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35-01
金城,何許人也?金城,原名金紹城,字拱北,號北樓。他出生在江南的富足人家,家世不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1902年便留學海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留學生,在英國學的是法律,回國后從政,可謂一帆風順。但他并不喜歡政治,而是鐘情于書畫。近代畫壇的中國畫學研究會的第一任會長便是金城,他不但組織其它老師來評議學生們的畫作,自己還親自授課,中國畫學研究會門下培養(yǎng)出的名家眾多,耳熟能詳?shù)挠泻搴狻㈥惿倜贰⒆泳玫龋虼耍鸪窃挥鳛椤氨逼綇V大教主”,在近現(xiàn)代畫壇可謂舉足輕重。關于金城還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金城議設古物陳列所,也就故宮博物院的前身,并將其游學海外,從歐美考察來的博物館的學問都用在了國內(nèi)博物館的建設上,也因此廣大民眾有了親近古人的機會,那些秘不示人的畫作,走出了內(nèi)廷,真正的為人民服務了。從這點來看,金城可謂功德無量。1922年到1926年金城還組織了四次中日繪畫聯(lián)合展覽, 沒有這中日繪畫聯(lián)合展覽,又哪來陳師曾帶著齊白石的畫在日本進行推薦,并“賣得不錯”,齊白石名聲大振呢。金城去世后,其子金開藩秉承父志成立了湖社畫會,大名鼎鼎的湖社是近代畫壇培育無數(shù)國畫英才的大本營。以上可見,金城真是一位近代畫壇,尤其是北方畫壇不能被遺忘的人,其“精研古法,博采新知”至今對國畫的發(fā)展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人認為金城算一個優(yōu)秀美術(shù)活動家,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畫家,其實非也,他是一位美術(shù)教育家,更是一位有成就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書畫印論”全才型畫家。只是其并不以鬻畫為生,沒有專門去經(jīng)營,且其畫名為其他功績所掩蓋,翻開《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金城畫集》就能看到金城其人其畫,這本畫冊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本全面反映金城繪畫的專業(yè)畫冊。畫集前部刊有臺灣學者邱敏芳專為本畫冊撰寫的《畫無新舊、汲古創(chuàng)新——金城繪畫藝術(shù)特色探釋》一文,圖版部分收錄了金城自1907年到1926年的作品178件,后部附有金城年表,常用印章及作品補遺。從畫集圖版部分,讀者可以看到金城的繪畫,清逸雅潤,屬精工細筆一路,其所作詩詞工整,意境深遠,書法與印章也頗可觀可贊之處。金城早年繪畫主要以臨撫為主,各家各派無一不精,幾可亂真。金城一生從未停止過對古人畫作的臨摹和研習,畫冊的最后一幅便是一張臨摹郎世寧的馬,筆者曾親自看過此畫,所畫的三匹馬,結(jié)構(gòu)、透視十分準確,馬的厚重感和立體感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那些短小的細線正是郎世寧表現(xiàn)馬的毛皮質(zhì)感的慣用方式,由此可見金城摹古功力的高超。他一生臨摹作品無數(shù),可以說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在餞行“精研古法”句話,并且將其貫穿到美術(shù)教育中。 從1922年開始,金城就進入了集中創(chuàng)作期,且這一時期佳作頻出,在《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金城畫集》中便可一覽其佳作,如《鶴渚探梅》《玉洞桃花》《紫藤月季》《空林列岫》等。實際上金城始終關注自我繪畫面貌的形成,從“不古不今稍出新意” “領略古法生新奇”這兩方自用印便可看到金城的藝術(shù)主張和對自我的要求,實際上畫冊中的《秋山雨后圖》《草原夕陽圖》兩幅作品中便可看到金城在繪畫技法和構(gòu)圖上的突破。從他后期的大量畫作中已經(jīng)開始看到金城繪畫面貌正在逐漸形成,這只可惜,一代英才,還未來得及在繪畫上一展抱負,49歲便去世,這確實是近代畫壇的損失。
金城對于近代畫壇是不可或缺的,對于近代美術(shù)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對于中國畫的堅守與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金城畫集》等“中國近現(xiàn)代畫家”系列圖書出版的初衷即是將那些本應享大名,卻因各種原因而隱名于世的畫者重新展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上,為近現(xiàn)代美術(shù)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可以說金城畫集基本上實現(xiàn)了這一初衷,自金城畫集出版以來,金城的畫作受關注度得到了提升,通過研究金城個案繪畫,對于研究近現(xiàn)代中國畫在“西風東漸”過程中,以金城為首的“國粹派”對國畫的堅守與發(fā)展這一課題也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當然,本書還有很多并不完善的地方,對于這一位近代畫壇不可不提的人物,從文獻資料上展現(xiàn)的不多,對于金城在詩詞、畫學理論方面的成就也沒有太多展現(xiàn),讀者僅可從專家文章和金城年表中的圖文來概括性的了解金城的生平與藝術(shù),與其他畫家的交往及參與的重要美術(shù)事件,對于圖版部分,還有很多藏于海外金城家屬手中的優(yōu)秀畫作并沒有收錄,筆者期望能在未來,將金城的畫作再行補遺和精選,為廣大讀者奉獻更為優(yōu)秀的金城畫集,也期待更多的學者與畫家能挖掘金城更多有價值的資料,為近現(xiàn)代畫壇研究提供有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