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景觀已經成為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闡述了水景觀用水理念,提出運用水權管理水景觀、制定合理的水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等可持續發展對策,以促進城市水景觀建設。
關鍵詞:鄂爾多斯;問題;措施
引言
近年來,人造水景觀盛行。作為依托自然資源,在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環境下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速地區之一的鄂爾多斯市也不例外。有的城市耗巨資控地造湖,有的地方攔河圈庫、引水進城,盲目造景,引發了嚴重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甚至會引發水患。
1.鄂爾多斯的地形分布
鄂爾多斯物產豐富、地廣人稀,其境內主要有平原、丘陵、波狀高原、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5類地形。東部屬于丘陵溝壑區,地勢崎嶇,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并以栗鈣土為主,雖然耕作起來較為困難,但卻是松柏等植物生長的好地方,日照充足,利于水果、蔬菜生產,因而可以栽培大量溫和性植物;北部屬于平原區,因黃河沖積形成的泥沙帶,其地勢平坦,土壤多以草甸土為主,適合植物生長和莊稼生產,且水源豐富,是培育園林植物的重要基地;中部屬于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區,流動性沙丘較少,地下水豐富,可作為發展林牧業的基地,但應引入防沙固沙植物;鄂爾多斯西部屬于高原地區,降雨較少,以鈣質土為主,地勢較為平坦,屬于半荒漠化的草原,生長的野生植物較多,可以大量利用這些野生植物進行園林規劃和設計。從地形來看,鄂爾多斯的地勢較為復雜,其土壤結構也因地勢不同而分布成分不同,適合不同的植物生長,因此,在園林植物資源配置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鄂爾多斯的地形和土壤成分,多選擇自然生態植物進行配置。
2.鄂爾多斯在資源開發中呈現的問題
2.1植被破壞嚴重
植被的破壞造成了鄂爾多斯水土流失加劇,干旱嚴重。鄂爾多斯的背面就是庫不齊沙漠,南部優勢著名的毛烏素沙漠,其本身所處的地理環境就非常的嚴峻。雖然這些沙漠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們對土地的掠奪性開發,使得鄂爾多斯地表裸露,易起風沙,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但是現在人們出于對自然資源開發的目的,特別是煤炭等礦產資源的開發,每年依舊會造成上萬頃的土地地表的直接裸露。而再加上被沙漠環繞,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農業取水越來越困難,土地生產能力也隨之嚴重衰退,對地方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2.2片面追求對資源的開發,忽視了管理
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鄂爾多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礎,但是不加節制的開發,不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對鄂爾多斯的經濟發展也會帶來許多嚴重的隱患。第一,鄂爾多斯市的煤炭開采多為露天開采,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壞了地表植被,而且還會導致地被的污染。同時受地表植被破壞影響,大量泥沙涌入黃河,加劇了黃河地方段的泥沙淤積,影響了河流的暢通。第二,由于地方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許多居民為了利益,不顧國家法律法規,偷開小煤窯、土煉油井等,不僅死亡事故多發,對于廢棄的小煤窯、土煉油井等也沒有進行妥善的處理,致使地方存在多種隱患。甚至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等。第三,開采的礦產資源的長期堆放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氣體,比如煤矸石的產期堆放會發生自燃產生CO等有害氣體,對地方群眾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危害。
3.開發利用鄂爾多斯的園林植物資源思考
鄂爾多斯是一個野生植物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同時野生植物更加符合鄂爾多斯的水質土壤和氣候條件,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資源開發和配置時,應充分考慮選擇野生可觀賞植物資源進行培育利用,不僅能豐富人們的視野,更能體現地方色彩和生態特點。
3.1對植物資源進行考察和保護
考察植物資源種類和分布情況是進行園林植物資源配置的基礎,而保護鄂爾多斯現有的植物種類是維持生態園林建設的前提。因此,應該加強對野生植物和現有園林植物的保護工作,并大力宣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提高民眾對植物的保護意識,以免對植被花卉造成大的損害和資源浪費。在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在堅持植物配置多樣性和適宜性原則上,分配現有植物資源,避免對野生植物的直接利用,這樣對頻臨滅絕的野生植物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3.2引種野生植物
引種野生植物是維持資源種類的有效方法,也是園林植物資源的基本配置方式之一。鄂爾多斯因獨特的地形和氣候,并不適合某些植物的生長,若盲目地引入外地園林植物進行園林生態建設,將會造成植物資源浪費和破壞生態協調。因此,為更好地進行園林資源配置,可以在鄂爾多斯各地區建立野生植物試種基地,以當地的氣候和土壤培育當地和周邊地區的野生植物,進而進行綠化推廣和繁殖。這樣不僅增添了鄂爾多斯地區的園林觀賞植物,為保存野生植物種類,發展生態平衡也有重要意義。
3.3加大園林植物資源的引進力度
外地園林植物種類的引進,需要注意與當地環境和植物的生活習性進行仔細的分析,并根據鄂爾多斯所引種成功的園林植物進行分配和建設。在堅持節約型園林建設的基礎上,持續引入合歡、似血杜鵑、胡楊等高品質的植物種類。這些植物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對凈化空氣、防固防沙等也有重要作用。
3.4引入社會輿論等監督力量,強化對資源開發發展的監督
鄂爾多斯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政府的干預、市場機制的引導之外,還應當引入社會輿論等社會監督力量。對于社會的經濟的良好發展,特別是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社會監督力量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社會監督力量可以促進社會道德的進步,促進人們對社會價值的宣傳和教育的認可。而這些將非常有助于對經濟發展問題的解決,其都屬于社會精神文明的范疇,而社會精神文明對于建設鄂爾多斯經濟持續發展道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鄂爾多斯應當在資源開采的過程中加強宣傳力度,特別是對安全生產的要求,必須要強化社會輿論的監督。通過社會各界的參與,群策群力,對資源開發以及環境保護做全方位的監督,必然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協調發展,引導鄂爾多斯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5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引導
鄂爾多斯是資源豐富,應當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結合地方實際,制定能夠促進地方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地方性法規。以此引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并積極投入到環境保護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來。比如對小型礦井的管理,對于污染嚴重、工藝落后的就應當堅決取締,而對于積極采取環境保護措施,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則應當投入相應的地方政策的支持。
4.結束語
鄂爾多斯是一個資源型城市,因此,鄂爾多斯的發展更多的應當是從如何做好資源開發以及生態保護的方面入手。因此,首先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其次,建立地上地下同步發展的管理模式,再次,引入社會輿論等監督力量,強化對資源開發發展的監督,最后,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引導。
參考文獻:
[1]馬剛毅,楊銀軍.鄂爾多斯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資源環境綜合利用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6,3.
[2]李長喜.淺談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J].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