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鞏固以馬克思為指導地位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能夠直接作用于大學生健康成長,能夠進一步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須加強其理論知識的灌輸,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起高度重視。但是就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其整體效用的發揮,在發現其問題的同時,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19-01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大學生是國家的新鮮血液,承載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充分與當代大學生融為一體,才能夠為未來發展創造條件。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縱觀整個社會群體,大學生在思維活躍、創新力等方面變現是最為突出的,然而大學生的弱勢在步入社會的那一刻也充分顯現出來,其原因在于其社會經驗少、實踐能力弱,使得他們不能夠正視自身的人生規劃。尤其受之前的應試教育影響,盡管大學生文化水平高占據很大的優勢,但是其不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尤其表現在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缺乏深層次的了解。我們普遍認為,大學生要想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前提條件是具備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知識,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發展過程中,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而這其中關鍵性因素最強的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因為其直接作用于大學生的思想和靈魂。當前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而政治修養和道德素質占據著重要位置。大學生面臨著社會給予的壓力,難免在理想信念缺乏深層次了解,甚至是無視理想信念的存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生接受能力強,倘若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向其傳授正確的理論知識,才能夠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鑒于此,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促使大學生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難題,在促使其健康成長的基礎上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深層意義上來說,理想信念教育能夠為大學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1.理論與實踐兩者沒有有效結合起來 “以人為本”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的原則,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理想信念教育所確定的理性終極價值目標還未達到。從深層次意義上來說,只有將理論與實踐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其作用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來。而當前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基本都表現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與實際充分結合起來,忽視了實際運用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教育其課程相對于體育、計算機等其它課程來說相對枯燥、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沒有充分激發出來。再者教學者只是純粹依據書本知識進行傳授,沒有對書本知識再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嚴重,背離了其原始初衷。由于缺乏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指導,理想信念教育在升華成學生實踐過程中缺乏條件。盡管不定期在大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但是其效用不大。這也是導致理想信念教育無法從理論知識上升到實踐的根本原因所在。
2.教學目標不明確。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教學者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沒有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使得理想教育不能夠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兩者不能夠有效銜接起來,把高標準普遍化,將大力號召的當作規定執行,要求太高,致使其在生活實際中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在無形之中使得理想信念變得不切實際,而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對于理想與實踐兩者之間處于矛盾狀態的根本原因所在,理想信念缺乏說服力,學生不愿相信或者是不能夠接受。再者,教學者對思想狀況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課上、課下都沒有與學生進行交流,換一種方式來說就是對學生缺少人文關懷,使得教學者不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不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率。
三、解決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1.積極開展社會實踐,使得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過程中去。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夠簡單認為其是一個理論問題,從深層次上來說,其更是一個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問題。究其根源,理想信念都是與社會實踐為基礎,倘若沒有社會實踐為前提條件,理想信念其作用就不能夠充分展現出來。理想信念的性質、建立的方式、穩定性等都是與社會實踐連接成一個整體,社會實踐能夠加深人們對理想信念的認識,相反,它也是檢驗自身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新形勢下要盡可能多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運用多種方式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將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過程中去,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理想信念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最終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2.教學者明確教學目標,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思想政治課程是組成大學課程的重要部分,其也是大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課程,其作用有效發揮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與理想,具有強大的理論灌輸功能。作為教學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盡可能的交流,從而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這既能夠有效反饋教學信息,也能夠促使教學者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相應的調整。再有,教學者所講授的知識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書本,應該是對書本知識的在拓展,在豐富和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大學生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來武裝頭腦,與此同時為教學效率提供保障。
結語:
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應當將理論與實踐兩者有效結合起來,使其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為進一步明確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奠定基礎,也為未來發展提供主動力。在這個基礎之上,促使學生把自身情感上升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層面,為學生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許健,葛曉華.淺析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 中國科技信息. 2009(03)。
[2]劉方.對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分析思考[J]. 內江科技. 2011(02)。
[3]任榮.“概論”課教學中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探索[J]. 科技信息. 2010(30)。
作者簡介:邱露,女(1991-3),民族:漢族。籍貫:臨沂。單位:北方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