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這樣一句話:所謂名著,就是那些該讀而沒讀的書!因為名著跟民間文化是有差距的。所以對于名著,大家都仰望著,都不去觸碰。然后神圣的供奉,越供奉離我們就越遠(yuǎn)。我想我們應(yīng)該感謝影視導(dǎo)演們,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帶我們走進(jìn)名著,打破了名著的圣神,拉近了名著和我們的距離,當(dāng)名著變成平凡的影視作品后,不僅沒有讓它平庸,更多的是讓它多了畫面感,多了親和力。本文就以電視劇《紅樓夢》與小說《紅樓夢》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加以對比。
關(guān)鍵詞:詞與調(diào);刪與增;隱喻與修辭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10-01
一、詞與調(diào)
《枉凝眉》這首曲子出自《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我覺得這個曲子是通過電視劇將它真切地傳遞給大家的,使得大家對于寶黛之間純潔無暇、凄苦纏綿的愛情有了深臨其境的感覺,這比小說中的語言文字來得更快捷、更形象、更動人心弦一些。87版電視劇《紅樓夢》總共十四首曲子,可以說是王立平費盡心血的巔峰之作,為該部電視劇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除了序曲,王立平遴選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十三首詩詞,《枉凝眉》、《葬花吟》、《紅豆曲》這些歌曲伴隨《紅樓夢》也都成了經(jīng)典,情真意切,凄美婉轉(zhuǎn),滿腔惆悵,無限感慨。那么,就文學(xué)作品本身而言,看小說的人在看到這十二支曲子的時候,除了能夠欣賞曲子的語詞優(yōu)美以外,還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至少我讀《紅樓夢》時,是將這些曲子一眼掠過的。所以在此,我必須先肯定影視的魅力,把詞與調(diào)完美的融合,給紅樓夢中人添加了更多靈動的色彩。
二、刪與增
刪與增,這是影視與原著出入最大的地方,我覺得刪增得最不恰當(dāng)?shù)氖趋煊襁M(jìn)府時的對話和寶玉被打時的對話。
首先,黛玉進(jìn)府描寫中,“心比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這句代表性描述應(yīng)該完美的表答出來。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此處的言語細(xì)節(jié)卻被忽略。再則,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rèn)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聰明的黛玉這就知道,在外祖母眼中,仍然“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寶玉再問的時候,她就答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xué),些須認(rèn)得幾個字。”原著中這兩段對話把心氣高傲卻心思機敏的黛玉表現(xiàn)很完美。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刪去了賈母詢問黛玉念何書的對話,但保留了黛玉與寶玉的原著對話,因為缺少黛玉和賈母的對話和黛玉的自我心理過程,就單單的用寶玉和她的這一段對話,對于黛玉的人物性格塑造還有待欠缺,她最顯著的特點:“高傲”就沒有表現(xiàn)出來。原著的作答,不僅是回答了寶玉的問話,還是在對賈母的再一次言說。這樣的言語設(shè)計不僅凸現(xiàn)黛玉心思機敏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可見她剛?cè)胭Z府時的時時小心、處處留意。沒有賈母與黛玉的對話,直接出現(xiàn)黛玉不合實情的回答,不符合黛玉心氣極高的性格特點,黛玉也沒有如此謊稱的必要。所以我覺得這一場景的描寫,不應(yīng)該把賈母和黛玉的對話刪去。
然后是寶玉挨打的部分,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最不妥的地方是王夫人對老爺說的話。“寶玉挨打王夫人便帶著哭腔出場”疾呼:“老爺,老爺。別打了,老爺別打了!”接著淺伏在寶玉的上身,哭著說:“你打死我罷。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自重。況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老爺!”聽此話后,賈政要勒死寶玉,王夫人轉(zhuǎn)而抓住賈政的衣服哭道自己已年近五十等語。說完如果賈珠活著等話,又伏在寶玉身上大哭。之后一群女眷在賈政的書房中為寶玉擦洗傷處。這一場景極為喧囂、熱鬧。編劇在改變這一場戲的時候,只注重了畫面效果,忘記了原著本身的內(nèi)涵,沒有做到設(shè)身處地考慮到王夫人的身份和該有的姿態(tài)而加重了戲份,這樣的改編,有待完善。王夫人是金陵王家之女,這樣的人物如果丈夫一打兒子,便沖出來大呼小叫,不僅不符合她的身份,也不符合賈府這樣赫赫世家的家規(guī)。原著是這樣描寫的:王夫人不敢先回賈母,只得忙穿衣出來,也不顧有人沒人,忙忙趕往書房中來……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賈政道:“罷了,罷了!今日必定要氣死我才罷!”王夫人哭道:“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自重。況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賈政……說著,便要繩索來勒死。王夫人連忙抱住哭道:“老爺雖然應(yīng)當(dāng)管教兒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將五十歲的人,只有這個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為法,我也不敢深勸。今日越發(fā)要他死,豈不是有意絕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們娘兒們不敢含怨,到底在陰司里得個依靠。”說畢,趴在寶玉身上大哭起來……王夫人抱著寶玉,只見他面白氣弱,底下穿著一條綠紗小衣皆是血漬,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脛,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無一點好處,不覺失聲大哭起來,“苦命的兒嚇!”因哭出“苦命兒”來,忽又想起賈珠來,便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就原文而言,這一段描寫不僅寫出了寶玉挨打這一場景的層次,也寫出了王夫人的身份。從王夫人出場到其失聲大哭,這期間有一個層次漸進(jìn)的過程,節(jié)次感較強。同時也寫出了王夫人的威嚴(yán)與不失體統(tǒng)。這樣描寫不僅寫出了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人物自身行動與身份的關(guān)系,而且動作也是慢慢展開。將原著與改編對看,便能看出改編缺少這種合理性和真實性。
三、隱喻與修辭
有調(diào)的歌曲可以使唯美的詩詞增加畫面感,但是動感的畫面雖說宏偉壯觀,但始終無法將原著的隱喻完整的表現(xiàn)出來,讀完《紅樓夢》,每個人都能因為同一個林黛玉說出不同的感受,有的覺得柔美,有的覺得做作,甚至有的覺得無法形容。但有這些想法都是因為大家看過原著,如果只看電視劇,就會將映入眼簾的黛玉形象牢記與心,千千萬萬個林黛玉就集中成那獨一無二的形象,失去了原著原有的神奇魔力。影視作品用快捷最直觀方式告訴我們林黛玉的形象,可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林黛玉,對《紅樓夢》都有自己的見解。所以無論怎么樣,影視作品都無法令所有人滿意,畢竟它離原著都有一定的距離,這是誰都無法超越的。
說到隱喻與修辭,這些文學(xué)特有的藝術(shù)價值才是影視作品真正無法觸及的高度。《紅樓夢》中一個顯著的特色是運用隱喻來暗示人物命運,使用“詩”的方式來表現(xiàn)主要人物的悲劇命運,這樣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與美學(xué)價值是文學(xué)藝術(shù)的的深厚底蘊。最具有代表性的《葬花吟》中這個苦命的女子對自己不幸命運作出了吶喊和詠嘆。“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抹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些詩句,正是林黛玉對自己日后遭遇的一個預(yù)示,當(dāng)然也是曹雪芹對她的命運所做的判詞。這樣的隱喻電視劇除了“黛玉葬花”這段拍得唯美一點,是不能夠?qū)⑦@其中的深意準(zhǔn)確無誤地表達(dá)出來,盡管配以悲傷凄美的《葬花詞》,也很難表達(dá)。尤其是在全書的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館的即景聯(lián)句,那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所表達(dá)的文學(xué)底蘊哪怕再用上千字的文字來加以解釋都覺得不夠,這句在文學(xué)藝術(shù)所用的藝術(shù)手法包括隱喻、修辭中的對偶,電視劇里面短短的一句臺詞是不能夠解決的。
結(jié)語
面對高端的影視藝術(shù)技巧對文學(xué)本身的解讀所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和文學(xué)本身所具有的各種特點,我們探討的問題應(yīng)該是怎樣取其長補其短,讓兩者完美的融合,而不是爭論誰能夠完全取代對方。一味的模仿,沒有新意和亮點,我們?yōu)楹尾恢苯幼x原著呢,又何來取代呢。所以,對于這個客觀的問題,影視藝術(shù)的好處就是能夠直觀、形象、快速地反映文學(xué)所表達(dá)的對象,雖然不能完全跟原著本身相同,至少可以當(dāng)做萬千理解中的一個樣板供大家欣賞。而且對于比較抽象原著描寫,電視劇可以做一個很好的補充,比如穿衣打扮等就可以借助電視劇來勾勒形象。這樣一來,影視藝術(shù)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就可以共同發(fā)展、彼此推進(jìn)。
參考文獻(xiàn):
[1]雪芹、高鶚:《紅樓夢》M 2005.1.1上海古籍出版社.
[2]金圣嘆:《金圣嘆全集》M 2008.12.1鳳凰出版社.
[3]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M 2008.3.1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