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推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以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素質。中學音樂鑒賞課程以其強大的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觀的教學效果逐漸成為美育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并越來越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雖然中學音樂得到了大力推廣,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諸多需要教師以及家長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深入探討了我國當前中學音樂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針提出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學 音樂鑒賞 問題 對策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中,音樂鑒賞課長期被語文、數學等課程所壓制,往往容易受到學生及教師的忽略。一些中學音樂鑒賞課堂形同虛設,雖然發放音樂課本,但是從未真正上過音樂鑒賞課,有的甚至將其作為自習課,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考試課內容。學校的這一行為給學生形成了消極的心理暗示,學生也普遍對音樂學習失去了熱情和興趣,這明顯無利于學生的全身心發展。因此,積極面對當前中學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逐一進行解決,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對于音樂領域更強的鑒賞能力。
一、當前中學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音樂鑒賞課時相對較少
鑒于我國當前中學教育中實施的考試制度,中學階段其考試課的課時安排相對來說比較緊湊。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不惜占用音樂鑒賞課時給學生補課,完全剝奪了音樂鑒賞課時。學生接觸音樂的時間過少甚至沒有,音樂鑒賞課程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
(二)音樂教師自身的原因
由于對于音樂鑒賞教學不夠重視,雖然部分學校開設了音樂鑒賞課,但是任職音樂教學的老師往往是其他學科的老師,音樂鑒賞專業能力欠缺,學生一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不能及時予以專業性的解答,更不能悉數傳授給學生音樂鑒賞的技巧。
(三)忽略了音樂的感性特點
部分音樂教師單純地把音樂作為一種學生認識的對象,把音樂鑒賞通過知識體系的形式來傳授。一些老師甚至教導學生使用抽象思維來學習音樂知識,把音樂鑒賞當做一種實體來講解,忽略了感悟的學習方法。音樂作品是一種偉大的藝術品,是一種感性較強的知識領域,學生必須學會從感性角度出發,去思維、去學習,與音樂從感性上溝通交流。
(四)教學手段匱乏、學生學習熱情不夠
音樂鑒賞課程要與其他學科相比不是很高,也正是如此,學生難免會忽略其重要性。部分音樂教師的教學手段匱乏,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傳授的知識內容過于死板,拓展性不強。由于中學生的心理處于特殊時期,學生開始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思考,一旦學生將音樂鑒賞課程定位為不感興趣的課程,就會失去對音樂鑒賞課程高度的積極性,更別提去深刻領會音樂鑒賞所蘊含的樂趣。
二、中學音樂鑒賞教學改善對策
(一)提高對音樂鑒賞課程的重視程度
從學校角度來說,要全面提高對音樂鑒賞課程的重視程度。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加大音樂鑒賞課程的投入力度,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感悟空間和時間。例如,學校專門開設音樂教室,大量引進多種音樂器材等。學校、教師、家長要矯正態度,積極引導學生糾正錯誤思想,重視中學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要教育意義,進而幫助學生從自身出發,重視并加大對于音樂鑒賞的相關學習。
(二)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
無論是哪一科的課程教學,代課老師由于其工作的臨時性以及專業知識不足等原因一般都不會過于認真負責,音樂鑒賞教學的低要求更是“放任”代課老師隨意傳授音樂知識。因此,要想加強音樂鑒賞教育,學校首先要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使其教授學生全方位的音樂才能。
(三)加強學生對音樂領域的感悟能力
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需要一定的知識體系架構,它更注重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熏陶和領悟。因此,音樂教師要成分考慮如何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性、抒情性,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的覺悟性,向學生分別提供各種形式風格的經典作品。另外,舉辦適量的音樂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真切地領略音樂所散發的魅力,幫助學生通過音樂鑒賞對自己重新定位,學會欣賞他人、欣賞自己,重新了解、認知自己。
(四)改革傳統的音樂鑒賞教學手段
傳統的音樂鑒賞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若想充分發揮音樂魅力,需要教師多多組織實踐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充分感受、體驗生活和人生、領略自然,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入到音樂鑒賞教學中,來大幅提高音樂鑒賞的教學質量。音樂是一門體驗性、感悟性較強的學科,單純地傳授音樂相關的知識點難以讓學生充分領略音樂魅力,要切實發揮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學習是當前音樂鑒賞教學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以促進學生之間在情感層面上進行良好的交流互動,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共同提高鑒賞能力,從而讓學生充分領略音樂所蘊含的無窮盡的魅力。
例如,通過鑒賞《苗嶺的早晨》歌曲,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曲中所描繪的苗族人的愉悅心情,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可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幅春意盎然的風景圖,讓學生在腦海中的大自然肆意放松身心;又如,教師編排《青春舞曲》有關的音樂活動,可引導學生通過打擊樂伴奏和舞蹈等方法來完美演繹《青春舞曲》這首歌曲。通過有關的音樂活動,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的積極性,整個音樂課堂充滿青春氣息,并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理解“青春”的主題。如此一來,“青春”就在歡快而又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青春、體驗青春。
三、結語
中學音樂鑒賞教學的教學目標是大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中學音樂鑒賞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但相信隨著國家對音樂教學重視度的不斷攀升,以及人們對音樂認知進一步加深,中學音樂鑒賞會隨著不斷的改革、完善而發展。相信中學音樂鑒賞教學在全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會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功能,從而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佳.打開音樂之門——如何培養學生音樂聆聽和鑒賞的能力[J].南方論刊,2010,(10).
[2]周瑞民.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之教學策略[J].神州,2012,(09).
[3]張久美.中學音樂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撫順市新撫區為例[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