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劇的音樂形式是歌劇化的,它是古典歌劇藝術的現代傳承,音樂劇與歌劇形式是相同的,但是它們在形式上的表達又有各自獨特的地方。他們之間沒有明顯的斷代。與其說音樂劇是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倒不如說音樂劇是傳承了歌劇藝術而形成的現代歌舞劇。而歌劇是一種全新的劇目,它既不同于以復調風格寫成的牧歌劇,也不同于戲劇和牧歌風格的幕間戲劇,同時與伴唱的牧歌也不相同,它們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各自獨特的音樂風格。
關鍵詞:音樂劇;歌劇;藝術形式;區別;聯系
中圖分類號:J61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47-01
音樂劇和歌劇都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用音樂來表現故事情節的音樂形式之一。它們之間雖然是相對獨立,但兩者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某種聯系。歌劇產生于17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最早的歌劇是以古希臘神話傳說故事為題材,在表現形式上比較簡陋。在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藝術形式中,歌劇是將音樂、戲劇、舞蹈以及美術等一切各種藝術元素高度溶為于一身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是人類藝術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高級藝術形式,因此堪稱“人類藝術皇冠上的寶石”。歌劇藝術起源于意大利,起先在歐洲各國,隨后遍及全世界,在40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無數大師和藝術杰作,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產生重大歷史影響。音樂劇則是后來起源于歐美的娛樂性商業化的通俗歌舞劇,和歌劇的一些音樂風格有著相似之處,但又與歌劇有著一些不太一樣的體裁風格。它擁有著流行性與時尚化,是當代人們最受歡迎的一種音樂形態。
一、音樂劇
(一)音樂劇的起源與含義。
音樂劇是源自歐美,繼而風靡全球的新興綜合性舞臺戲劇。亦是從歐美舶來的綜合性舞臺戲劇品種。是20世紀以來崛起于歐美的娛樂性商業化通俗歌舞劇,與歌劇藝術的某些亞種如輕歌劇、喜歌劇、歌唱劇等有著近似的本體構造和很深的歷史淵源,實際上也可視為歌劇藝術的一個旁支。音樂劇歷經百余年的發展變遷,如今正以狂飆突進之勢風靡全球,被公認為具有神奇藝術魅力的“照樣藝術”和擁有巨大商業前景的“朝陽產業”。
(二)歐美音樂劇諸概念。
音樂喜劇這是美國百老匯初期,在美國雜交文化環境和土壤中誕生的一種用下層實惠流行歌舞演繹喜劇故事的綜合性舞臺戲劇樣式。為取悅觀眾賺取票房,其早期形態多較粗糙和粗俗,但其載歌載舞的活潑形式、調笑滑稽的娛樂行卻頗受藍領大眾青睞,并對此后音樂劇的發展成熟產生了巨大影響。
音樂劇是百老匯音樂喜劇發展到成熟階段(以1927年《演藝船》誕生為標志),對此后相繼涌現之流行性、時尚化通俗歌舞劇的統稱,就此成為百老匯代名詞,且被各國同行一直沿用至今。音樂劇,是繼西方歌劇之后,綜合化程度最高的一種戲劇形態。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演出藝術,它廣泛采用高科技的舞臺技術,并追求視聽效果的完美結合以及雅俗共賞的藝術旨趣。
二、歌劇
(一)歌劇的起源與含義。
意大利在世界藝術中取得最偉大成就、足以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藝術便是歌劇。作為一種新的戲劇形態,歌劇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才出現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1597年,由佩里作曲的《達芙妮》在哥爾西宮公演。這部歌劇被公認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由于原稿失散,人們便將1600年佩里和卡契尼寫的《優麗狄茜》定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歌劇。
(二)歌劇的體裁。
在體裁樣式上,歐洲的歌劇按組成要素不同,基本上分為正歌劇與喜歌劇兩類,后面又派生出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樂劇及清唱劇等形式。
1.正歌劇起源于17到18世紀初的歐洲,詠嘆調嚴謹端莊,采用意大利語,常用在表現莊嚴謹慎的神話或歷史題材。
2.大歌劇流行行于19世紀的法國,演出場面富麗堂皇,敘述具有歷史背景的繁華事情;多以事實或虛擬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舞臺上洋溢了奇觀盛裝的多樣藝術形式;除了演唱之外,極大地擴充了樂隊在戲劇中的作用。這時期的法國歌劇作家還有柏遼茲和奧芬巴赫,代表作有的《天堂與地獄》、《美麗的海倫》等。
3.喜歌劇是18世紀流行于意大利的通俗歌劇,題材以明間日常生活為主,音樂活潑輕快。
4.輕歌劇(小歌劇)盛行于19世紀,結構短小,音樂通俗,有人物對白。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作有《自由射手》,約翰·施特勞斯的名作《蝙蝠》則使輕歌劇發展到相當高的藝術成就。進入20世紀,進過美國百老匯音樂家的進一步發揮和改進,輕歌劇逐步演變為“百老匯音樂劇”。
(三)歌劇的特征。
歌劇最基本的特征是:音樂成為塑造形象的主要表現手段。歌劇與其他戲劇形式最根本的區別是:通過聲樂和器樂的表現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和表達劇情內容。因此,在歌劇的結構和思維中,音樂成分占據相當突出的地位,至于形體動作和人物對白則是主要依托音樂來加以設計。歌劇是以歌唱為主,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與文學)、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美術(繪畫與布景)等融為一體,以唱詞(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來敘事、抒情、描寫、劇情、事件、人物關系等刻畫較為簡單,但較為注重對氣氛、情感的渲染。
三、音樂劇與歌劇的聯系與區別
以“用音樂展開的戲劇”這個權威歌劇概念來衡量,可將音樂劇視為歌劇藝術的亞種,即通俗歌劇。
為音樂劇自身的強烈娛樂本性和明確的市場化追求所框定,其音樂元素與戲劇元素在本體結構中的綜合樣態、綜合程度和展開方式,較為歌劇藝術十分講究兩者之間綜合的嚴整性、有機性和復雜性來,顯得更為自由無羈和靈活多變,其藝術語言和審美傾向亦具有極為顯豁的大眾化、流行化和時尚化特點。僅此數端,便將音樂劇從歌劇家族中分離出來而獨立門戶、自成一族。與歌劇不同,音樂劇中的敘事與抒情是通過演唱與舞蹈的合二為一來表現。舞蹈是音樂劇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劇中的舞蹈分抒情性舞蹈、敘事性舞蹈兩種。抒情性舞蹈通常是指表現單一情緒、不敘述情節的舞蹈;敘事性舞蹈用演員的肢體語言來講述有戲劇因素的故事,長于敘述劇情。在一部優秀的音樂劇中,敘事性舞蹈和抒情性舞蹈通常是相互交融又各有側重,與音樂、劇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歌劇則是側重于歌曲的演唱,是一唱為主的一種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顧春芳.戲劇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居其宏. 中國歌劇音樂劇通史[M] .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
[3]賀希格圖,簡述西方歌劇的形成與發展[M] .內蒙古:內蒙古民族大學,2006.
[4]黃定宇.音樂劇概論[M] .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5]周小川.音樂劇之旅[M].新世界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