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稅收制度是經濟改革的重點,其中,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尤為引入關注。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加快房地產稅改革立法進程及個人所得稅改革,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英國經濟學家哥爾柏曾把征稅的藝術概括為: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業內人士表示,“見鵝就拔毛”而不顧及其他是不可取的。其實,為減輕中低收人群體的負擔,我國曾多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到2011年9月1日,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高到3500元/月,工資薪金所得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調整為七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由50%降為3%。
然而,改革后的個稅依然沒有充分體現公平的原則。據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對個人所得稅征收有分類所得稅、混合所得稅、綜合所得稅三大模式,而我國是其中為數不多的采用分類制模式的國家。專家指出,這種模式符合稅制簡便的原則,但分項計征使一些高收入者可以把多元化的高收入通過“分散化”避稅,最終在社會上形成高收人者稅負輕、低收入者稅負重的現象。
“目前中國的稅負集中在中等收人和中下收入階層,富裕階層的稅負相對外國來說顯得太輕了?!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有關統計顯示,在全部個人所得稅收人中,近2/3來源于中低收人家庭。社會上普遍流傳著一種說法:現在個人所得稅已淪為“工薪所得稅”。
這些年,公眾要求進一步深化個稅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大家不僅希望繼續提高起征點,更呼吁從分類向綜合征收邁進。專家指出,本屆政府視改革為最大的紅利,相信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體制改革會盡快落地。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