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教學的使用得到廣大教師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多媒體技術教學改變了“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它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比較單一的文字或簡單的掛圖以一種信息的方式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文字呈現信息過于抽象的弊端。此外,多媒體課件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具體的、形象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去理解,進而實現輕松愉快的學習。
關鍵詞: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利弊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80-01
一、引言
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讓歷史的課堂教學更加的豐富飽滿,歷史課堂的氛圍也隨之“活”了起來、動了起來。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認識上的誤區與操作不當的情況,這就導致多媒體課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的教學效益。本文結合具體的實踐教學,對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利弊展開如下幾點論述。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既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又能為歷史的課堂教學增添色彩,多媒體技術教學還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促使課堂效率的不斷提升。
1.突破時空限制,加深理解與記憶。歷史學科的很多內容都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到陌生,有些知識點用平白的語言描述很難講清楚,再加上歷史課中的重難點內容較多,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費勁。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既能增強知識點的動態感,又能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在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相關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課前筆者收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在授課的時候,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漢代造紙過程的視頻、展示地動儀等,這樣就將平面的文字敘述立體而動態地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根據視頻的播放,筆者再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講授,既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又能突破空間的限制,使得學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理性認識,既能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又能加深學生對秦漢時文化的昌盛有一個較為深層次的理解。
2.由“填鴨式”到“圖片式”,豐富歷史課堂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我們在學習“紅軍長征”的內容時,為了更加突出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為學生呈現《十送紅軍》的相關視頻,并且伴隨音樂的奏響,這樣既能讓學生欣賞音樂,又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產生一些疑問:這首歌曲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哪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這也是本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視頻的播放再加上音樂的伴奏,教師在順勢地引出本節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還能夠間接地突出本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心”,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合作平臺。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不僅是教師的專利,同樣也是學生進行查找知識、自主性學習的專利。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也能夠促使學生間進行更好地交流溝通,為學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還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另外,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后,還能夠促使學生自動結成興趣小組進行學習,促使學生進行資料查閱,自主地去探究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和視野范圍,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
三、多媒體課件的弊端
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華而不實的話,把原本熱鬧的師生互動、清晰明了的黑板板書的教學模式變成了操作鼠標和演示課件的教學模式,信息的大量化也不利于學生進行記憶,教師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話,長此以久,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不良的后果。
1.課堂的教學還是“滿堂灌”的模式。新課改理念批評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但是,使用多媒體手段后,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能夠做到一切,于是,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讓計算機從頭到尾地“唱戲”,從而忽略了教師應起的作用,失去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也隨之減少,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不是我們追求的,同樣的,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很不理想,最終的結果將導致由傳統的“人灌”到現在的“機灌”,這都是不利于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益的。
2.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有些教師放映的課件是沒有經過自己修改的,他們直接從網上下載,直接使用。這樣過分的依賴多媒體教學,不但不能提高歷史知識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是讓學生無形中產生抵觸的心理,甚至更厭煩歷史課,自然地,高效率的學習也就無從談起了。
毋庸置疑,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有著其他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既能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樣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它沒有缺點,多媒體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從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合理把握;使用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科學性,真正地促使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做到“適時、適度、適當”,并且恰到好處。這也是我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巧梅.認知建構 活動體驗——初中歷史與社會一次學科活動的課例研究[J].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2年04期
[2]宋書林.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兼談《近代文化》(一)的教學[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02(07)
[3]鄭建群.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及其運用技巧[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20)
[4牛仁文.淺析新課改下的歷史有效高效教學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2).
[5]湯閩生.人教版七年級《中國歷史》實驗教科書的時代特色[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