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民族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能力,應組織好教學,幫助他們排除“害怕說錯”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多聽、多說、多練。
關鍵詞:漢語口語;多聽;多說;多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50-01
漢語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在整個民族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漢語是我國各民族之間最通用的語言,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對于提高民族地區社會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漢語口語訓練是漢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谡Z訓練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漢語整體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在漢語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宜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導學生,消除其心理障礙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學生雖然學了很多年的漢語,也掌握了很多詞匯,甚至也能寫出作文,但是能聽到用漢語說一句話是難上加難,不愿張口試著去說,即使再簡單的一句話,也要用母語交際,那么他們為什么不愿說漢語呢?因為學生怕說錯,怕被別人笑話,這是一種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對學習漢語就沒有興趣,學生就會變得被動學習了,也就造成了目前的“啞巴”漢語狀況。
為了改變現狀,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就要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從消極轉為積極。作為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我們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耐心地講解,不斷地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使學生真正明白學習語言,不僅“讀寫”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聽說”。無論是學習語言,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使學生改變難為情的心理??傊?,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
二、鼓勵學生開口說漢語
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在課堂上創設語言環境,簡單的談話要直接用漢語跟學生交談,談話內容盡量是以關心他們生活為中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話。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學生在表達上肯定會出現錯誤,因此即使學生說錯了也絕不要打斷他們的話,讓他們繼續說下去,允許學生犯錯誤,等他們說完后,以親切的語氣,用鼓勵性的語言給予肯定,然后再耐心地糾正其錯誤,教他們正確的說法,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把聽的訓練和說的訓練結合起來
聽說訓練是語言信息的輸人和輸出的活動過程,它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聽是說的前提,說是聽的驗證,它們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區別。由于他們之間構成了輸人、理解、記憶儲存和再現語言知識的心理過程,所以口語訓練教學必須把聽的訓練和說的訓練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在訓練學生說的能力的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做到聽說結合,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四、把口語訓練和讀寫訓練結合起來
漢語口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并借助口語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帶動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在口語教學中要遵循“從說到寫”的規律,把口語訓練和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做到以讀促說,以說促寫,使學生聽說讀寫得到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整體交際能力。
五、把交流溝通與創新運用結合起來
俗話說“言為心聲”。在各種環境中,要表達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必須進行口語交流。我說你聽,你說他聽,聽得多,說得多,漢語口語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要建立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雙向甚至多向的漢語交流活動能得以生動、活潑、有序的開展。與此同時,我們應著手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給學生提供能追求創新、勇敢表現和不斷發展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創新學習,創新運用的能力,并使二者有機結合。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及交際能力很重要。作為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要千方百計,采用各種方法、措施,加強口語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逐步改變目前的“啞巴”漢語狀況,這是我們漢語教師擔負的艱巨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言教學水平,以身作則,在班里絕對不能跟學生用維語進行對話交談,并要求學生之間不要在教室里用母語交談。還提倡學無論在校內校外,一般性日常用語都要使用漢語。
實踐證明,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去訓練說話,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內容,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達到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