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煙廠廠煙梗加工過程中遇到一個突出的問題,秉承“消除浪費、持續改善”的生產核心理念,我們把優化煙梗配方作為攻關課題,對保定卷煙廠庫存煙梗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積累的生產經驗和煙梗本身對生產過程的影響,從長度、直徑、吸水性及顏色四個方面對煙梗測量評價,利用六西格瑪觀測值聚類的先進工具對煙梗進行分類劃分。通過此課題,探索出一套科學維護煙梗配方的方法,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減低了煙絲輔料等的消耗。
關鍵詞:煙草行業;煙梗配方單;優化
中圖分類號:TB3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16-01
在保定卷煙廠煙梗配方單是三到五種產地的煙梗構成并按一定比例使用煙梗的技術文件,當配方單中一種產地煙梗用完之后會用另一種煙梗替代。由于采購煙梗的不可控性,每年我廠庫存煙梗都會有很大的變動,導致我們煙梗配方變更頻繁,配方穩定性差,而且替換后常常出現梗絲質量波動,如切后梗絲扎手、梗絲顏色發白、加香后梗絲整絲率波動大,有時甚至對卷接包車間的廢品剔除、煙支的空稀頭等質量缺陷產生一定的影響。梗絲是煙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廠生產牌號梗絲摻兌比例最高達33 %,因此,優化煙梗配方單成為我們打造質量精品工程的路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工藝質量問題。
2014年4月對保定卷煙廠現有的8中不同產地的煙梗進行研究,通過了解煙梗的質量特性以達到優化穩定煙梗配方的目的。
因煙梗的吸水性決定了煙梗的加工性能,從滿足技術要求和生產實際出發,首先對保定卷煙廠庫存八種產地煙梗即云南紅河、重慶巫溪、山東、山西臨運、云南宣威、河北張家口、貴州黔南做了吸水性實驗。在吸水性實驗中,模擬生產實際情況,將煙梗浸在72℃的熱水中,時間13秒,然后進行存儲,接著分別觀測存儲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煙梗含水率的變化情況和煙梗的潤透效果(實驗過程中注意各環節尤其是存儲環節保持一致),對產地煙梗吸水性逐一進行了摸底寫實,。為了排除異常情況的干擾,我們相同的實驗環境進行了三次實驗。
通過實驗我們得出寶貴結論,歸納為以下三點:
1.不同產地煙梗來料含水率不同,差異較大,高水分與低水分差值高達2.74%。
2.不同產地煙梗在相同環境下不同存儲時間吸水性不同。
3.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各產地煙梗含水率依然存在較大差異,在存儲時間達到8小時后,高水分與低水分仍然相差較大,達4.99%。
其次對各產地煙梗其外觀質量特性進行測量。因煙梗的長度、直徑直接影響梗絲質量,煙梗顏色決定了梗絲顏色,所以我們選定長度、直徑、顏色對煙梗進行評價測量。測量過程隨機取樣,保證樣品具有代表性。煙梗的顏色無法用指標來量化,把八種產地煙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按顏色從深到淺人為的劃分為Ⅰ、Ⅱ、Ⅲ三類,將各類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形成煙梗質量特性統計表,見下表:
應用六西格瑪中的觀測值聚類先進工具根據上述數據進行分類,具體結果如下:
煙梗分類樹狀圖:
六西格瑪工具將八種產地煙梗分為五類:1和4 為一組,即云南紅河和山西臨運一組;5、7和8為一組,即云南宣威、湖南永州和貴州黔南為一組;3山東長梗為一組;2重慶巫溪為一組,6河北張家口為一組。組內之間各等級可以互相替換;組內只有一個產地的,根據最短距法的原則河北張家口用完之后可以重慶巫溪替換,重慶巫溪用完之后可以山東長梗替換,山東長梗的替換等級為云南宣威。將上述結論歸納為下表:
通過此次課題攻關,我們成功的解決了煙梗配方不穩定的技術難題,按照上表維護優化煙梗配方后,梗絲質量穩定,卷接包車間也未再反饋質量問題。同時我們將此辦法形成一套維護優化煙梗配方的作業流程,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也降低了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