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產業的同質化日趨顯現的當今,品牌打造也成為旅游地區的探索對象,西南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雖初見成效,但也出現了景觀設計“同質化加劇”、“發展性破壞”等深層次問題。只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選擇科學的開發模式,注重景觀設計的地域性和舒適性,走可持續開發的道路,勇于創新,才能在旅游產業發展的同質化競爭下成為長遠的贏家,取得景區設計帶來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走出特色之路。
關鍵詞:同質化競爭;旅游景觀設計;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09-01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藝術的作用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傾向,關注遵循“先鋒”,“前衛”的設計理論,或只關注那些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在景觀設計中有概念沒手法、設計概念與設計手法脫節等景觀設計缺少創新的現象存在。本文從常規的基本理論角度淺談景觀設計創新的問題,景觀設計專業中每一個設計師不得不追求個性化、專門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對于相同的概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在同一個人,當他面對不同的站點或項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設計理念,設計作品豐富多彩。此外,隨著從業人員越來越復雜的現代景觀組成的發展,各種設計理念,我們更應該關注和主流設計實踐的理論。那么西南民族地區景觀設計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
一、相地而生設計理念
地域化的特性,歷史的基奠,文脈的傳承,風土人情,地質構造,自然肌理等多種元素要求景觀設計工程師首先要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差異,最重要的是接觸,現場和周邊環境形成整體設計概念。效果不是景觀設計師是刻意創新,更多的是發現,是使用專業判斷觀察,了解網站的原始的屬性,發現它的積極方面和指導。發現和理解的過程是設計的過程。因此,最好的設計看起來像沒有設計,“盡管人們做什么,宛自天開,就挖,景觀資源的利用率。這就要求設計師基于場地的全面了解,挖掘基地的深層次的內涵,著眼于文化,歷史,地質等構成元素,這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基準。 “每一個場地都有巨大的潛能,要善于發現場地的靈魂”,就像設計大師潛能布朗說的。
二、空間圍合,空間延續的設計理念
景觀的主體構成,一是硬質實體的景觀元素,景觀小品,一是實體圍合構造的空間。實體景觀元素比較容易受到關注,而空間的圍合邊界就往往容易被忽略。特別是我們目前的設計方法,往往只注重硬的自然景觀。軟的實體,則一直忽略不計,對空間形態和延伸和圍合形式,關注是不夠的,和鄰里空間的聯系形式和各種景色的設計方法。歐陸風的設計泛濫于中國園林設計之中,虛實空間的對比幾乎沒有了,各種元素符號的重復與堆砌使空間更加局促,給人的感覺就是累贅,這完全違背了人為景觀的設計原則。因此,注重圍合空間結構和景觀布局的打造,強調空間鄰里關系,勝于實體的設計理念,研究整個空間圍合度的把握對整體視覺效果的沖擊,對我們來說顯得就更加重要。中國古典園林未嘗不是很好的范例。“故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為用。老子在《道德經》中的第十一章,虛實的關系自古在中國就早有定義,實“有”體現出的物質功利,是因為空虛處“無”在無形之間的有形作用。有無,虛實盡有度。實中有虛,是空間的滲透;虛中有實,是實體的延續。
三、景隨時效設計的理念
建筑主體設計和景觀設計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時效,景觀的變化與季節和時間,就是景觀生命體的表現時間,也在不斷地增長,運動和變化。因此景觀作品必須注重時間和時間因素,注重景觀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證景觀的大體形態無變化,而內容發生豐富多層次的變化。一個景觀設計的作品誕生,就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能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愉悅和滿足。景觀作品有一次完成的,也許設計師賦予它雕塑的美感與震撼,也許它更需要時間的雕琢才真正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它將成為地域的標識,象征性的景觀;景觀作品也有一步步去完善才能到位的,在這其中有更多的樂趣讓我們去體會去把握。
四、極簡主義的設計理念
“少即是多”,簡約而并不簡單,相反是對表象的深度挖掘,對本質的坦誠表現。高度地概括設計表現方式,洗練地運用設計元素,惜墨如金的表現手段,是簡約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中國畫中的留白本身就是一個構圖元素,就是珍視簡樸的美學價值,從而達到藝術與精神上的平和與卓越。極簡主義的主要理念包括:一是設計方法,要求對設計對象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從而抓住其關鍵性因素,減少細枝末節過多的糾纏,以求少走彎路,為了少走彎路,最大的成就是以最小的變化,即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最簡單的表達手段實現各種領域最佳的表達效果是造物主的目的。第二,表現手法,簡潔的總結,以最小的元素,景觀,主要景觀特色;第三,設計目標是承包給充分理解并遵守現場的情況下,研究紋理和特征,盡量減少人為干擾的原始景觀,這是“最小干預原則”。合同的概念實際上是需要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法,反對閉門造車的設計方法。例如柯布西埃在他的建筑五原則里強調了自由,即讓空間和形式擺脫那些阻礙人們真正欣賞它們的干擾,而表現出它們自己的本來面貌。
五、生態多元的設計理念
異質性原則:景觀異質性導致景觀復雜性與多樣性,從而使景觀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趨于穩定,以多元化和多樣性來追求景觀整體生產力的有機景觀設計法。 多樣性原則:景觀多樣性是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景觀多樣性要求變化與統一,無序而有機的發展。 景觀連通性原則:把景觀生態學用于景觀規劃,特別強調維持與恢復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即維護自然斑塊之間的空間聯系。通過上述原則可見園林景觀設計工程師不應過多地干涉每一塊地段,而是要著重處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讓其他廣闊地區自由發展。景觀設計師要盡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環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斷地體察景觀與園林文化的方方面面,總結它的思想源泉,從中尋求景觀設計專業的最佳解決途徑。以西南民族地區的九寨溝,旅游文化景觀設計為例,當地的景觀原貌本身就存在一個堅持和開發的沖突問題。而通過保存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和當地人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同質化競爭的一個差異化優勢,這些少數民族旅游地區的景觀設計突破創新點也在于差異性優勢上,以文化的特殊性為突破口,系統視覺化景觀設計,成為同質化競爭的贏家。總之,在同質化競爭下,景觀設計師首先要建立一個理性的系統,即對于特定項目的觀念和哲學的系統。在不同的項目中,規劃可以有很多變化。只要一個規劃項目是在不斷發展的,就會有某些不可預見的情況,這意味著要在做景觀設計的時候,就能預想到它以后的發展。以歷史為創新,以文化為創新,以新南民族地區的山水資源為創新,以差異化設計來創新。推動西南民族地區的旅游產業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景觀設計:鄉土景觀與地域性景觀的碰撞.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07月20日 NO.4 總第40期)。
[2]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旅游規劃與設計—景區設計與九寨溝案例研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1)。
[3]賈銀忠,西南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4-1)。
作者簡介:
劉阿芝(1989-),女(彝族),涼山州,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同質化競爭下的西南民族地區旅游景觀設計的創新》(項目編號CX2014SP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