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人工林的經營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病蟲害問題,而這種病蟲害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大面積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這不僅會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還對我國林業的長足發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就我國目前人工林病蟲害防控工作現狀來看,其中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由于很多林場思想認知陳舊,基礎設施水平較低,從而致使病蟲害的頻繁發生。為此,筆者就通過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具體對人工林病蟲害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討論,并提出相關有效的防控對策。
關鍵詞:人工林;病蟲害;防控對策
近幾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森林資源也逐漸呈現短缺的狀態,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如今,很多國家都開始將發展眼光鎖定在了人工林的建造上。但是,因為人工林系統自身抗害蟲能力較弱,穩定性不高,很容易發生大面積的病蟲害災情,這也是人工林病蟲害頻發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不僅嚴重阻礙了人工林的快速發展,也對我國林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就對人工林病蟲害防控對策進行了簡要的探討分析,從而得出以下相關結論,以供參考。
1.人工林害蟲危害嚴重的原因
就我國當前人工林建設現狀來看,其中大多數的人工林普遍為同齡單層純林,一旦生態環境發生惡化,其自身的抗蟲害能力將會大大降低,導致蟲害迅速蔓延,造成大面積森林資源受損。如果林業部門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久而久之,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勢必會對人工林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極大的制約了我國林業建設的前進步伐。
1.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為害蟲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在很多的人工林中,栽種的樹種過于單一,甚至還有部分是品系營造的純林,這一類人工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無論是樹木的生長狀態,還是各項生理指標,幾乎都是相似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這就給害蟲提供了食物來源,害蟲將會逐漸的適應于這種生長環境,當害蟲群落迅速聚集在一起時,就會引發病蟲害的發生。
1.2生物多樣性降低,景觀結構簡單,棲息環境對天敵不利。通常情況下,集中連片的人工幾乎是不存在灌木叢的,再加之地被草本植物蓋度較低,生存環境的不適宜,致使害蟲的天敵無法棲息,這就導致害蟲、林木與天敵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被打亂,天敵無法對害蟲進行有效的殺除。
1.3適地適樹原則落實不到位,經營管理手段落后,林分的抗蟲性減弱。由于大部分造林人員在對人工林進行造林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樹木生長的生理條件問題,導致最終的生態環境并不能滿足樹木對濕度、光照等條件的要求,如果后期撫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樹木很容易出現密度較大,樹木生長緩慢的現象,這就有利于大量害蟲的侵襲。
1.4氣候異常為一些害蟲的發生創造了條件。近些年來,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持續出現了春季高溫、冬季暖冬的異常天氣情況,這樣就非常不利于樹木生長。一旦病蟲害越冬的基數增加,就很可能導致人工林出現大面積的病蟲災害。其次,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嚴重,致使很多其他地區的害蟲也趁機侵入,如果生存環境適宜,就會產生不可設想的嚴重后果。
1.5思想認識不到位,防治技術和手段落后。筆者通過多年來的工作觀察發現,大部分林場思想管理意識薄弱,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病蟲害的危害性,再加之基礎設施水平,缺乏完善的防控管理機制,導致林業有害生物多發性的不斷增長,雖然這些年國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對生態環境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甚至還有部分地方政府開始將林業病蟲害防治資金計入政府財政支出,然而,目前仍有絕大多數地區普遍存在重造林、輕防治的思想,這一問題也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人工林害蟲的防控對策
2.1害蟲的監測和預測預報是實現生態治理的關鍵
現如今,人們已經邁入到信息時代中,信息技術也在多個領域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林業部門也必須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加大對信息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將大量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的人工林管理保護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的森林保護信息系統,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預測預報工作水平,還可以通過得到的蟲害預測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手段,促使病蟲害防控工作向著現代信息化的方向而發展。
2.2抗蟲育種將在害蟲防治中發揮主導作用
隨著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抗蟲品種將成為人工林害蟲防治中的有效措施。林業方面,要從基因合成、載體構建、轉基因方法、優良品系選育到應用都應建立完善的體系。
2.3林業經營技術是控制人工林害蟲的根本措施
想要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就必須加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對生態環境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改善,盡量采用害蟲不利侵入的生態結構,以此來增強人工林系統的抗害蟲能力。并且,林場在對人工林進行建造和經營的過程中,無論是從選種、育苗,還是造林、經營時,都要逐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對以往單一的樹種配置進行轉變,一切從害蟲防治角度而出發,將多樣式的樹木進行科學合理的混合栽種,并對林分密度進行嚴格的控制,堅持生態學的基礎原則,從根本上對人工林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控。
2.4生物防治是調節害蟲種群的重要手段
生物防治作為害蟲綜合治理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以及原生動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隨著大量使用化學農藥所產生的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開始重視生物防治在害蟲治理中的地位。
2.5化學生態學在害蟲生態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說,無論是任何一個人工生態系統,生物與環境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聯系,當害蟲的行為以及生長機制開始發生改變時,樹木與害蟲、天敵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著相應的改變。現階段,隨著生物測定技術、微量化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化學生態學已經在當前的病蟲害防治領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逐漸成為未來病蟲害防控研究途徑的新方向。
2.6防范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
檢疫工作要結合地區花卉,苗木、中藥材、木材加土調運頻繁的特點,重點抓好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市場檢疫和復檢工作,嚴把產地、運輸、復檢三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人工林的病蟲害問題并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造林單位只有在造林以前,就充分考慮到病蟲害問題,并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控對策,增強生態系統的抗蟲害能力,加大對生態結構的改善,就完全可以從源頭上徹底將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促進人工林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志武.融水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探討[J].廣西林業.2007(01)
[2]黃少彬等編著.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1]劉寶華.淺談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