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公司也加快了發展的腳步。但是,伴隨著配電負荷的逐漸增加,進行電網結構的優化對于電網規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討論新舊電網結合在電網規劃中的要點,希望對電網的規劃提供給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電力配置;配電網絡;新舊結合;電力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用電負荷逐漸增加,所以必須在電網規劃中不斷的建設新的電網來滿足需要。但是,考慮到在電網規劃中的安全性以及平穩性,進行中的新電網建設并不能完全取代舊電網的地位,而是要根據新舊電網結合在電網規劃中的要點進行分析,采用科學合理的決策解決新舊電網的結合問題。
一、配電網絡的發展現狀
電力供應以配電網絡的建設為基礎,所以配電網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電力傳輸網絡的建設是為了實現電能的傳輸,從而滿足不同地區的電力需求,實現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電能傳輸過程中,使用電源的性能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所以我國必須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不同形式電能的傳輸。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進一步研究電力網絡的搭建方式,通過仔細的研究,發現新舊電網結合的方式進行配電網絡的建設是十分有效的電網搭建方式[1]。所以新舊電網結合方式在我國的電力傳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促進了我國電力傳輸水平的上升。但是,在新舊電網結合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如何構建優化方式,促進我國電網規劃的發展。
二、新舊電網結合的技術要點
新舊電網結合后需要考慮電網運行的具體狀況,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可靠性。為了測試電網提供電力的實際能力,主要參考的評價指標是:平均停電系數、平均停電時長、電量不足的系數以及可靠供電率。這些指標代表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平均停電系數指的是,在單位的時間內,用戶不能正常接受電力供電服務的次數;平均停電時長指的是,在單位的時間內,用電戶不能通電的時間長度;電量不足的系數指的是,在單位的時間內,用戶總計停電的的電量[2]。
在新舊電網結合過程中,除了要考慮電網的可靠性之外,還應該考慮的是電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具體的評價標準應該參考以下幾個指標:短路電流、容載比、潮流分布和計算、網架結構靈活性。其中,短路電流指標指的是,由于某些原因,電力系統突然發生了短路的現象,這是為了隔離故障,斷路器會自動的切斷電力系統中的電流作為保護電路的能力。容載比,指的是變電站中的變壓器的容量在使用之前會被事先的預測利用率。潮流分布和計算指標指的是,評價電力系統規劃水平。構架結構靈活性指的是,電網能夠承受的最大以及最小變化的性能[3]。
三、新舊電網的結合的影響因素
(一)環境方面
在進行新舊電網結合的電網規劃中,應該考慮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為新電網的建設、進行舊電網的改造以及新舊電網結合,對于周圍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新舊電網的結合能夠產生噪音,在電路改造施工的過程中,電力設備在運行中會發出一些物理特性的聲音,同時變壓器中也會發出一些振動的聲音,所以需要在進行新舊電網的結合的施工過程中應該進行認真的謀劃。除此之外,電磁波對環境的影響也不能夠被忽視,因為新舊電網的結合會產生強大的電磁波,這種波型會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屏蔽裝備降低這種危害。同時,在安裝新的設備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該設備對周圍植被的影響,盡量避免新舊電網結合過程中對土地植被造成嚴重的影響[4]。
(二)社會各階層的滿意度方面
新舊電網的結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居民的用電需求,所以居民的滿意程度是電網規劃應該考慮的重要指標,因為電能質量的高低與人們的生活質量的高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電能供電過程中的穩定性是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根本保證。同時,企業用電的滿意度也是新舊電網結合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企業對于電能的供應有一定的要求,供電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以及效益的獲得。所以應該將企業對于新舊電網的滿意度納入考慮因素之中。最后政府的滿意度也是極為重要的,它對于電網規劃的制定有積極肯定的作用,在新舊電網規劃的過程中應該滿足政府制定的城市建設的用電需求。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新舊電網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該選取作為評價的指標[5]。
四、新舊電網結合發展方式
(一)開發新舊電網結合潛在能力
新舊電網結合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不斷的開發其潛在能力,新舊電網結合能夠實現電力需求的平衡,主要通過將各種配電性能的優點集中到舊式的電網的方式,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電力網絡的可靠性。通常情況下,為了提高電力網絡結構的穩定性采用的方式是提高電力系統中組成元件的性能,或者是增加電力系統中組成元件的數量。但是,以上這兩種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力網絡結構運行的穩定性,卻需要提高運行成本作為代價。然而,新舊電網的結合能夠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實現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可靠性的要求。另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模擬或者解析,來評價電網運行的安全與可靠性,其中最常用的是解析方法。這種評價的方法特點是操作簡單方便,可以通過對電力系統中涉及到的電力元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及計算,從而得到可靠的指標。
(二)合理分配電力負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系統的電負荷也日益增加,由于我國的電力設備的更新速度比較緩慢,所以導致我國的電力配置沒有得到很好的優化,改善電力配置不平衡的現狀迫在眉睫。只有盡早的解決這種不良的狀況才能夠降低電力系統中能量的消耗,也能夠減少能量的損失。所以,新舊電網的結合要保證電負荷運行的平衡性,主要是合理的劃分變電站的構建,對于同一個變電站的各個反饋線路以及電力元件之間進行合理的配置,科學合理的應用函數知識,進行電負荷的平和配置。要進行目標函數關系的確定,利用這個函數求出電力系統對于電力元件的約束條件,然后在利用數學知識中的解析方法計算出電負荷平衡。
(三)科學合理的進行電力配置
新舊電網結合的電網規劃是為了減少電力網絡中的損失,近年來,一些國外的發達國家線損比例比較低,一般情況下只有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七之間,但是我國的線損比例卻在百分之九。可以看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力系統中的線損不容樂觀。現階段,我國的電網規劃中采用的新舊電網結合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降低電路的消耗功率,但是,由于電力系統中的電負荷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中,所以想要實現從根本上控制功耗是不可能的。所以,應該應該適應電力系統中用電負荷動態變化的前提,采用動態的方案進行功耗的控制。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于經常變化的用電負荷的控制。最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確定功率計算的標準來最大程度的降低功率消耗量,電力網絡的功率計算的標準主要是以根據某一個時間段的具體的用電負荷為準。但是,由于每一個時間段的用電負荷都是不同的,且存在一定的差異。通常情況下將用電高峰期的用電峰值當作計算過程中使用的基準,這樣才能夠實現供電量能夠滿足用電的需求,防止出現電力系統的電力供應與用電需求不匹配的現象。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用電需求也在逐漸增加,所以平衡供電與用電之間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新舊電網結合的電網規劃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難題,但是在進行新舊電網結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技術要點以及一些影響因素,采用科學合理的結合發展方式進行電網規劃。
參考文獻:
[1]曾鳴,劉超,李娜,周飛.面向低碳經濟的新型電網規劃工作模式與關鍵機制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2(09).
[2]韓震燾,黃志偉,葛少云,邱野,劉洪,羅俊平.城市配電網綜合評價體系[J].電網技術,2012(08).
[3]冀栓梅.淺析當前電網規劃的幾個問題及應對策略[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1(10).
[4]付錦,王先洪,歐智樂,蘇旭輝,趙廷剛.改進類電磁機制算法在多目標動態電網規劃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4(03).
[5]劉文霞.城市配網規劃的優化算法、評價體系與智能技術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