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觀念相對落后、教育方法比較僵化、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習氛圍比較平淡、思政科研經費相對不足。
關鍵詞:教育觀念;師資力量;學習氛圍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29-02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時期,中國社會各種思潮相互碰撞,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國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利益分配方式逐漸多樣化,各種社會矛盾集中凸顯。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出現了很多問題,從社會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市場經濟對學生的思想影響。經濟全球化對人民傳統的思想有正確的影響,但同時也有沖擊有。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兩種體制的差異決定了轉軌過程的艱巨和復雜性。原有的的利益格局、價值體系被打破,人們的價值取向多元化。這些都容易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
第二,國外文化產品和網絡對學生價值觀的沖擊。隨著改革開放,國外文化產品和文化資本涌入中國,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沖擊,侵蝕學生的不成熟的心靈。同時,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網絡信息十分豐富,但是網上“黃色信息”等信息垃圾,使涉世不深的大學生難免接受不健康信息而受到毒害。有不少犯了錯的大學生都和他們接受網上暴力和色情信息誘惑有關。這種網絡傳播形式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困難。
二、教育觀念相對落后
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有待建立完善,學生管理工作也需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也有待加強。主要表現為:部分院校由于諸多原因,對學生集中授課;部分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經費嚴重不足,教師的學習深造經費嚴重不足。許多院校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對思政課重視不夠,認為思政課與自己的前途無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這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厭煩的情緒
三、教育方法比較僵化
從教育方式上考察,部分教師仍舊是一味的灌輸。這忽視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嚴重受挫,很多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不過是講授一些空道理而已,離現實生活還有很大的距離,學生學習只是應付考試。有的教師抱怨所教的內容過多而課時少、教學大綱相對滯后而理論實踐不斷更新的問題,這主要也是教育觀念上的問題,也是教學方法的擇取問題。他們總認為要用有限的課時講授內容紛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很難講解透徹,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動態過程。
一些教師在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時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師生互動不夠,學生總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達到教學效果。雖然有些學校也采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但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學生理解不夠,都是淺嘗輒至,還不能很好地把多媒體與所教內容、教學設計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大班授課時,如果教師一味地講授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降低,于是就會導致你說你的、學生忙自己的情景。久而久之,造成教師對教學產生厭倦,學生也出現厭煩情緒。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施以人文關懷,融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尊重學生原有認知水平的情況下,引入案例教學,深入淺出。尊重學生理解和吸收的過程,然后在合適的時機做出價值判斷,效果就會更加突出。
四、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教師的知識水平,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寶貴資源。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掌握一些相關專業和學科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市場經濟學等。思政課教師所具備的理論知識會影響教學效果的發揮。高校擴招使得學生人數增長,老師大多數時間花費在授課上,學習的時間相應縮減。教師在新情況下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充實知識,自身無法實現與時俱進。還有些思政課教師在工作中缺少“為人師表”的責任與意識,給學生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另外,同時社會觀念的變遷,使得教師的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學生接受信息的多元化使得教師的灌輸顯得軟弱無力,更談不上具有前瞻性。
五、學習氛圍比較平淡
影響高校的學習氛圍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思潮及就業前景的影響。現在社會,很多學生認為讀書是沒有實際用處的。許多學生都在感慨“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導致了學習原動力的缺失。另外,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也動搖了許多大學生的學習信念。看到已畢業的那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他們心灰意冷,喪失了學習的激情,剩下的只有對學習及前途的茫然。
第二,擴招導致生源素質降低。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都在擴招,這導致生源質量有些下降。這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自覺性等方面都比較差。面對抽象的理論課,這部分的學生沒有一定的基礎很難跟得上教師的上課節奏,聽不懂老師的課就慢慢地發展成厭學。此外,從筆者幾年的工作中發現各所高校,新生在學習自覺性及紀律觀念方面都較差,班級班風、學風又不太好,這部分學生通常是班導的一塊心病,也是學生工作管理中的難點之一。
第三,學校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制度等有待改進。學院現有的對學生的考勤制度并不完善。高校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出勤做記錄。但實際實行其來有很多不夠完善的方面,如有的班級上課學生很少,教師卻照樣上課,而考勤的同學由于擔心和同學產生矛盾,經常不敢如實上報遲到、這樣教師就無法真實地了解課堂的出勤情況。此外,學院對學生的考核制度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期末考試通常由任課老師出題,像我們的思政課都采取開卷的形式,題目過于簡單,一般學生都可以通過,這樣無法分出學生的能力。而且在補考中,老師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讓學生過了。在考風方面雖然在期末考試中實行單人單座,但部分監考教師不負責,學生交頭接耳,有的甚至在監考時到考場外長時間打電話,給學生提供了作弊機會。作弊的得逞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平時不認真學習,到考試時鋌而走險。
六、思政科研經費相對不足
高校思想課實踐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必須要有一定經費作為實施保障。比如尋找實踐基地,調查研究,實踐所需的食宿與路費等,都需要相關費用的支撐。基于此,中央提出了“提供必要經費”、“要著重解決好實踐教學經費投入達到生均 15 ~20 元”的要求。但事實上卻是大多數高校對思政理論課一直以來重視不夠,或者由于學校建設發展資金相對缺乏,對思政課經費的投入一直不能完全滿足需要,這種沒有穩定的資金保障狀況極大地影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金缺乏和投入不夠問題,大多數與高校中不少領導和教師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關。高校要遵循科學發展觀,改變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輕思想素質教育的錯誤傾向。此外,我們專職教師也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探索實效性強的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沈壯海.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3] 張輝. 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創新研究[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杜威. 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王玲玲(1985—),女,山東泰安人,法學碩士,江西科技學院思政部政治理論教研室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