術,是指植物不適合在一定的季節里進行種植,卻又被進行種植的有關技術。而反季節種植技術,是相對植物生長的季節而言的,在城市中之所以采用反季節技術進行種植,完全是因為城市基礎建設設施的需要,是城市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根據需要對某個時間段或者某個區域進行反季節種植,以使得城市的基礎建設具有連貫性的特點,進一步使城市園林綠化達到協調、科學的搭配效果。
園林綠化施工采用反季節種植技術,同樣是以該植物的正常生長規律作為基礎條件,并且根據這一基礎條件,對所需要種植的植物進行相關保護,使得種植的植物無論地下或者地上的新陳代謝都能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中。不過,這也只是在理論上所進行的探討,在進行實際操作時,由于植物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會對根系造成損傷,使得植物原本所需要的新陳代謝受到破壞,無法達到平衡狀態,因此,在操作上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對反季節植物進行移植時,一般是把植物保持在休眠的狀態下進行移植,并且采取人工手段進行保護,使植物在移植的過程中,其休眠狀態不會受到任何破壞,如此,才能保證植物在移植之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夠順利成活。這是由于,當植物在休眠階段,其新陳代謝的過程就會緩慢很多,在這樣的條件下把植物移植到一個新的成長環境中,隨著周圍季節的不斷變化,植物新的新陳代謝重新得到建立,植物就達到了成活的目的。
二、反季節種植需要遵循的原則
1、堅持“跟著樹種特性走”的原則
樹種不同,生存條件和對環境的適應力也不同。例如,楊樹和泡桐的生命力和再生力極強,容易成活,在運輸和種植時就比較簡單,后期養護也不需要投入成本太多。但像蘇鐵、銀杏等對氣候、土壤要求較高的植物,需要特別給予特別的對待。在進行反季節種植時,必須對種植區的土壤進行檢測,必要時進行土壤成分的修改和替代。在后期的養護中,也應實施更多的養護措施。
2、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環境是苗木成長的根本,特別是土壤。在栽種前,可先進行土壤成分的相關測定,根據土壤特點選取合適的栽培方式和植物配置,爭取在最大程度上為植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創造所需條件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
三、反季節植物種植技術及管理
1、植物材料的選擇
由于非種植季節氣候環境相對惡劣,在滿足植物生理特性的基礎上應挑選長勢旺盛的苗木。大規格喬灌木要做好移栽前的斷根措施;水生植物的根、莖發育良好;草卷土層厚度宜為1-3cm;植生帶厚度不宜超過lmm,種子分布應均勻,種子飽滿,發芽率應大于95%。露地栽培花卉應符合以下規定:一、二年生花卉,株高應為10-40cm,冠徑應為15-35cm。分枝不應少于3-4個,葉簇健壯、色澤明亮;宿根花卉,根系必須完整、無腐爛變質;(3)球根花卉,根莖應茁壯、無損傷、幼芽飽滿;觀葉植物,葉色應鮮艷、葉簇豐滿。
2、種植前土壤處理與產地選擇
原植地最好與定植地類似,即為適地適樹;盡可能選擇本地或附近地區的苗木,尤其是高大喬木;移植前,需要對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條件進行測定,根據測定結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條件。總之,在產地選擇時,應該因地制宜,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態習性,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生態條件。
3、苗木的假植與運輸
綠化苗木在反季節移植時,假植很重要。苗木休眠期斷根后種植在容器中養護,此為假植,如木箱﹑柳竹筐﹑花盆等,其特點是:可靠性大、管理簡單、操作性強。主要是在樹木休眠期斷根后,種植在專用容器養護的方法,是保證樹木成活的關鍵步驟。具體做法是:選好產地確定苗木后,在苗木休眠期采用帶土球法起苗,根據土球大小,用木箱、柳筐、控根容器、營養缽、無紡布等打包,做到土坨不散不裂,適當修剪后,就地栽植并及時澆水養護,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待需要移植時,連同包裝一并運到現場,酌情取舍包裝后進行栽植。
4、種植穴和土球直徑
在反季節種植苗木時,必須根據樹高和胸徑等要素確定種植穴及土球直徑的大小,保證達到標準要求。根據土球直徑可以確定種植穴的大小,種植穴應比土球大40~50cm,穴深應超出土球15cm 上下。如果種植穴內存在建筑垃圾或有害物質,工作人員需要擴大樹穴、清除廢土、換上種植土并及時回填。在土層干燥的地區,種植前應對樹穴作浸穴處理。樹穴挖好后還要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充當基肥。
反季節種植中苗木的修剪和栽植。在反季節種植前,一般需要對苗木進行適當的修剪,以減少苗木的葉面蒸發,平衡苗木的生長和提高苗木成活率。首先,對苗木枝葉的修剪。對于闊葉樹木,因起苗的時候,苗木根部受到損害,應該適當修剪其枝葉,減少苗木水分消耗,緩解苗木根部供給水分的壓力。對于常綠樹木,對其枝葉要進行強剪,以提高成活率。其次,對苗木根部的修剪。一方面要減去在運輸、裝卸等過程中造成的斷根、死根。另一方面,過長的根系在種植的時候容易造成窩跟,不利于成活,也要裁減掉。經過修剪后的苗木,要立即進行栽種。苗木載好以后,及時在苗木的土圍堰中灌水,讓水慢慢地滲透到苗木種植穴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對苗木進行灌水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植物生長素,以促進苗木新根的生長。7、反季節種植中苗木的后期養護。在反季節種植中,不僅要重視苗木前期的種植工作,苗木栽種以后,其后期養護工作也很重要。
5、栽后養護
苗木栽種好之后的養護管理十分重要,正所謂“三分種植,七分管理”,苗木的栽種是一時之事,但后期的養護卻是一個很長久的過程,日常養護管理需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根據天氣情況、土壤環境、苗木生態習性制定詳細的養護方案,對苗木的日照、溫度、水分、肥料進行調控,保證苗木處于正常生長環境中。盛夏時期,光照較強且溫度較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等加劇,水分供應不足就會導致苗木的死亡,這時可以通過頂部遮陽來減少光照并降低溫度,同時對樹冠噴灑抗蒸騰劑,以減緩苗木水分的蒸發,同時可以用草繩對樹干進行纏繞保濕,減少樹干水分的蒸發;冬季溫度較低,植物根系生長較為緩慢,可以用薄膜覆蓋樹冠、樹干、根系所在地面,用以保溫、增溫。植物的養護管理是一項重大工程,在此期間切勿頻繁澆水,也不能讓植物干燥,需要隨時根據天氣情況對植物進行管理,堅持“澆則澆透,見干見濕”的原則。
結束語
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反季節種植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科技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對反季節種植技術和管理進行研究和拓展,因地制宜的做好園林綠化工作,切實的遵循合理的工作原則,使得園林綠化的反季節種植的成活率得到有效保障,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園林綠化事業。
參考文獻:
[1]陳劍.試論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植[J].科技致富向導.2012(20)
[2]黃靜.論園林綠化中的反季節種植技術運用[J].農業與技術.2012(06)
[3]李菊英,金利飛.淺析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植[J].科技致富向導.2010(36)
[4]王峰.反季節種植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