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90后大學畢業生而言,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難;但找一份父母中意的工作,不易!逐漸成職場主角的“90后”,職場遭遇可謂特殊。兩代人之間溝通、磨合有時需要很長時間。如何才能化解這種矛盾呢?
找到“好”工作,父母嫌“丟人”
王宇是讀會計專業的,即將畢業時,四處求職,最終在一家知名保險公司找到一份推銷保險的工作。見習一個月后,王宇喜歡上這份工作。他口才好,善于推銷,很快有了較好的人脈,月薪超6000元。此時的王宇還沒畢業,但收入在同學中遙遙領先。
王宇父母都在國企上班,從小灌輸給他的理念是:要找份穩定的工作,比如考公務員、進國企,即使不進國企,也應該去大的外資企業工作。
有一天,王宇鼓起勇氣,將自己推銷員的工作告訴了爸媽。沒想到父母逼他辭職:“別人問我兒子找了份什么工作,我說賣保險的,這不是打我臉嗎?我們丟不起這個人!”父母想讓他找個“體制內”的會計工作,但王宇不從:“賣保險不偷不搶,我不覺得有什么丟人的。”
傳播學研究生畢業的小姜,本來是想去公關公司找工作的,但父母卻認為公關業的環境太復雜,堅持要她去做高中老師。
最終碩士畢業的小姜,進了老家一所知名高中教書,但當老師兩個月后,小姜發現,自己上課少,離家近,雖然在父母眼里,這是他們想要的工作狀態,但自己覺得很沒意思。“我從來沒把老師列入人生的職業考慮,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很乏味。”現在小姜臉上有藏不住的向往與無奈:“我很彷徨,不知道該怎么走下去。”
劉浩就讀于一所普通三本院校,即將畢業的他經歷了擇業的不易,投了不少簡歷出去,但總沒有理想的結果,而父母卻一直期望他進國企大公司。有時,一些小企業打電話過來,讓他去上班,父母卻堅決不同意。
找不到好工作,父母下狠心,將家里僅有的兩套房子賣掉一套,通過中介,讓劉浩出國留學,再以“海歸”身份進軍國企。
“父母和我理解的好工作不是一個概念。以前他們還希望我考公務員,可能覺得太難了,現在降低了要求,就是進大公司,穩定、有保障,我自己覺得公司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有前景,我能和公司一起成長與發展。”
劉浩說,其實,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自己當大廚,開一家餐廳。“若父母知道我的夢想是開餐廳、當大廚,他們一定會崩潰。他們一直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精英。如今大學擴招了,大學生好多,怎么可能個個都是精英?”
朋友鼓勵劉浩,嘗試向父母說出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他與父母談了一個晚上后,劉浩父母作了讓步:今后可以當大廚,但必須去大酒店,前提還是要出國深造,可以學跟大廚相關的酒店管理專業。
兩代人,兩種擇業觀
多項調查顯示,“90后”與父輩擇業觀差距明顯。
“90后”小云剛從原來的公司辭職,準備去外地旅游散心。“工作太乏味,那些老人還經常擠兌我,干得不開心,所以我選擇在公司炒掉我之前,先將老板炒了!”小云說,工作之初收入低一點、辛苦一點、環境差一點,都可以接受。但工作一定要有意思、有前途、有挑戰性!
小云說,她的很多朋友跟她一樣,喜歡挑戰。“一定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有挑戰性,還能實現自我價值。”小云如此形容她心中的“理想職業”。也正因為如此,她從走進職場后已換了好幾份工作。“不能湊合,干著不開心,我是不會一直干的。”
“在‘90后’眼里,對工作的歡喜程度比待遇更重要。”一家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許琳認為,在工作中,“90后”往往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情感需要。他們很看重工作內容與自己興趣是否匹配,以及公司氛圍、工作自由度等。“面試時,多數‘90后’不談薪水,‘增長見識’、‘增加經歷’常被他們掛在嘴邊。因此,一旦他們不喜歡這份工作了,也絕對不會‘熬著’。”
擇業偏重興趣愛好與在體制內謀求一份穩定差事之間,必然會有矛盾。不過,父母干預孩子找工作,不僅與兩代人對崗位認識的差異有關,也與“90后”這一主要求職群體的特點有關。看過下面的故事,也不難理解家長們為什么這么操心——
“這是我女兒,學財會專業的,成績特別好,你們幫忙考慮一下。”在廈門201 4年高校畢業生人才交流大會現場,一位媽媽向用人單位推薦女兒,而本應是“主角”的女兒,則靜靜地站在母親身邊,一言不發。
待這對母女走后,兩位招聘者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們已經接待了好幾對這樣的求職者。這家貿易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說:“這批90后大學畢業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欠缺,就連找工作這樣的事兒,還得拉上媽媽一起。”
招聘會上,有的“90后”求職者甚至連簡歷都沒帶,更夸張的還有自己留在家上網,父母卻頂著寒風出來代找工作。
有網站對1000名畢業生家長抽樣調查發現,43%的家長認為,子女最理想的工作單位是政府部門、國有企業,近20%的家長希望子女到跨國公司工作,只有不到10%的家長希望子女自謀職業。
一家商貿職業學院對應屆畢業生調查顯示,父母中,52%不支持孩子從事服務行業,34%不支持孩子從事高危職業,不干涉孩子從事職業的只有1 4%。
很多畢業生反映,父母一般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只希望工作穩定、待遇高、有發展。父母最不接受的職業中,酒店服務排第一,流水線服務排第二,再次是從事保險業和其他服務業。
與父母擇業觀不同的是,“90后”自己創業熱情卻逐年在增加。智聯招聘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不僅對跨國公司的熱情降溫,而且只有1/4受訪者表示向往到國企工作,低于去年的28%。更多學生希望畢業后去初創企業工作,這類學生今年的比例是侶%,高于去年的6%。
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追夢”
“‘90后’身上的光環遠沒有‘70后’光彩、‘80后’顯著,無非就是高學歷就業者。所以,‘90后’無所顧忌,喜歡自由、更加自我、個性明顯、追求時尚。”二級心理咨詢師王慧娟分析認為,很多“90后”家庭條件不錯,他們有條件按照自己的夢想“彰顯自我”。
某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韓麗霞認為,年輕人有強烈的實現自我的欲望,父母要支持,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容易出成績。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說,父輩應該支持孩子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用“老眼光”看現實社會新發展。當然,父母的閱歷也很值得孩子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