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旅行已經成為一項很普遍的社會活動,讓忙碌工作的人們放松身心。但在交通、信息并不發達的古代,又有哪些人熱衷旅游呢,說到古代旅行家你又會想起誰?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中國古代旅行的先驅們。
任性派謝靈運
謝靈運乃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襲奉康樂公。作為南朝最有名的驢友,他的游蹤遍及江南。利用家族的雄厚財產,謝靈運所到之處鑿山浚湖,“功役無已”。
他出游之時,動輒十多天不歸,既不報告也不請假。一次,謝靈運從始寧南山出發,攜帶數百名奴仆,伐木開路,一路行至臨海,太守王以為山賊出沒,驚慌失措,差點打報告請朝廷派兵保護。
謝靈運還發明了便于登山的“謝公屐”、曲柄笠。而他最大的貢獻,在于留下大量吟詠山水的詩作,被稱作中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
務實派李時珍
到明朝,中國醫藥學已經積累了豐碩的成果,但李時珍發現其著作普遍散亂,且“古方不能盡治今病”,決心編修一部系統的醫藥學著作。為了了解藥物的真實性狀,李時珍開始了遠涉深山曠野、搜集藥物標本的漫漫征程。
李時珍去過江西、江蘇、安徽等省份,采集了大量植物標本和資料。他曾經親自吞服曼陀羅,發現其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也冒險攀上絕壁采集榔梅,還曾伏在山中觀察劇毒的白花蛇,幾天不眠不休只為搞清楚穿山甲如何吞食螞蟻。
同時,李時珍遍訪名醫,搜求民間秘方。經歷了27個寒暑,李時珍終于完成空前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它也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全能派徐霞客
被尊為“游圣”的徐霞客,從22歲起上路,旅游考察30余年,四次遠程跋涉,足跡遍及19個省市、自治區。因長年在外,徐霞客練就了一身超凡的本領。徐霞客上黃山之時,途遇大雪,陡崖結冰,就以鐵杖在冰上鑿坑攀登。上武夷山大王峰時,千仞絕壁沒有下山之路,他就用手抓住懸著的荊棘,“亂墜而下”。
在中岳嵩山,徐霞客還從太室絕頂上順山峽懸溜而下。當在湘江路遇強盜打劫,徐霞客可以飛身入江,逆流而行。當探秘廣西真仙巖石洞,徐霞客能從巨蟒身上跨過。絕壁、猛獸、激流、盜匪對他都無可奈何,徐霞客可謂全能派旅行高手。
不羈派李白
身處超前開放包容的盛世,李白性格中浪漫自由的因子全部被釋放出來。雖然一心謀求仕途,但李白并不屑于走平常路,而希望被伯樂慧眼識英舉薦入仕,為此加入了浩蕩的漫游隊伍。
他游歷過荊楚、吳越、三峽、齊魯、嵩岳、京都等地,遍行大半個中國,沿途留詩無數。憑著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才情和豪俠的氣概,李白征服了一個時代的詩人,被稱為“謫仙人”。
可惜他始終沒能一展抱負,雖然不羈仍難免坎坷失意。據說他醉酒泛舟,因俯身逐取月影沉溺而亡,如此不羈的句號也算是對他一生的祭奠吧!
逍遙派莊子
論實地出行,莊子并沒有走多遠。他沒有周游列國,只是曾與同學結伴去楚國、越國等地采風。莊子主張物我兩忘,不依外力而神游八荒,達到真正的逍遙自在。莊子的逍遙游直接影響了道家的修行與仙游風,并被尊為“南華真人”。
堅毅派玄奘
提及玄奘,《西游記》中動輒遇事啼哭的懦弱和尚簡直是一種侮辱。玄奘自幼出家,遍訪佛教名師,有感于中國各派學說分歧,決心前往天竺學習佛教。唐初朝廷明令禁止人民私自出關,決心西游的玄奘只得設法偷渡過去。
玉門關外為莫賀延磧,八百多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白天“熱風如火”,晚上“寒風如刀”。孤身一人的玄奘只有靠白骨和駝糞當路標。在僅有的清水打翻后,他滴水未進,仍然堅持前行了四夜五天,誓不東歸。
所幸,玄奘昏迷醒來后在不遠處發現水草,得以脫離險境。之后,玄奘以超人毅力翻越雪山,經過今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地,抵達印度那爛陀寺,留下了壯游取經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