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簡析影視歌曲《滄海一聲笑》為例,淺談歌曲欣賞中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對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了解,對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對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的思路和作曲技術的了解,對歌詞的清晰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影視歌曲賞析;歌曲賞析的要素;《滄海一聲笑》賞析
中圖分類號:J61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40-01
當代社會,電視劇電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一部成功的電視劇和電影不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精致豐富的畫面感,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更不可或缺的就是音樂元素。當音樂和畫面完美結合的時候,每一個情節(jié)故事都顯得扣人心弦。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產生了許多經典的影視金曲膾炙人口,《滄海一聲笑》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滄海一聲笑》是影片《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貳之東方不敗》作詞作曲的主題曲。曾獲1990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1991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主題曲獎。
一、對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了解
這首獲得社會高度評價的名歌,從詞到曲卻是由一個人完成的——黃沾。黃沾,原名黃湛森,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1941年廣州出生,1949年隨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讀喇沙書院,后升讀港大,1963年畢業(yè)于港大中文系;先前從業(yè)廣告、電影、作曲。任過香港電視臺、電臺主持人。為電影、電視劇、歌手、演員作品、導演作品、文學創(chuàng)作、古裝歌舞劇、綜藝晚會等創(chuàng)作過作品。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又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2004年11月24日于香港逝世。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壇公認的“詞壇教父”。上述簡介業(yè)界人士必然人盡皆知的,而在群眾間比起黃沾本人大家更為熟悉的是他的經典之作,例如《上海灘》、《我的中國心》、《英雄本色》、《梁祝》等等。可以說黃沾的詞曲是傳遍了華語地區(qū),他的詞作品是他俠義精神與人生哲學結合的最佳體現。林夕在點評黃沾時說:“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 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滄海一聲笑》便是出于這樣一位大師的手下。
二、對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
《滄海一聲笑》的簡譜是非常清晰明了的,便是這樣的旋律和節(jié)奏,十分朗朗上口,普通群眾聽過兩三遍就能將其簡單地哼唱出來。前面已經講過了,黃沾這樣的一位大師何以所作的這首歌曲卻是非常簡單的感覺?此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1990年,他受命為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譜曲,寫了六稿,徐克都不滿意,無奈之中,隨意翻閱古書《樂志》,看到一句話,“大樂必易”。心想最“易”的莫過于中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古曲用的“宮、商、角、徵、羽”,翻譯到簡譜應該是1、2、3、5、6)。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宮”,到鋼琴前一試,婉轉動聽,聲色悠揚,頗具中國古曲風韻,于是就順著寫出了整條旋律,這就是今天你我所聽到的《滄海一聲笑》了。此曲極其簡單,但是由于抓住了五聲音階的神髓,所以對東方人有著原始的吸引力。
所以說黃沾又被成為音樂鬼才,世人都知“宮、商、角、徵、羽”,卻唯有他能想到將其倒置,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經典作品,乃至如今,也讓人嘖嘖稱嘆。了解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路和作曲采用的技術讓我們直觀地認識了這首歌曲,站在學術價值的角度,讓我們學習了新穎的手法,開闊了創(chuàng)作的思路。然而,欣賞歌曲不僅僅只依靠這一點,前面提到《滄海一聲笑》是一首影視音樂,那么其創(chuàng)作意境及風格應與其影視作品是密切相關的。要對這首歌曲有更深入的認識,必然要了解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作家金庸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作品。“笑傲江湖”源自吳承恩著《西游記》中的一句詞。該書沒有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朝代”。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三、對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的思路和作曲技術的了解
《滄海一聲笑》的影視原曲的歌詞為: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啦......
(一)歌詞結構特點。
“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第一段歌詞,很明顯,無論是在句讀、平仄上都十分對仗,這樣的歌詞的旋律寫作常常采用第二句重復第一句的旋律或者采用同則分的平行樂段的寫法。這是一種常規(guī)的手法,但并不是一定的手法,之所以常規(guī),確實在于其旋律與歌詞結合后能達到主題鮮明、朗朗上口的效果。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作曲家采用了重復的寫作手法而不顯單調的原因了。第二段及第三段同理,不再贅述。
(二)歌詞意境特點。
歌詞大意:笑傲滄海,面對滔滔的浪潮,世事任它逐浪沉浮,我只記得今天的情景。笑傲蒼天,看紛紛世事俗潮,此事誰勝誰敗,只有天知道。笑傲江山,任它風雨飄搖,世事滄桑,被時間的浪潮淘盡的往事有多少?笑傲清風,竟惹得我內心寂寥,滿腔的豪情都賦予青山綠水,我只剩下了一身的夕陽晚照。笑:即笑傲,把笑放在后面是為了押韻,因為詩歌都是要押韻的。整首歌詞寫出了知音那種生死只見肝膽相照的氣魄和品性。也表達詞人灑脫傲世的人生觀。
總之,“大樂必易”是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但是通過對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了解,對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對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的思路和作曲技術的了解,對歌詞的清晰認識和理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氣概和情感,才認識到了這首歌成功之處以及其傳世的價值。 由此也可見,“懂音樂”的概念也許并不僅僅在于一首音樂作品具不具備可聽性,畢竟每個時期的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是不一樣的,而那個作品真正好不好,真的懂不懂那個作品,還是應該在四大要素的基礎上客觀認識她。
參考文獻:
[1]張前 音樂美學基礎教程 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芳(1983—)女,漢族,新疆人,畢業(yè)于西華師范大學音樂系,現從事音樂教學法與中國音樂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