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居住區的環境,住宅園林設計因此倍受重視。“親近自然、生態環保”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實現人類居住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就城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中的要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
1.住宅小區園林綠化的意義
1.1提升小區住戶心情
小區園林的綠化,給住戶提供了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居住場景,促使住戶身心舒暢。
1.2增加了小區的藝術效果
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包括獨具匠心的植被布置,合理的園林構造,再加上其它園林元素的共同點綴,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從而增加了小區的藝術效果。同時給人一種神清氣爽、回歸自然的美好感覺。
1.3提升小區的居住條件
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主要是以植被為主的,它不但能夠減少社區噪音污染,凈化空氣,而且還能調節小區內部的氣溫和空氣濕度,從而提升小區的居住條件。
1.4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生活氛圍
住宅小區內的園林綠化,不但為居民創造了一個清新優美的休閑場所,而且促進了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接觸,從而為其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生活氛圍。
2.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原則
2.1統一規劃,協調布局
一般住宅小區綠地種類繁多,有小區中心綠地、專用綠地、宅旁綠地、院落綠地以及道路綠地等,而且規模和地形都不一樣。所以在進行綠化設計時,首先要整體考慮小區的綠化地形,根據各個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科學協調的布置綠化景觀,使小區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并且要與整個城市的綠化協調統一。
2.2因地制宜,體現生態人文
因地制宜不僅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選擇適合當地生存的植物群落,同時也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動土,減少資金的投入,節省投資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地形比平整后的地形更使人感到親切,回歸自然,也更富有詩情畫意。在選擇植物時,首先以當地植物種類為主,其次可以選擇觀賞性較強,適應能力也較強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
3.將自然形象和藝術溶為一體
藝術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將自然形象理想化,這就要求園林設計師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對各種植物進行位置擺放或外形修飾,創造出具有藝術美感的自然形象,賦予綠化新的語言,溝通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例如,很多住宅小區大門外會出現“XX小區歡迎您”的字樣,或者將植物修剪成各種雕塑的樣子。
小區園林綠化不僅要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同時還有很強的實用價值。綠色植物能夠改善氣候條件,凈化空氣質量,還能夠小區居民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戶外空間,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地。
3.當前園林綠化設計現狀
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而園林的綠化設計在城市發展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住宅小區的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園林綠化設計中產生了許多問題,例如,忽視綠化原則、盲目跟風,不顧經濟技術指標,追求高利潤導致的嚴重綠化等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設計中沒有考慮人性化,并沒有把人的感知放在第一位
外表的優美卻不能給人們提供良好的舒適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得不到保證。例如某些住宅小區為了達到綠化比例在居民樓下種植綠植,妨礙底層居民的采光,這樣就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3.2設計片面,忽視整體效果
任何一個地方的特色是改變不了的,其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底蘊是無法用環境設計來掩蓋的。在環境設計方面,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人工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自然環境的種種要素和特點特殊性,充分發揮原有的自然資源優勢,而不是盲目的移花接木、填塘造山。綠化設計應作為小區環境的整體中的部分來考慮,不能脫離環境設計,注重居住環境設計的整體性。許多小區環境缺乏個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地域、周邊環境沒有得到繼承和發展。
3.3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特色泛濫
過度追求潮流和視覺效果,忽視空間的立體感,盲目塑造豪華空間來突出賣點,西方文化在小區周圍環境中過度吹捧,將綠化設計缺少了地方背景和人文環境,設計理念和思路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例如,植物造景綠化采用的噴泉、草坪等鮮明的西方設計元素,造出的西洋景觀,忽視了對原有城市文化底蘊的呼應。
4.提高住宅小區園林綠化的策略
針對當前住宅小區的特點,應從幾方面入手改善城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化。
4.1統一規劃設計,協調布局
住宅小區綠地種類多,有小區中心綠地、專用綠地、道路綠地、宅旁和院落綠地等,且規模不一、功能各異。在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應在統一考慮小區整體風貌的前提下,根據使用與功能要求,科學協調布置綠化景觀,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并與城市整個自然綠化要保持統一。設計盡量做到“人性化、生態化、自然化”,步移景異,建設富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住宅小區園林綠化景觀。
4.2植物品種、配植是園林綠化成功直接因素
小區園林綠化景觀的植物可分為喬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應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再進行品種選擇與搭配。品種選擇要考慮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時序,常綠樹、落葉樹,喬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層次感,喬灌草的配植要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小區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將修剪整齊的植物配植在邊際與外圍,以構成多層次種植結構。另外,本土植物在當地有極強的生命力,抗病蟲害能力強,降低養護成本,因此在選擇上應優先考慮。為了避免小區綠化千篇一律,應推廣應用一些適合居住區特點的植物新品種,以創造出“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4.3營造出一個優美、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
小區綠地是區內居民游憩、鍛煉身體、休閑、交流的良好場所,因此,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設計時,居住小區內的草坪采用一些耐踐踏的草坪,同時鋪設一些卵石路、灘卵石之類小石頭,讓居民踏卵石按摩腳以鍛煉身體;另外,樹下點綴大的石頭,可以讓人休息小坐;綠地內設置兒童游戲場地和設施,如沙坑、滑梯、翹翹板、攀登架、轉椅等,可以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使人們休閑、運動、交流等活動能融合在園林綠化景觀中,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陽光雨露、鳥語花香,營造出一個優美、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性化設計。
4.4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設計綠色生態住宅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及現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將住宅和環境等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在設計的宏觀定位中,應從創造生態環境的空間規劃布局出發,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區地面作為景觀環境用地,甚至可將住宅底層架空,使之用作景觀生態場地;發揮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應注重動物、植物的引進和生物多樣性,創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態效果的住區環境。
4.5營造住區的自然生態
建設生態住宅,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區內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自然對人的影響,強調各種生物之間是共生共榮、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根據自然法則來對這些元素進行合理配置。通過植被的多樣性、自然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化學污染的降低,來營造住宅區的環境質量
5.結語
總之,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注重利用城市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親切的居住空間。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應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馬軍山,現代園林種植設計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2013
[2]王道萍,居住區綠地生態設計思路[J],安徽林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