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廣泛流行于我國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省區的民歌,被譽為大西北之魂。從藝術作品賞析的角度,對西北民歌《花兒與少年》進行全面的闡釋。從《花兒與少年》這首作品藝術處理的角度,對其創作背景與作品故事,創作動機和歌曲解析的層面上進行重點闡釋。本文共分為四章。緒論,闡述論文選題的背景和研究意義。對當下少數名族音樂的研究現狀進行概括與總結,梳理《花兒與少年》創作背景介紹及對作品的分析,名族音樂的素材尋根,陳述本文的研究起點和思路。
關鍵詞:甘肅民歌;創作背景;作品故事;歌曲解析
中圖分類號:J6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42-01
西北地區是一片充滿著悠久歷史底蘊的土地,曾經有人這樣形容過:走一趟大西北,人會成長很多。的確,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風景讓那一片土地顯得格外與眾不同。西北獨特的地貌條件讓一些獨特的民歌在哪里產生和流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花兒與少年》。
展望全國各個少數民族,很多原生態音樂都已經被挖掘和研究過,很多歌手也一直在將一些原本屬于原生態的歌曲改變為具有現代因素和現代感的音樂,在不損壞民歌原有感覺的前提下,是原生態歌曲更多地被現代人所聆聽和鑒賞。但是,花兒音樂直到今天,還沒有邁出原生態的門檻,所以筆者認為,作為花兒之鄉的我們,作為最接近花兒的人,我們有責任讓花兒更多的被現代人所了解,更應該為花兒注入現代活力,讓我們西北的花兒盛開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出更美的光輝。
一、甘肅民歌的特點
民歌多為群眾在口頭相傳中不斷加工提高的集體創作。民歌就是方言的夸張,這也是民歌必須用方言唱的道理。民歌一般來說語言鮮明、生動,同時又簡明易懂,表現手法更是豐富多樣,我們常見的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兒歌、風俗歌等都屬于民歌體裁。
以“花兒”和“信天游”為代表的西北民歌,主要流行在陜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在那一帶,唱歌的男孩兒通常將自己的夢中情人稱為“花兒”,女孩兒通常將自己的白馬王子稱為“少年”,所以“花兒”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兒”也稱“漫少年”。一般采用獨唱或對唱的歌唱方式,在演唱的時候,歌詞都是即興而出的,不會提前準備歌詞,就像我們平時兩個人對話一樣。
二、《花兒與少年》的創作背景與作品故事
(一)《花兒與少年》的創作背景。
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花兒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人們逐漸認識到花兒的價值,文人們開始發表大量介紹和研究花兒的作品,文學界出現了很多以花兒為題材創作的作品,藝術家們也開始嘗試創作以花兒為題材的音樂作品,花兒的地位似乎一下子上升了很多,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很多著名歌手在各種舞臺上盡情演唱和表現花兒,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花兒與少年》走進了千家萬戶,那時候,只要是稍微聽過歌曲的人,沒有人對《花兒與少年》感到陌生。
回族民歌可分為山歌、勞動歌、風俗歌、小調四類。在山歌中,“花兒”(又稱“少年”)這種高腔山歌流傳極廣。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回族花兒音調高亢豪壯,韻味悠長纏綿。小調在回族流傳的內容十分廣泛,有風俗小調、抒情小調、詼諧歌、兒歌、游戲歌等。回族“花兒”以高亢明朗著稱,這首膾炙人口的回族民歌《花兒與少年》是經典之作。
(二)《花兒與少年》的作品故事。
這首著名的以“花兒”《四季歌》為素材創作的回族民歌《花兒與少年》,不少人就是通過它知道了西北的地方民歌:花兒。這首深受人們的喜愛的“花兒”民歌,跟西部民歌之王:王洛賓先生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花兒與少年》是民間原創的,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一首原生態歌曲要想真正的流傳于世,要想登上更大的舞臺,必須要經過專業音樂人士的加工和整理,甚至是再創造。王洛賓是第一個對這首曲子進行加工和再創造的。
三、《花兒與少年》作品的誕生
在青海各地的駐軍根據馬步芳的命令緊鑼密鼓籌備社火時,馬步芳決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個社火隊,讓王洛賓組織節目排練。在王洛賓為節目內容的選定煞費苦心的時候,馬步芳找到王洛賓,將自己家鄉的一個歌唱給王洛賓聽,他還自己現編了歌詞。因為離開老家時間太長,馬步芳已經記不得原來的歌詞。曲調是流傳在青海海東一帶的“花兒”。
王洛賓對這個曲子并不陌生,走遍青海各地采風時,他搜集過不少海東的“花兒”。他決定馬步芳的歌詞基本可用,就連夜對詞曲修改潤色,將一首民間小調修改成一首歡快的愛情歌曲,手法簡練,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并取名為《四季調---花兒與少年》。《花兒與少年》從此就流行開了。
1944年5月,被關在蘭州沙溝監獄3年之久的王洛賓在馬步芳部下歷盡艱辛的營救下釋放出來,后來到了西寧,在歡迎王洛賓來西寧的晚宴上,一直到大西北解放前夕的1949年夏天,王洛賓一直作為馬步芳的部下負責軍地文藝宣傳和音樂普及工作。
不久,社火比賽在西寧校場舉行,軍隊閱兵進場后席地而坐,部隊后面圍滿了老百姓,抗戰勝利,壓在人民心頭8年的烏云總算散去,整個西寧洋溢在一片節日氣氛中。大秧歌、獅子舞、跑旱船、舞龍燈……最后才是一直高度保密的馬主席的節目:《四季歌舞》。
四、《花兒與少年》的歌曲解析
《花兒與少年》作為一部民歌藝術奇葩,將永遠綻放在中華民族藝術的百花園中。通過對“花兒”獨特藝術風格的認知,和掌握《花兒與少年》作品獨特情感的處理、表達以及深層次的挖掘歌曲的藝術意境. 通過歌曲背景的文化底蘊,藝術內涵,運用情感表達學習怎樣處理一首經典的藝術歌曲。這首獨特的“花兒”珍寶作品,使我對《花兒與少年》創作過程、歌詞內容、調性、風格特點,獨特的少數名族音樂氣息,藝術價值等等進行正確學習和重點闡釋。在歌曲藝術處理中使演唱達到深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作者簡介:羅金軍,黨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錄音協會會員,四川文化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理論基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