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高校對藝術層面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而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的美感和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審美功能與效應上,還體現在輔德、益智、促勞、健身、養性等非審美功能與效應上。
關鍵詞:音樂教育 藝術價值 非審美功能與效應
提到音樂教育,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它的審美功能。但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有它的對立面,審美功能也不例外,而審美功能的對立面便是非審美功能。非審美功能主要體現在輔德、益智、促勞、健身、養性等方面。非審美功能之所以和審美功能形成對立面,是因為非審美功能需要通過間接性的方式起到作用與效應。音樂教育中,常常能夠讓教師與學生起到作用的是輔德、益智以及健身三大非審美功能與效應。鑒于此,本課題將對音樂教育中這三方面的非審美功能與效應進行探討。
一、分析音樂教育的非審美功能與效應
非審美功能是通過間接性的方式起到作用與效應的。例如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思維起到的作用,需要通過學生的審美思想和道德思想進行溝通和銜接,進一步實現過渡并最終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影響。換一種說法就是音樂教育中的非審美功能需要通過審美功能來發揮出作用。本課題重點分析音樂教育中輔德、益智、健身三種非審美功能與效應。
(一)音樂教育的非審美功能之輔德
音樂教育中的輔德功能主要是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注入德育的思想,以此體現出一定程度上育德的目的。它能夠培養學生在追求音樂藝術之外的德育思想,并且能夠取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所以,音樂教育中的輔德功能是音樂教育中尤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
德育的載體分為德育認知、德育情感以及德育行為。其中三個部分載體中,德育行為占據的比重較大,所以也可以稱德育行為為主要載體,而德育認知和德育情感為輔助載體。因為學生只有通過對德育認知和德育情感的發揮,才能激發出他們的德育行為。德育感情的發揮是基于審美感情,學生有了審美的能力,便會發揮出德育感情,進而徹底激發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行為。所以說德育行為的激發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它能夠給社會來帶很大的正能量。另外,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藝術,那些獨特鮮明的音樂能夠形象地反映并且影響到人類的思想感情。如果說音樂是沒有思想價值的,那么音樂本身就是乏味的、空洞的、沒有欣賞價值的。音樂中的德育是不需要通過說教的方式傳播思想價值的,它完全能夠通過人類自己的體會,結合生活并總結出它的價值所在,所以說音樂這門藝術的價值是無可限量的。在潛移默化的社會發展勢態之下,人類的精神力量和積極向上的意志是永恒不變的。通過音樂教育中非審美功能的輔德教育,能夠很好地培養人類的美眷理想和高尚品行。這一系列顯著的效果都是輔德功能的完美體現之所在。
(二)音樂教育的非審美功能之益智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先生提出開啟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分類是:數字、文字、音符。從中可以知道,音樂在開啟人類智慧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提及人類智慧,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類的聽、視、觸三覺。音樂教育便對這三種直覺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顯著作用。首當其沖的是聽覺,它是音樂藝術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因為人類可以通過聽覺感知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不同音響與不同音響之間的排列組合、協調與碰撞、追逐與融合等都是音樂的美妙之處。在音樂教育中,各種樂器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觸覺的敏感程度和分寸程度。并且能夠激活學生的大腦神經,以此激發出學生的益智功能。手指與手指之間的配合能夠充分地掌握音量、音質與音色,以此讓大腦的細胞活躍起來并有助于提高智力。再則,就是視角上的影響。在音樂教育中,當學生對樂譜能夠做到一目十行的視角效果了,那么視覺層面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益智是毋庸置疑的。
通過聽、視、觸三覺的分析我們知道音樂教育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有著尤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音樂教育對益智的重要性在于音樂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完整性和整體觀念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富有活力的人格魅力教育。在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趨勢之下,人類對孩子培養藝術天才的想法越來越成熟,因為現在我國的物質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也更加重視精神享受,而音樂作為精神享受中的重要因子,對社會文明發展必然具有了推動作用。顯然,這一系列的顯著效果都是音樂教育中的益智功能的完美體現之所在。
(三)音樂教育的非審美功能之健身
健身功能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體現是調節學生的情緒、充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
學生在學習壓力下必定會追求學習之外的精神享受,以此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而學生則能夠通過享受音樂這門藝術,積極地讓身心打開一扇窗,接受音樂世界里的美妙音符和追求音樂世界里的美感追求。現如今,音樂因為注入了企業文化、各類型的健美體操和大型音樂會當中,這些都說明了在在學習、工作的巨大壓力之下,音樂具有調節并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作用。換種說法就是現今社會的成形讓音樂教育與體育相結合了,它們之間具有相輔相成、共同依賴、共同進步的特征。體育健身當中時不時會表現出暴力的傾向,而注入音樂健身的新鮮血液,則完全可以退化暴力的傾向,讓體育健身更具美感、更具藝術成分。顯然,這一系列的顯著效果都是音樂教育中健身功能的完美體現之所在。
二、結語
通過本課題對音樂教育非審美功能中的輔德功能、益智功能和健身功能的探討與研究,充分認識到音樂這門藝術除了審美功能之外,非審美功能也有著尤為深刻的內涵與意義。相信我國在音樂藝術的領域里不斷探索前行,結合適合國情發展的趨勢,走創新自主的道路,這樣我國的音樂教育及音樂藝術必定能夠開創一個嶄新的完美時代。
參考文獻:
[1]高峰.音樂欣賞課情感教學三部曲[J].北方音樂,2012,(10).
[2]賈伊娜.如何推動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的規范化建設[J].才智,2010,(31).
[3]王蓓.淺論非專業大學生合唱團的分階段訓練教學法[J].北方音樂,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