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在教學中,音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但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音樂教育在現階段并沒有受到高度的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都不算高,音樂教學課堂中還沒有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教師就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和創造出更加新穎和適宜的教學形式,為學生開展音樂學習活動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音樂 教學 素質教育
社會在飛速地發展,大多數的人都在追求流行和時尚,再加之各種各樣的音樂選秀節目充斥著電視屏幕,人們被流行音樂團團包圍,追求流行音樂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件家常事。現在的學生他們可以不記得四大名著,但是音樂排行榜上的歌曲名卻能夠隨口說出。他們可以哼唱出很多的流行歌曲,卻唱不出半首經典歌曲。不是這些經典歌曲不好聽,關鍵是這些經典歌曲離學生所處的時代相距較遠,無論是形式還是題材對學生都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一、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構成
音樂教學模式是指以音樂教學理論為基礎,為了實現特定的音樂教學目標而構建的教學活動基本框架,音樂教學模式由多維要素構成,根據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相關理論,可將音樂教學模式分為情感模式、行為模式和認識模式三大類別。其中,情感模式的教學目標為陶冶學生藝術情操,使學生主動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行為模式的教學目標為豐富學生音樂知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并能夠將音樂知識和技能運用到音樂實踐中;認知模式的教學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取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音樂教學必須以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三維教學目標為主線,精心構建音樂教學模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模式創新
1.互動教學:音樂教學是一項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溝通的活動,為了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活躍學生的音樂思維,教師應當采取積極互動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盡快進入到音樂學習狀態。
2.主動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組織設計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情境教學: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應當運用情境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切身體會音樂的魅力,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向學生展示中外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優秀音樂作品,為學生創設音樂學習情境,增加學生對音樂多元文化的了解。
4.網絡教學: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平臺,加大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力度,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將音樂學習由課堂延伸至課外。因此,教師可創新網絡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網絡學習環境。
二、課堂教學
(一)教學理念要先進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自主的開展學習活動,積極獲取新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視野。”眾所周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的主要對象,我們的一切行為和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采取任何科學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為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探索、創新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方法,爭取能夠在課堂中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都能夠得到提高。音樂也是一種技術性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術,根據自己的聲音特點來進行有效的修飾,培養學生演唱的技巧和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和訓練中掌握各種演唱技巧,能夠比較自如、流暢地演唱一首完整的音樂。
隨著改革開放,國外的優秀音樂作品逐漸涌人我國,并被人們接受和喜愛。為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也要吸取國外一此比較好的唱法,把它融人到我國的音樂藝術唱法中,并在課堂中加以展示,為音樂課堂教學引人新的跨國際的音樂理念和技能。在逐漸國際化發展的社會中,我們的音樂教學課堂也要引進新的教學理念,學習那此新的聲音訓練為法,借鑒國外一此好的教學方法,把西洋音樂以及唱法引人到課堂中,幫助我們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北方民族歌曲時,我們就可以用西洋唱法來表現歌曲中的粗狂、豪放、熱情以及奔放的情感。
(二)導語要具有時代特色
音樂課本中有很多的音樂作品學生幾乎就沒有聽說過,他們根本就不想去了解這些作品,更別說去悉心理解這些作品的內容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想引導學生主動走進這些陌生的音樂作品中,教師必須要跟傳統的教學方式說再見,采用的教學方式必須與新的時代同步。就拿簡單的課堂導入來說吧,筆者覺得課堂導語一定要具有時代特色,那樣才能夠喚起學生被流行音樂同化的心,嘗試著去接受一些經典的音樂,并慢慢地了解一些經典音樂。音樂如同一艘承載人類積淀的文化和情感的航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都有著別樣的文化積淀,卻又有著自己獨有的魅力,從歷史知識入手,結合多媒體演示,在學生走進情景的同時也自然過渡到了音樂之中。音畫的刺激,那個時代音樂文化的誘惑,使得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學生的臉上就可以讀出那種參與熱情
三、教學方法
(一)融入情感,情感音樂教學
音樂有許多教學手段,情感教學是其中重要一個環節,準確把握情感角度,合理情感切入進行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調動自主性學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作品的情感更深入的理解,和自身的感情融合,升華感情共鳴。在情感中接收音樂教育,掌握音樂技能,提升隱喻素養。
首先通過歌詞和詞匯來進行情感的理解,抓住修辭手法的使用中的動詞、副詞以及一些強調的詞匯,來理解歌曲的情境。其次可以從旋律來進行情感培養。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聽,想象等方式對旋律來進行理解,培養了情感也培養了音樂技能 。抓住作品旋律,進行把握在穩定掌握的基礎上進行試唱體會,和心里的體會來匹配,那種更符合當時的感覺心境,這樣能讓孩子們更加容易掌握作品,也更加容易投入作品,快速提升音樂技能。再進一步,由教師為學生設置情境,假設同學們現在處在一個環境中,或者安逸恬靜、或者急切匆忙、或者激情澎湃、或者情感細膩體會。讓孩子們不豐富的情感世界在老師的講解下,變得更加豐滿,更加能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
(二)將流行元素融入課堂
新時期選秀比賽確實是鋪天蓋地,但是選秀比賽也并非是沒有可取之處,有些選秀比賽造就了一些別樣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如超級女生、中國好聲音等。同樣,流行音樂也不都是不健康、無意義的,也有很多的流行歌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流行歌曲也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不要對流行音樂避之不及,而應該巧妙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更加全面地認識流行音樂,對流行音樂能夠做到批判地接受,教師有時候在自己的課堂中融入一些流行的元素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從聽入手,從聽教學
善于聆聽的人更加理解對方,往往活獲取更多的信息點。音樂亦然。要學習音樂要有一雙善聽的耳朵。那么除了天賦,從教學中鍛煉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也是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聽音樂,這就要求作品種類豐富,避免單一化。讓學生喜歡對音樂的欣賞。在作品的選取上,要老師進行篩選,選擇節奏鮮明,適合學生理解,受大多數學生喜歡的作品。其次聽之前,教師可以對重點問題進行提示,甚至設置疑問。先讓學生對整體背景有所了解,然后融入故事、融入情節,用耳朵去體會,去感受。再說出自己的體會,是否和作品符合或相近。多次鍛煉,聆聽的能力會有所增強。另一種鍛煉方法是用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對比,快與慢,平緩與急切,不同動物、不同樂器的聲音的識別與對比。還可以進行聽中學唱的方式方法,以簡單的作品開始,主要是以聽力進行學習,然后學生自己嘗試演唱,與音樂伴奏配合,慢慢提升聆聽能力。
(四)對歌曲加深理解
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急于模仿的毛病,沒有能夠真正去領會科學的演唱方法,沒有能夠靜下心來去理解歌曲的內容,所以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要不斷嘗試,讓學生去欣賞一些著名歌手的歌唱錄像,讓學生在聽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在分析中感悟歌手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例如可以嘗試把中國好聲音的一些視頻搬進課堂,讓學生給導師說說他們的看法,學生也能夠興趣很高地去聆聽,去體會,去比較,無論是口形的變化、氣息的支持、選歌的技巧等等都能夠讓學生有不小的收獲。尤其是以中國好聲音的視頻資料為載體,學生們一個個情緒高漲,在獲悉一些技巧后也能夠幫助自己去理解歌曲,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同的,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筆者還嘗試著在班級開展選秀,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五)引導學生正確練習
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嗓子就像是一個樂器,而且比樂器還要美妙一、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嗓子來調節出不同的奇妙的聲音。要想讓學生真正運用好自己的嗓子,進行正確的、科學的發聲練習,我們首先就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嗓子的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每個人的嗓子雖然都具有大小不同的音色,但是發聲體的結構都是一致的,發聲的原理也是相同的,教師一定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自己嗓子的結構和發聲原理,從而使學生發出歌曲想要用到的聲音。
我們在實際演唱中之所以會唱出不同的音質和音色,主要就是通過我們對共鳴腔體的調節來完成的。然而,想要自如地調節自己的共鳴腔體還需要經過嚴格的正規的訓練才行。為此,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訓練活動,有效提高自己對嗓子的運用能力,確保在歌唱的時候能夠順利自然地唱出需要的聲音和聲調。同時,唱歌時人具有的心理狀態、情緒和情感等因素也會決定最終歌唱的效果,有時甚至會決定歌唱的成敗。由此可見,我們在唱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用最佳的狀態來表現自己的歌唱水準,這樣才能夠讓全身的器官積極協調的配合,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歌唱水平。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特有的發聲體特點,建立適宜的練習方式,爭取保護到每一位學生嗓子,且最大限度地開展訓練活動。俗話說得好:“凡是都不能夠急于求成”。因此,我們一定要細心、耐心地引導和訓練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積極主動學習.養成正確的歌唱技巧和習慣。
(六)課堂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發聲體的訓練活動需要長時間地磨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教師耐心的訓練,學生積極的配合,才能夠打下牢固的基礎。有很多學生有急于求成的弊病,他們喜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在有限的課堂學習內就修飾好自己的發聲。因此,在音樂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讓學生正確看待音樂的訓練過程,能夠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訓練自己的嗓子。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最基礎的母音開始訓練,逐漸形成正確的、科學的、良好的歌唱習慣,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張口就唱出優美動聽的音樂。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學會去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只有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在歌唱技能上突出,才能夠唱出一首完美的作品,才能夠讓自己的表現更加成功。
四、結語
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尊重學生音樂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使音樂教學成為實現美育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結合音樂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設計組織教學活動,要注重各個方面綜合的提升,要讓學生掌握技能,提升欣賞水平,鑒賞能力,提升音樂素養。教師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重視程度,從而讓學生逐漸熱愛上音樂,喜愛上欣賞音樂的過程,有效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汲婷婷.淺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9,(01).
[2]李穎玲.音樂教學評價新探[J].紅河學院學報,2010,(03).
[3]彭德仙.淺議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