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陣地。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既能較好地滿足讓學生了解、思索、創新與實踐的需求,又體現了以行動來掌握真實情境的教育意義,且可以使個體在不用擔心受到傷害的情況下有機會通過嘗試錯誤的過程去學習,養出新的行為模式與技巧。本文圍繞從角色扮演法的意義和特點出發,對其在課堂中的組織與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角色扮演;組織;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53-01
一、研究的意義
在職場上獲得最大成功的人,竟然不是那些文憑和證書最高最多的人。比它們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Vocational Key Skills)是指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能力之外取得職業成功所必需的一種基本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對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讓學生成為復合型的應用技術人才起著關鍵作用。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定義
角色扮演法(RPT)是美國精神病學家Moreno于1960年所創建的一種社會心理技術,就是讓人暫時性的置身于他人的社會位置中,體會他人的處世風格、做事特點。這種方法在教育、管理、醫療行業等領域之中應用得非常廣泛。在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法,是讓學生模擬在工作環境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從而掌握一定的工作知識和工作技能的教學方法。運用角色扮演法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人際交往、溝通協調等能力。
三、角色扮演理論背景
角色扮演理論的提出是心理學家莫雷諾所創。莫雷諾相信人是行為的動物,所以提出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行動取向、自發創造,此時此刻體驗。他主張行動是動態的,如果要對個人的成長起到幫助的作用,就需要像戲劇情景扮演一樣,體驗生活,學習怎樣解決好問題。
四、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
角色扮演法為個人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機會。個人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不屬于自己的一面,個人在不斷的練習扮演中學到了更多的角色模式,因此,在應對各種變化的環境中能夠更具有彈性,更加能夠適應不同變化。教學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到了另一種生活,增加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擴展了更多的學習體驗。
五、角色扮演實施步驟
角色扮演活動演出的時間不要太長,時間約5 ~ 10 分鐘為佳,角色扮演最為適宜的人數是7至10人。教師的安排與對學生表現的反應會影響整個教學的成敗。所以,教師要根據劇本讓學生徹底了解劇情概要、每位學生所要承擔的角色任務,這樣才能讓教學法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角色扮演在實施中包括以下八個步驟:
1.最初準備。由教師提出有關的情境及問題,教師最好能提供有關的書面背景資料,引出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情感,確定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
2.選擇扮演的角色。根據情景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各角色的特性,并征求、推選適合扮演的各角色人選。為了讓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到最大限度,教師在分析角色特點時敘述的不要過多。
3.角色練習。教師在練習中可以對學生加以適當引導,提出問題時最好簡單一些。比如,這件事發生時候環境會怎樣呢?你會有什么反應呢?
4.非角色扮演的學生的參與學習。沒有扮演相關角色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忽略他們,作為旁觀者,教師可以提示這些學生在其他角色扮演時應該觀察的內容,并且要把觀察的內容按照觀察報告的要求意義寫出,角色演出之后以便和扮演者一起討論,一起分享他們的成果。
5.角色扮演者正式表演。扮演者正式演出時的演出時間不要太長,演出前教師一定要對時間進行提示。演出過程中教師一旦發現有不妥當的或者模糊情節的時候,教師必須隨時地以予糾正。
6.演出后的討論評價。演出結束后教師和角色扮演者、旁觀者一起進行討論,討論中教師不要說的太多,要以引導為主,教師的提問最好用開放式的問句,以便引發學生更多的更自然的反應。
7.討論后的再次演出。在第一次演出后的討論和反饋中,學生對表演中的錯誤與不足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再進行角色扮演。扮演次數根據具體時間和學生狀態來確定。每次角色扮演后和大家一起要進行短暫的討論,對不同原因不同的表演結果進行總結,根據表演情況,人員角色還可以適當的調換。
8.分享最終的經驗。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學生能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所以表演結束后,要將演出情境與生活作相關鏈接,以增加、擴展學生的體驗。
六、角色扮演的技巧
1.即興式角色扮演。即興式角色扮演指導方式有: 投射式扮演法:即由表演的方式,不知不覺將私生活投射出來;間歇刺激扮演法:基本情境不變,只有刺激改變;魔術商店:這是一種類似于商店買賣的方法,比如讓輔導者扮演店主,店里“出售各種東西,如理想,健康,幸福,財寶,成功等”,讓扮演者充當買主,說出自己愿意用什么來交換。用這一方法可以了解學生內心的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還有解決困難扮演法。
2.預演式角色扮演。預演式角色扮演的要件是:沖突事件;角色(事件中的人物);時間(事件發生的時間);空間(地點、情境);戲劇表演: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布偶劇式角色扮演。
七、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以下就以我所教授的職業溝通教學中《招聘面試》為例,運用角色扮演法來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
1.準備階段。由教師提出有關的情境及問題,讓學生了解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情感以及會采取的行動。
設計問題:哪一位同學有過工作的經歷?你喜歡什么樣的工作?大學生找工作,首先要經歷面試這一關,求職面試前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呢?
2.選擇參與者。教師將學生分組,小組推選扮演之人選。
3.角色扮演者之演練。教師協助學生融入自己的角色中,可以提出問題,如:面試考官面試前會做什么樣的準備? 面試者從形象、面試問題等方面作怎樣的準備?
4.旁觀者的學習。面試者做的有哪些不恰當的地方?若是你碰到這樣的狀況,你會怎么反應?怎么做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問題?
5.進行角色扮演。由扮演者自發性的正式演出,演出的時間不用太長,但有不妥或情節模糊時需隨時糾正。
6.討論與評價。第一次演出后引導角色扮演者與旁觀者進行討論。
7.再演出與討論。由前面的討論與回饋中,可引導學生由嘗試錯誤中再進行扮演。這一次和上一次比較,有哪些進步的地方?面試者注意到了哪些面試中應該注意的細節?
8.分享經驗與類化。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面試時的注意事項及面試時常見的面試問題 ,將知識與要點系統化,結論化。
八、結語
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將理論灌輸給學生,而技巧和方法卻得不到鍛煉。當學生走入社會,從事相應的工作時,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來完成。而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掌握了相關理論之后,有一個仿真的環境來實現理論與技巧、方法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角色扮演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通過這次模擬教學,一些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講話不流暢的同學得到了鍛煉,增強了自信心,讓學生明白與人溝通并不是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