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使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更加符合服務群眾的需要”。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是指高校學生黨支部為普通大學生、共青團員及學生黨員服務,其服務對象是廣大高校大學生,其建設的關鍵是服務。連接黨組織和大學生的高校學生黨支部,為高校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全面加強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是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關鍵詞: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21-02
一、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的意義
(一)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是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高校學生黨支部,其目的就是要全心全意為廣大同學服務。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建是高校基層黨組織落實黨的宗旨的最直接的載體,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創建服務型學生黨支部要求要永葆高校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群體的活力,認真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擴大和加深學生黨支部的服務,提升黨組織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
(二)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大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出了重大部署。作為黨的新活力,大學生黨員需要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提升服務理念,在與群眾相互相處中,應當積極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成為廣大學生認真學習、求實創新、健康成長的先鋒戰士。由此,必須加強服務型學生黨組織建設,因為服務是基礎、是責任、是橋梁、是紐帶,是黨員進一步接近群眾,是學生黨員獲得同學認可、贏得同學贊揚的根本所在。
(三)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組織是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的現實需要。
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高校大學生中深入貫徹和執行的基礎力量,擔負著黨組織聯系學生、引導學生、團結學生、組織學生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擁有服務基層和社會的資源優勢,走在“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前列是理所當然的。在現階段,高校學生黨支部必須跟著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自我完善,深度挖掘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二、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中有待改進
(一)服務意識有待加強。在現實工作中,一些學生黨員同學對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的認識不夠清晰,導致支部活動中片面強調責任與義務,把服務的首要目標簡單等同為對上級負責、完成工作任務,忽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活動理念,在工作中過分強調服從式的管理觀念,忽視了工作的主動性以及服務性,導致服務活動內容與廣大同學的實際需求脫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樹立科學、全面的服務理念是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黨性修養有待提高。在黨員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更多考慮的是發展對象的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對積極分子思想覺悟的考察,群眾基礎的調研等常常過于簡單,這樣那些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同學容易忽視自身黨性的修養,即使入黨也不能始終堅持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或者入黨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導致學生黨員入黨后模范作用不突出。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學生黨員在學生中產生了不良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學生黨支部服務能力。
(三)支部活動內容缺乏創新性。長久以來,高校學生黨組織始終承擔著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一直強調保證思想狀況穩定,過于求穩,則創新不足。在活動的開展中,更多的是被動執行上級布置的任務,較少去主動開展活動,活動內容多是學習各類文件,聽講座等。即使走出校門,參觀紅色教育陣地,也大多到此一游般拍照了事,沒有深刻領悟教育基地的思想教育的內涵。在活動中缺乏互動性,導致參與人積極性不高。創建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要以“創新”為指導,突出組織職能,在各項活動中突出“服務”的主題,在學生中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群眾路線還需充分貫徹。大學生黨員除了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承擔各類社會工作,特別是學校或學院層面的黨團工作,這樣往往導致在工作學習中以個人學業及上級的工作任務為中心,與班級、宿舍同學的溝通不足,不能自覺主動的去為身邊的同學服務,容易使廣大黨員群體脫離普通學生群體。因此,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學生支部需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深入普通同學,多聽取同學的意見,多與其他人交流,不斷提高服務意識。
三、創建服務型學生黨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創建高校服務型學術黨支部的主線是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服務思想建設,只有讓“服務”成為黨組織的共同觀念,使全體黨員對“服務”的觀念有自覺的認識,從根本上轉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創新服務理念,才能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的創建必須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使廣大青年大學生黨員自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奉獻于社會主義校園和諧建設。服務思想建設中要處理好 “服務”與“管理”的關系,突出學生黨支部的“服務”職能,轉變思想觀念,從“對上服從”的思維模式轉變成“對上服從,對下服務”的新理念,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以達到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服務格局。
(二)提高隊伍素養,保障服務質量。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應著眼于黨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增強服務水平和服務本領。首先要保證發展黨員的質量,嚴格把關入黨條件,只有把優秀青年學生充實到黨的隊伍中來,才能不斷地增強黨的組織建設,夯實群眾基礎,永葆黨的活力和先進性,提高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其次,要加強理論教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學生黨員的頭腦,把經常性的黨內學習生活作為教育黨員的重要手段,提高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第三,要強化學習,積極開展讀書教育活動,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能力的提高是人類的全面發展的前提,營造出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斷擴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打牢理論功底,提高理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周圍同學共同進步。
(三)強化支部建設、發揮陣地作用。高校學生黨支部既是黨的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又是黨員實現自我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支部建設,首先學生黨支部要設立合理。依據學校院系類別、專業狀況、年級層次和學生黨員數量及分布等特點,以黨支部作用更好的發揮為設立原則,合理組建學生黨支部。從學生黨支部所在年級中選拔有經驗的輔導員老師擔任支部委員和書記,以此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指導。其次,在支部委員的確定上要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拔政治素質硬、群眾基礎好、工作能力強的黨員擔任支部書記作為黨支部的帶頭人,學生黨支部工作是否有明顯進步,與黨支部書記的能力密切相關。第三,要加強日常業務培訓,要定期對支部工作業務、黨務信息統計系統和黨支部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同時兼顧好與黨支委的磨合和協調,形成團結一致的工作局面。
(四)積極探索,建立創新型黨組織。創建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需要以“創新”為指導思想,切實發揮學生黨員的積極能動性,同時要結合學生現實狀況,以“服務”作為各項活動中的主題,在學生群眾中積極宣傳正能量。在組織活動時,要認識到社會實踐是推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活動的開展要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從創新學生黨支部社會實踐內容入手,堅持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教學與交流、所學與所用相結合的活動模式,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廣泛參與、積極投身到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中來。同時,可采取線上下線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建立紅色博客、黨建微博、網絡公眾號等媒介,通過在互聯網上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身邊優秀黨員先進事例的宣傳,幫助廣大學生黨員及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可以在實踐中著力打造先進學生黨支部品牌,增強品牌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將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服務職能發揮地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振洪.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0)。
[2]黃少堂,楊家玉.學習型組織理論與高校黨建工作創新[J].理論導刊,2010(03)。
[3]陳瑞坤.建設服務型黨支部構建和諧校園 [J]. 中國報業,2011(2)。
[4]徐繼玲.高校院系黨組織發揮作用之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