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國的環境也逐漸的出現了問題。我國的環境問題也在不斷的惡化,同時也在侵害著人們的生命。所以環境的治理在當今社會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更應提到的是現代都在強調著創新的重要性,而且十八大上提出了生態化建設,因此環境治理就需要加入新的內容,從而使得治理變得新穎,快捷,迅速。
關鍵詞:環境治理;創新;生態化建設
以目前的形式來說,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現如今工業逐漸變得發達,而且又由于污染物處理的不夠完善,所以環境就變得特別脆弱,逐漸變得惡劣。而對于這種形式的處理方式則是改善原有的環境治理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改進,同時加入生態化建設,以此來真正使得環境變得清潔。
1.現如今環境問題
1.1大氣顆粒污染問題嚴重
近年來,“霧霾”這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國北部各大中型城市。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而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導致“霧霾”的罪魁禍首就是空氣中的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物,因對生物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危害而稱之為顆粒物污染。顆粒物的種類很多,一般指0.1-75μm之間的塵粒、粉塵、霧塵、煙、化學煙霧和煤煙。懸浮顆粒的危害性非常大。近幾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也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限制大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含量,懸浮顆粒物也成為了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名稱。粒徑3.5μm的顆粒物可吸入人的氣管和肺,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小于2.5μm就可以穿過人體的肺部和氣管進入血管,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處。粒徑1μm以下的顆粒物塵降慢、波及面大而遠。無論是來源于自然或人為活動的顆粒物,都會給動、植物及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我國城市的懸浮顆粒物污染總體情況是南方好于北方,沿海城市優于內陸城市。這是因為南方城市冬季無燃煤取暖、煙塵排放少,地面植被覆蓋率較北方城市高,加之降水次數和降水量均多于北方城市,南方城市的TSP濃度顯著低于北方城市,但這一差距呈逐漸縮小的趨勢。沿海地區城市基礎設施較完善,集中供熱、供氣比例高于內陸地區,內陸的中西部城市特別是西北地區干旱少雨,加劇了總懸浮顆粒物污染水平。
1.2水質逐漸惡化
雖然我國水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國水資源短缺,海河流域等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濕地退化等生態問題,而且廢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污染嚴重。就目前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報道研判,國內水污染狀況比較嚴重,已從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并且出現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聯合,對全國182個城市開展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結果表明,4110個水質監測點中,較差至極差級的監測點占57.2%。而且我國部分河流水質富營養化現象嚴峻,農村垃圾、農田化肥、污水處理等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工業發展迅速,當污水排放不當時,則會出現面源污染,使得水質變得不堪。
1.3醫療固體廢物處理不當
醫療廢物整治難也是當下政府環境治理的頭疼之處。監管的不夠完善和追本逐利的驅使,導致非法加工處置醫療垃圾屢禁不止,杜絕醫療廢物整治亂象。醫療廢物攜帶諸多病毒和細菌,如果處理不當,不但對醫護人員造成許多威脅,更會危害到百姓的人身安全。此外,各種醫療廢物往往被露天堆放在院中、路邊,經陽光曝曬、雨水沖刷,其中的化學成分、有毒物體揮發至大氣之中、滲透至土壤之內,造成的污染難以估量。盡管醫療垃圾是國家監管的重點。但目前醫療垃圾加工處理監督管理仍不夠完善,違法成本過低和懲罰力度不足,是導致非法加工處置醫療垃圾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2.環境治理的創新方式
2.1各地區定期進行人工降雨
在降水初期,雨水的電導率及化學組分濃度在迅速下降,降水對顆粒物的去除作用明顯,以后隨著降水的持續,雨水的電導率及化學組分濃度會出現波動。而且濕沉降是使大氣顆粒物濃度減少的途徑之一。該文利用2013年6月南京市逐日PM2.5濃度資料,及同期降水、風速和相對濕度的數據,分析了南京夏季PM2.5與氣象條件變化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在低風速、高濕度、污染物不易擴散條件下,降雨并不能有效降低當日PM2.5濃度。[3]而在風速較大的條件下,污染物在隨風擴散稀釋的同時,降雨對污染物的濕沉降作用促進了PM2.5濃度降低。建議在采用人工增雨方法清除PM2.5時,要考慮氣象條件的影響。
2.2對于廢水排放前先進行預處理
電鍍行業發展至今對于電鍍廢水的處理已經開發出了很多技術成熟的處理方法。目前對于電鍍廢水的處理大體上都采用分類處理法通過對不同性質電鍍廢水進行分類收集并分別進行處理.例如分為電鍍前處理廢水、含氰廢水、絡合廢水、綜合廢水等。預處理方法包括化學處理法、物化處理法、物理處理法、生物處理法等。其中生物處理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成本低操作簡便的處理方法也是未來電鍍廢水處理的發展趨勢之一,但是其還有很不完善的地方,尚未投入大規模使用。化學處理方法是使污染物與所加入的藥劑發生化學反應變成對環境無害的或者易于從水中分離的物質,然后通過混凝氣浮或者混凝沉淀等工藝從廢水中除去?;瘜W沉淀法主要用于重金屬離子的去除,加入的化學藥劑與重金屬生成難溶物并通過沉淀從污水中分離。
2.3對醫療固體廢物的處理
首先,要對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強制跟蹤醫療廢物的進出、來源,強化責任落實到人的原則。通過查缺補漏的方式堵住醫療廢物流出的漏洞,讓醫療廢物的流向有本明細賬。其次,需要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監管,加大對非法回收、倒賣與處理者的打擊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1]第三,應從立法層面進一步明確這類違法行為的起訴標準、量刑標準、處罰標準等,提高違法成本,加大打擊力度。此外,根治醫療垃圾非法加工、倒賣等違法行為,僅僅依靠一個部門力量是無法達到的,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打出重點治理組合拳。
3.環境治理的生態化建設
由于缺乏良好的環境治理模式,過去30年生態效率的提升難以抵消過度物質化生產與消費帶來的污染規模效應,中國的環境保護面臨入不敷出現象。我國環境治理模式可以改善之處很多,新的環境保護法已經對諸多方面進行了改良,但仍然沒有跳出環境保護本身這個圈圈,所以無法真正從根本上約束一切不利于環境質量改善的社會經濟活動。根據三中全會的整體要求,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環境治理模式在下述三個方面的改革將會產生巨大而且根本性的積極影響。第一,使以GDP為主導的晉升機制和環境管理體制確保環保部門管理的能力以及力度。第二,現有的財政收支體系保證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行動。第三,形成責權清晰的多主體參與的環境管理機制。
4.結語:
隨著社會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經濟不斷進步,然而這些都是以環境為鋪墊,所以我國的環境治理就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不經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治理力度,還需要對處理方法進行創新,同時為了響應十八大的內容,我們需要增加環境治理的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綦好東,史建民.制度創新與可持續利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51):32-35
[2]夏光.環境政策創新[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