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士官教育改革,實現從學歷教育到任職教育的成功轉型,就必須在新的起點和更高的層次上,不斷改進任職教育模式,堅持以有利于增強任職能力、有利于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增強綜合素質為原則,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管理模型,努力打造一流的士官崗位任職教育陣地。
關鍵詞:部隊需求;士官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E2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24-01
推進士官學校教學改革,緊貼部隊崗位需要,實現從學歷教育到任職教育的成功轉型,使院校真正成為培養高素質士官人才的“搖籃”、創新理論的“中心”和為總部、部隊提供咨詢服務的“智庫”,就必須在新的起點和更高的層次上,不斷改進任職教育模式,堅持以有利于增強任職能力、有利于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增強綜合素質為原則,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管理模型,努力打造一流的士官崗位任職教育陣地。
一、以適應任職崗位需求為切入點,構建院校教育與部隊雙向互動的培養模式
任職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典型的專業定向教育,以適應崗位任職需求為第一要旨。院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是要放到部隊的實際工作中去檢驗考察。因此,應圍繞崗位任職能力這個核心構建任職教育的培養模式,使院校與部隊相互平行,相互溝通、交流與協作,形成院校任職教育與部隊實際需求的良性互動。
(一)情況互通,協調共育步調。要根據協作育人的需要,立足院校與部隊的不同特點,突出以下情況的互相通報:一是部隊訓練與院校教學內容通報。部隊定期向院校通報訓練規劃、訓練重點難點及訓練要求,使院校在了解部隊訓練全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配合部隊建設需要組織教學。院校定期向部隊介紹培訓目標特點、教學起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安排等,征求部隊意見。二是學員素質通報。院校向部隊發信介紹學員在校的思想表現和學習情況,使部隊對本單位的情況心中有數,配合院校做好在校培訓人員思想教育工作,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部隊結合學員送訓前后的表現,不斷反饋畢業(結)業學員的任職情況,分析查找缺弱項,為院校衡量任職教育效果提供重要參考。
(二)優勢互補,優化育人環境。人才的培養與客觀環境是密切相關的。要充分發揮院校、部隊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把院校系統的專業知識與部隊豐富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縮短院校教學與部隊實際需要的距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功效。
(三)成果互用,促進人才培養。院校和部隊要互相借鑒、大力推廣各自的新成果、新做法,努力促進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手段、方法的優化和更新;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和教學實踐,搞好學員的部隊代職實習;要加強合作,共同建設一批穩定化、規范化的實習基地,為人才共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關口互管,提高銜接質量。院校要把好士官人才培訓關,充分利用好各類培訓對象不同的培訓周期,打牢任職基礎。部隊要把好士官及優秀士兵的送學質量關,要切實選送高素質的、有培養前途的人才到院校深造,同時要堅持學用一致、訓用一致,激發士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以適應任職能力要求為著眼點,構建學員為主、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
任職教育重在培養學員的能力,而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離不開學員自己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教員要努力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員主體作用的發揮搭建廣闊的舞臺。
(一)統放結合,預留空間。要高標準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適時到部隊進行調查,科學設置教案,主動征求學員意見,對那些反應較大、意見較多的課程進行合理微調;要堅持問題引導的原則,教員提出的問題有思考的空間,讓學員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自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答案。從而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
(二)互動交流,注重研究。一方面,學員應加強與教員的交流,讓教員知道你的學習需求,存在的難點和疑問。另一方面,教員要加大研討式教學的比重,促進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的平等、互動交流,共同提高,促進學員潛能的釋放、身心的和諧發展。
(三)強化實踐,模擬訓練。要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如案例式教學、課題式教學、模擬訓練等,以此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崗位任職素質。
(四)因材施教、編組學習。根據士官學員不同的經歷和實踐、不同的文化基礎、不同的專長,進行科學編組,科學管理,在揚長避短中激發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掘學員的潛力。
三、以適應任職崗位為連接點,構建有效評價和激勵雙向互動的管理模式
針對士官任職培訓大多時間短,學員壓力小的特點,我們可以在增大培訓內容對學員的吸引力的基礎上,通過評價學員綜合素質的方式,激發學員的進取心,同時也促進教員價值目標的不斷更新和提升。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構建指標體系。以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標準為目標,對學員的綜合素質分解為政治素質、人文素質、科學技術素質、信息素質、專業素質、軍事素質、發展素質、身心素質等八個方面,再進行細分,配以相應的權重標準,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要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易于測評、便于操作。
(二)堅持互動原則。任職教育學員大多有部隊管理經驗,有一定的政治素養和法紀觀念,便于自我管理。因此,綜合評價的具體工作可由學員組織實施,隊干部負責引導督促、支持幫助和檢查把關。要通過發揚民主,調動學員們的積極性,保證評價工作的生命力。
(三)貫穿教育始終。綜合評價是一個連續的活動過程,貫穿到學員報到到結業的全過程。綜合評價要堅持與學員隊的其它工作相結合。評價結束后,要把收集到的各種評價信息資源進行匯總,加以歸類、分析,綜合進行各項單項指標的評價,從總體上反映評價對象的客觀實際做出論證性結論,并將評價資料分類歸檔,把結果用適當的方式反饋給被評價的學員和學員所在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