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滲漏是地下防水工程容易出現的向題。在出現滲漏的地方應及時進行堵漏,在不降低水位的情況下,先找出滲漏原因,確定滲漏部位和嚴重程度,了解水壓大小,采取有效的措施。地下防水工程關系到建筑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所以在進行防水施工時應嚴把質量關,防止出現滲漏的出現。本文探討了地下防水工程滲漏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
關鍵詞:地下防水工程;滲漏原因;防水措施
地下工程防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影響工程的防水效果,地下工程防水可分為結構防水和附加防水兩大部分,結構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環節,增加結構自防水的設計是提高結構防水的基本途徑,附加防水是結構防水的重要補充,研究表明提高結構防水的設計、提高混凝土質量、控制施工順序、合理選擇防水材料、防水施工質量控制是提高地下工程防水的基本途徑。
一、地下防水工程滲漏原因分析
1、注意混凝土的問題
按照標準進行使用,使混凝土的作用發揮到最佳。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把握,從根本上決定了漏水問題的發生與否。
2、注意因地適宜
自然界是有規律的。順應其規律施工如順水行舟;破壞自然求得一時的施工,是對工程隱患的埋藏。例如,混凝土在過于寒冷的季節是不能凝固的。但是有的施工團隊,因為要趕工期,即使天氣已經很冷了,依然從事混凝土的作業工作。可想而知,在嚴寒的天氣條件下,混凝土是不可能很好地凝固的,這就為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發生漏水現象埋下了隱患。
3、施工材料問題
材料自選取過程就應慎重。無任何殘次、禁摩耐用,是對施工材料最基本的要求。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現材料有問題,應立即更換,切不可糊弄了事。材料在工程建成后難以更換,給工程留下的隱患是永久性的。材料導致漏水造成的損失是最難以彌補的。
4、手工施工造成
施工人員專業素質的不同導致施工的嚴謹度不同,致使施工效果不同。高素質人員將成就高標準工程,對施工人員的要求就是對建筑質量的要求。現階段的很多施工團隊缺乏機械作業的條件,仍然采用傳統的手工施工的方法。眾所周知,手工施工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遇到對防水效果要求比較嚴格,手工操作起來又很難達到要求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手工施工不達標的現象,造成建筑工程在以后使用的過程中出現漏水的現象。
二、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措施
1、提高結構防水的設計
結構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環節,改進結構自防水的設計是提高結構防水的基本途徑,加強結構防水建設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點,結構防水的自防水設計和施工質量控制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保障。做好結構防水首先要加強建筑物設計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對建筑物的用途、外部環境等進行詳細研究,避免因設計缺陷導致的變形縫、后澆帶、施工縫預留不合理導致的裂縫、配筋不合理導致的豎向裂縫、防滲標高要求較低、防滲要求不夠詳細等。
2、混凝土配比
原材料中采用的水泥應符合地下結構工程的品種。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對混凝土的配制進行專項試驗,待試驗結果滿足工程的防水質量要求后,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配制。原材料中加入的砂石等材料的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
為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密實性而增加混凝土的比重,可以采用粗細集料兩級配制和摻入外加劑的方法。常用的外加劑有U 型膨脹劑、多功能微膨劑等,按照配合比的允許量來控制外加劑的用量。
3、混凝土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前,防水混凝土施工前所用的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并且要便于裝拆,最好以鋼、木模板為宜,防止水沿縫隙滲入。混凝土攪拌時間的長短以攪拌均勻為準。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應重視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環節。混凝土在運輸和澆注過程中嚴禁出現分層離析。為減少由于間隙和漏振引起的混凝土不密實等問題,應分層分段澆筑,每層高度不超過40cm~50cm,適當縮短相鄰兩層混凝土澆筑的時間間隔。混凝土澆筑超過2m 時應采用串筒或溜槽等工具澆筑。振搗過程中采用機械振搗充分,有效排出氣泡,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在振搗邊梁和中梁處時要采用側面插入式振搗,鋼筋密集處用細棒振搗。在混凝土澆搗完畢后,在混凝土初凝時,就應開始澆水養護。另外由于水泥水化熱的影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迅速揮發,為防止表面產生干縮裂縫,應在混凝土表面鋪設塑料布、麻袋等材料進行保溫保濕養護處理。
4、合理選擇防水材料提高防水性能
防水材料是提高地下工程防水性的重要保證之一,因此防水材料的控制尤為重要。想要提高防水工程的質量,其中最有成效的一種方法就是采用性能良好、質量可靠的防水材料,要做好防水材料的控制首先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須對市場進行詳細的調查,及時掌握市場內各種防水材料、尤其是新型防水材料的信息,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其次采購防水層建筑材料必須嚴格進行質量控制,所選材料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書和相應實驗報告單,現場使用前必須進行實地防水試驗,不合格者堅決棄用。嚴格按照工程設計要求的規格型號采購防水材料,嚴格按照材料及工程相關規定組織施工。最后隨時對防水材料的施工工程的每個環節質量進行監控檢查,只有合格后才能開始下一個環節。
5、防水施工質量控制
地下工程防水的設計,材料的選擇、施工順序的選擇、工藝流程的選擇是提高工程防水質量的前提,要徹底有效的提高工程質量,必須要有嚴格的質量實施標準并嚴格執行質量檢驗,這樣才能提高工程防水質量,一般來說在工程的開始,施工管理(監理方和施工方)要對設計圖紙進行詳細審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工程結構的自防水功能;施工管理人員應掌握防水材料基本性能,嚴格對防水材料進行現場復試,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全程質量監控。施工過程中要加強重點部位防水處理,對變形縫、止水帶、施工縫、各種交接部位(陰陽角、排水口、管子根部等)容易發生滲漏部位加大監控力度,應督促施工人員嚴格按工藝要求施工,防水工程施工結束后,施工質量管理人員應及時進行蓄水驗收,嚴格執行防水層工程分項質檢。
6、混凝土的拆模及養護、保護工作要做好
養護防水混凝土必須按照嚴格標準進行,使混凝土的表面濕潤得到保持。最好要延長防水混凝土的帶模養護時間,具體施工過程中,存在一些工地為了使施工趕進度,剛達到1~2 d就拆模,由于這個時間的混凝土處于水化熱溫升最高的階段,拆模過早就容易導致散熱快,墻內外溫差就增加了,就很容易導致成溫差裂縫的出現。應于第5d對墻體宜進行拆模,養護應帶模慢淋水進行,當拆模之后必須以麻布貼墻同時淋水保濕養護10~14d。由于建筑物的底板通常則同時為大體積混凝土,這就需要依據施工季節及現場的施工的條件,將合理的養護方案制訂出來,以確保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均處于≤25℃;在夏季就應采取蓄水或濕麻布養護措施,而冬季則需要以塑料薄膜和保溫材料做好保溫保濕的養護工作。
綜上所述,良好的地下防水工程,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保證。重視地下防水工程,推進施工技術,消除建筑漏水的隱患,是每個工程的義務。工程要做的是服務人民,使人民的人財不受威脅。
參考文獻:
[1]王麗娟,王寶仁.試述地下防水工程的設計與施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11)
[2]吳從國,曹瓊.淺談地下防水工程補漏措施[J].山西建筑.2009(23)
[3]馮玉書.地下防水工程綜合施工技術[J].科技信息.2010(04)
[4]劉何寶.關于地下防水工程的一些見解[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