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家的倫理道德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谒枷胝谓逃ぷ鞯膶嶋H情況和現實需求,將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促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轉型,對提升其工作水平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儒家道德;觀念;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67-01
儒家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千多年來,它以博大精深的內涵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對國人良好思想道德的養(yǎng)成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它強調人的內在修為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借此達到全社會穩(wěn)定、秩序和諧的理想效果。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終極目的同樣指向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的和諧,兩者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和指向性,啟發(fā)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儒家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中汲取有益成分,進而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向更高水平進一步發(fā)展。
一、儒家倫理道德觀的基本內涵
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在我國已流傳逾兩千年,是歷代讀書人進行自我修養(yǎng)的標桿和終極尺度,其對倫理道德范疇的關涉,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仁”?!叭省笔侨寮宜枷氲木瑁鞘侨寮宜枷塍w系的核心,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所推崇的人的最高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鬃釉唬骸叭收?,愛人”。在孔子看來,作為君子就必須重視仁德修養(yǎng),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
(二)“義”。 何為“義”?就論語來說,“全書共有20多處講到‘義’”,是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而提出的,是指人的思想和行為合乎公認的社會道德準則,也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社會道德取向??鬃拥摹叭省焙汀傲x”是不可分割的,“仁”是內容,“義”是形式,“義”的存在是為了成就孔子“仁”的思想和道德觀念。“義”既然是為了表現“仁”,就必然根據情況的不同,具體含義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對于領導者,禮賢下士為“義”;對于醫(yī)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義”;對于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誓守邊關為“義”。
(三)“禮”。在孔子的學說里,仁與禮的關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叭省笔莾仍诘牡赖伦杂X,而“禮”是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叭省币浴岸Y”為準則,“禮”以“仁”為根據,兩者互相規(guī)定,互相補充,不可分割。需要指出的是,“禮”在孔子那里專指“周禮”,即周代的宮廷盛行的禮儀規(guī)范和制度,盡管這種嚴格意義上的“禮”已經失去了其生存土壤,但“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際交往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二、思想政治工作借鑒儒家倫理道德觀時應遵循的原則
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儒家倫理道德觀念間有著本質上的相通點,但畢竟兩者產生的土壤、使用的環(huán)境、工作對象均不相同,因此在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做有效吸取時,不能盲目吸取,在汲取其精華的同時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堅持批判性繼承原則。
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其中關于品德、修身、齊家等方面的內容,包含著豐富的、積極的、具有人民性和科學性的精華。但同時也應該明確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糟粕思想同樣不在少數,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對儒家道德倫理中學習不僅要學習其精華,更應該對其不良部分保持必要的警惕和防范意識,以批判的眼光進行審視。
(二)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將對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發(fā)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孔子倫理道德博大精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探索和整理,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樣龐大復雜,為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在此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短期冒進,以免適得其反。
(三)堅持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
隨著當代新儒學思潮的興起,許多人一提儒學便吹得神乎其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儒家倫理進行借鑒、學習的時候,同時應該注意對其不良思潮的警惕,在此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精神,使儒學中的有益成分為社會主義服務,而不是喧賓奪主。
三、儒家倫理道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鑒價值
將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的有益成分用于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有助于激活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機械、呆板的工作模式,還有助于促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轉型,進而推動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yè)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仁”。
儒家倫理道德十分看重對“仁”的作用,主張用仁愛的思想去打動人,去感化人和教育人,而反觀我們的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虛無、照本宣科現象相當嚴重,“仁愛”思想的缺乏不僅嚴重制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功能性”,甚至可能會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當尤其重視“仁愛”思想的價值,在思想教育工作實際中充分發(fā)揮“仁”的價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為“仁”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義”。
當下現實工作中,由于各行各業(yè)從業(yè)者本身水平高低不一,受教育水平更是良莠不齊,因此大部分從業(yè)者都能在本職工作上完成得非常出色,但仍不能排除部分人在實際工作中不務正業(yè),而是專注于單位人事關系的勾心斗角,甚至引起同事關系的激烈矛盾,毫無道義可言。而儒家思想中所宣揚的“義”的觀點,就很好地彌補了現實人際關系中的這一缺點,其實不僅是其他行業(yè)中,既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門,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等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極端思想也極為普遍,因此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內的各行業(yè)人員進行道義觀教育,正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點問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禮”。
“禮”在儒家道德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細化為兩大部分,一是說人要有禮貌,秉持良好的禮節(jié);另一方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要有禮貌,講禮節(jié),講和氣。這點也對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當下社會中不講禮貌甚至違背道德的行為多有發(fā)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對人際關系進行調節(jié)和緩和,以“禮”的觀點對受教育者進行熏陶和教育,不僅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更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