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椎名林檎所在樂隊作品《落日》的旋律、歌詞以及和聲與伴奏的分析,為國人更好地了解其音樂風格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旋律 歌詞 和聲 伴奏
《落日》是以椎名林檎為主唱的“東京事變”樂隊2005年的EP《修羅場》中的作品,也是唯一以鋼琴獨奏和鋼琴伴奏的形式單獨發(fā)行樂譜的作品。多元的曲風和復(fù)雜的配器是椎名林檎和“東京事變”作品的一慣風格——被很多小細節(jié)修飾著;讓人驚艷的同時又伴隨揮之不去的恐慌感;極其漂亮的詞作與日本特色的曲調(diào)完美配合在一起。而《落日》這一首,除去紛繁的華麗裝飾,樂器的運用更為單純,斷句處也更有韻味。
一、旋律
由于椎名林檎本身擁有三個八度的寬廣音域,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旋律要么低沉,要么高亢,她都能輕松駕馭,但在《落日》里,曲作基本只在一個八度浮動,除了個別兩處,都是配合著平緩的歌詞而創(chuàng)作的。
旋律一開始就以上行的五度或四度的連續(xù)級進加小三度的小跳進,其間反向下行級進融合小跳進的回轉(zhuǎn),回轉(zhuǎn)后再一個大六度的跳進進入副歌旋律,副歌旋律是同音繁復(fù),模進一次再上行大七度,跳進到全曲最高點,如此重復(fù)一次,上行五度后再下行由經(jīng)過音的回轉(zhuǎn),待到曲尾雙輔助音結(jié)束。
《落日》的旋律相對其他作品沒有太多跌宕感,也是最耐人尋味的。曲調(diào)游走在感傷與釋懷之間,將主人公“事已至此,只好作罷”的感受恰到好處的襯托出來。
二、和聲與伴奏
爵士和聲的運用一直都是椎名林檎作品的標志,無論是西洋古典的配器還是日本傳統(tǒng)音階的旋律創(chuàng)作上,都加以爵士和聲,使得作品的音響色彩更為豐富動聽。除了和聲,還有布魯斯的作曲技法也在伴奏中有所體現(xiàn)。這里我們將以鋼琴獨奏的樂譜作為分析。
樂曲開端在八小節(jié)的前奏里,bG和bD和弦都有9音出現(xiàn),并且還有一次sus4的運用,這一啟事告訴我們,其實可以越過流行音樂中常用的三和弦或七和弦。4/4拍的節(jié)奏只是在每拍上以和弦的疊置加之和聲語言的變化。
例1:
如此重復(fù)一次進入歌曲正歌部分A。正歌的行進中,有兩次bA音出現(xiàn)在同一小節(jié),卻用了兩個不同的和聲,bEm7 9和F7(b13)。此處還有兩次布魯斯節(jié)奏型,第一次在該小節(jié)的左手伴奏上,另一次則是樂曲斷句最為精彩的地方,人聲和伴奏同時暫停,休止前半拍后鋼琴在后半拍插入。
例2:
進入到樂曲A’部分,我們看到在和聲以及伴奏雙方面的變化在推動著,作為進入副歌部分的連接。和弦疊置中斷,伴奏的織體變得復(fù)雜起來,連續(xù)三小節(jié)十六分音符在第一拍的上行,增加了樂曲向前推進的動力,和聲變化也越來越頻繁。
例3:
B是樂曲的副歌部分,為配合旋律的同音反復(fù),左手伴奏也隨之密集起來。
A’-2將旋律放在了中聲部,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上聲部以一串六連音切入,每小節(jié)只有零散的音作為點綴,之后有一處中聲部一系列下行的小跳進,完成了旋律在上聲部和中聲部的交接。
例4:
正歌旋律的三次出現(xiàn),卻是三種不同的伴奏織體形態(tài),本人認為可以作為純鋼琴伴奏創(chuàng)作很好的范本:伴奏如何從簡到復(fù),如何推進樂曲的發(fā)展,如何將和聲結(jié)合起來。
Interlude是最后一次副歌前的連接部,在這一段里,我們可以看到布魯斯創(chuàng)作技法的集中體現(xiàn),比如三連音、裝飾音、以及還原Mi音的出現(xiàn)而形成的bD大調(diào)降七音布魯斯音階的運用。和聲上,有一次爵士和聲11音的加入:bBm7 11。
例5:
B-2像大多數(shù)作品一樣,副歌前兩三小節(jié)樂器配置或伴奏織體都簡化,之后再突然將全曲帶入高潮。同A’-2,增加了中聲部,讓音響效果上更為豐滿,織體上有和弦的疊置,也有十六分音符的流動。這一段是一個橄欖式的織體,也就是首末織體簡單,中間復(fù)雜。
例6:
Ending大量六連音的音階上行和顫音組合,加上八度和弦并用三連音組的形式,仍然是布魯斯作曲技法的寫作,配以和聲色彩的不斷變化,把全曲推至最沁人心脾,仿佛要將落日余暉最瑰麗的美綻放出來,在記憶里烙下深深的回憶,因為“再也不會有此情此景的邂逅了吧”,然后樂曲在逐漸消失的音響中結(jié)束。
例7:
三、歌詞
椎名林檎的詞作向來以晦澀難懂著稱,毫無邏輯的詞匯拼湊在一起,常常有著語無倫次的敘述,讓人不知所云,但都以林檎的方式傳達著個人價值觀與對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描述。越是簡單的寫作反而越難把握,而且還要借以簡短的句子表述與聽眾立即產(chǎn)生共鳴的語意。有感而發(fā)的,隨興所至的,但似乎是早已設(shè)計好的,有意無意的雕琢卻又是自然的亦是該詞作的特色。簡單的表達道出了主人公的自我精神與對事觀念。仿佛是一個故事,而這里只講了它的結(jié)局。
歌詞第一段,娓娓道來的敘述往事:
你誕生之后與我相遇并傷春賞秋
回溯記憶的過程中 你天真的照片
讓我承認我終究不知四季的情事
如今只有失聲的你映照花月
在短暫對事件進行描述后進入該歌的第一次副歌:
“只知道天花亂墜”
甚至如此嘆息著的舌根
都暗示著乾涸前的期待
彷佛手心不相應(yīng)的夜晚
擁抱著一個弱小而寒冷的生命
椎名林檎在這首《落日》里舍棄了鋒芒悖逆,難得如此平和的描繪著落日余暉中失意主人公的心境,游走于感傷與釋懷之間,進入了歌詞第二段:
生于雪中 總是為學(xué)討厭雨的此處
唯一確定只有你截至方才的余溫
在被不經(jīng)意撥動的慌亂間,迎來了整首詞作的高點,仿佛是林檎看慣的情場結(jié)局。只身對著夕日,長長的影子在街道蔓延,然后漸漸消失在大地的盡頭:
就算有人問“你為何傷心”
其實我根本也沒難過什麼
可能是剛好遇到太陽離去而已
背叛微渺的希望
迎接了極度理所當然的雪白夕陽
盡管被孤零零的留下
就說再見畢竟太過可笑
可能剛好遇到太陽離去而已
我偶然遇見你
以極度理所當然的愛憐 迎接夕日
當她唱到:“其實我根本也沒難過什麼 可能是剛好遇到太陽離去而已 ”,總是忍不住想看她是否有一雙清澈的眼睛,以及映在這片純凈里的夕陽。
《落日》咋聽之下并不驚人,但和聲語言以及伴奏的創(chuàng)作最值得推敲。其間我們得以窺見椎名林檎及其樂隊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才能,也是國人最需要向他們學(xué)習(xí)的。
基金項目:
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2SA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