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大學生藝術熏陶、思維培養及個人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音樂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校音樂公共課教育現狀、發展趨勢著手,探討高校音樂公共課的教育策略,以期對今后音樂公共課的發展趨向做一番預示。
關鍵詞:高校 音樂公共課 教學
' 在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們普及音樂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學校音樂公共課。音樂公共課的開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對于在全國大學生中進行音樂普及教育的問題非常重視,早在1998年就大力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并身體力行,多次為大學生進行音樂普及講座。除此以外,國家相關,比如說教育部、文化部等也多次發文落實,定期進行檢查。經過上下一道的努力,高校音樂普及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一、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公共課教學發展現狀
雖然說,近年來高校音樂課公共教學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者不足。問題的主要方面是高校音樂公共課沒有統一的規范和要求。因為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有著很大的創新空間和自主性,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封閉性和自主性。具體而言,高等院校音樂公共課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目標不清,認識不明,對于音樂公共課的教學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夠。這導致音樂公共課在部分高校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更有甚者,完全沒有開設音樂公共課程。二是,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單一,課程的設置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據我們目前了解到情況來看,高校音樂公共課形同擺設,比較重視理論的傳授,而不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具體來說,沒有很好的結合高校學生的個性。在教學實踐中,音樂公共課老師通常局限于課本,不夠創興,開放性也不夠。三是,高校音樂公共教學課堂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并不完善,沒有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在創造方面的能力。老師們沒有認識到學生們在進入高校之前,對音樂的學習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教學當中,如果不充分了解學生的特質,而以一種粗暴的方式進行灌輸,那么高校音樂公共課的目標就會難以完成,造成教與學的脫節。
二、高校音樂公共課的發展趨勢
高校音樂課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要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這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找準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方向。第二,要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拓展教學的內涵和教學的空間,同時還要合理的、科學的設置高校音樂公共課的課程,要把賞析類、技能類、和理論的課程進進行統一的安排。第三,要特別注意高校音樂課教材的選取,要注意和本地區的實際結合起來,同時要充分引入多媒等輔助性教學力量,優化高校音樂公共課課程的結構;第四,音樂課教學的目的,不要以考試為目的,而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為目的。所以在高校音樂課教育的時候,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些興趣。
三、高校音樂公共課教育策略思考
通過對高校音樂公共課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研究,對高校音樂公共的教育有以下思考:
(一)要特別注重高校音樂公共課教育
不但要配專業的老師,還要為老師們提供研究的平臺,成立研究室,研究高校音樂公共課教學。要提高老師們對音樂課教學的認識,讓他們把心思花在這上面,心無旁騖的專心對公共進行研究、探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們對音樂公共課的興趣,逃課、應付考試等現象才會減少。
(二)要選擇符合校情和學生特點的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大多民族數都是能歌善舞,他們不但生活習性不同,而且加油特色鮮明的藝術形式,歌和舞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代表。像苗族、洞族、藏族等聚居地區的高校,在教材的選用上,可以更多的注重與當地民族音樂舞蹈的內容。還可以充分的組織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理解音樂的內涵。也只有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老師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學生的興趣才會被激發,公共課音樂教學的意義才會存在的意義。
(三) 運用科技手段加強互動
科學技術不但是生產力,而且促使人們的聯系更加緊密。互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高校音樂公共課的教師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傾聽學生的聲音。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出現,以及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使用,學生和老師可以很好的利用現代科技進行交流。老師可以把課件掛在網上供學生下載學習,也可以向學生推薦好的音樂作品,學生可以再網上向老師請教問題,把自己創作的作品放在網上。在這種良性互動中,促使老師改進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注重基礎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的結合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音樂公共課的教育也是如此。音樂公共課的理論課的作用在于豐富學生的綜合知識面,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它包括了樂理知識、樂感訓練、視唱練耳、音樂欣賞等內容。音樂理論課的目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理論修養和音樂鑒別力。但這還不夠,還要加強音樂公共課的實踐教育。在實踐教育的工程中,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將得到的極大的提高。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勤于創新的思維,提高善于創新的能力,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師要認真講授,嚴格把關。
四、結語
貝多芬在一次談話中說到:音樂是一切智慧,是一切哲學的更高啟示。音樂對于人的教化作用,最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識、智慧、和心靈。我們如果不在乎音樂的教育,那我們的教育不完整的。不完整的教育則會導致學生的綜合可持續發展。社會對我們的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音樂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
音樂公共課進入大學校園,是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健康的藝術趣味、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需要。因此音樂公共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必須管理好音樂公共課,對其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要進行合理的設置,并且積極探索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傾聽學生的聲音與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非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為創造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曉靜.淺論普通高校音樂公共課課程設置[J].大眾文藝(理論),2009,(20).
[2]宋振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藝術教育,2008,(01).
[3]陳淑惠.高校音樂文化活動對大學生信念教育的影響[J].藝術教育,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