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物理實驗;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56-01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探索驗證規律,培養觀察、操作和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及培訓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實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基礎,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實驗可以使學生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探究水被加熱沸騰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時,學生往往只看到瓶內產生大量的氣泡,瓶中冒出大量的“白氣”,并認為“白氣”就是水蒸氣,此時教師若不不及時加以引導,讓學生只憑生活經驗判斷,就不能全面掌握沸騰的概念。為此,教師要適時進行因勢利導的點撥,通過有目的、恰當及時的提問、指導,提醒學生注意,仔細觀察。此類實驗形象直觀,使學生身臨其境,符合中學生好奇、活潑好動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使學生處于好奇、積極主動的狀態,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實驗是物理教學中形成概念、認識規律的基礎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形象的感性材料。許多物理知識,光靠講解讓人半信半疑,更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在課堂上做好實驗,并讓學生參與,那么他們一定非常高興樂意。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概念時,雖然我們生活在大氣的世界里,卻感受不到大氣壓強的作用。上課時請班上力氣最大的學生來拉“馬德保半球”,同學們歡呼雀躍;讓每個學生帶玻璃茶杯做“紙片托水”的實驗,個個興趣盎然,人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大氣壓強確實存在不言而喻,且學生參與這樣的活動后建立的概念終生難忘。總之,運用實驗教學,可以提供建立概念的物理情景,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對規律的認識。
三、實驗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的最佳方法
自然科學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求實作風。因此,在實驗中要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謹的學風和科學的態度。注意引導學生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客觀如實的反應實驗現象、事實及測量的數據,做好實驗分析報告。當觀察到的現象與書上的論述不相符或測量數據有偏差時,要求學生不要輕易更改,以真誠、求實的科學態度,認真分析檢查,鉆研探索,找出原因,并在實驗報告中如實的反應。
四、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進行創造訓練的有效途徑
中學物理課本中幾乎每節都有實驗,實驗可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講邊實驗、小實驗四種。演示實驗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性實驗,它能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觀察思考等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實驗要求:確保成功;簡單明了;現象清楚。例如在研究熔化現象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情況,來概括晶體與非晶體的特點。在引入壓強概念時,讓學生觀察一個長方體鐵塊平放、側放、豎放在泡沫塑料塊下陷的程度,通過比較觀察,讓學生知道這三種情況下,泡沫收到的壓力一樣,但受力面積不同。這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建房時要先找好基礎?寬的書包帶為什么背起來舒服?以此培訓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實驗則是直接讓學生去操作,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直接參與,使學生從過去實驗中解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實驗能力,加深理解和鞏固掌握知識,充分掌握學生的動態,既是指導學生的實驗活動,又能把講解、討論有機結合起來。
五、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一些簡便易行的實驗,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如在講壓強一節時,讓學生準備一個訂滿釘子的硬紙板和一個裝滿水的塑料袋,讓學生觀察把塑料袋放在釘板上,不會刺破,而放在釘子上,袋扎破后水流出來。幫助學生分析,江湖藝人自上壓一塊大石頭,并用大鐵錘砸下去時,人卻安然無恙,都是壓強小的原因。在講大氣壓時,可讓學生用嘴吹兩個平行的小紙片,觀察紙片是吹開了還是靠攏了,為什么?用兩個塑料吸盤吸在一起用力拉,不但可以觀察大氣壓的存在,還可計算需要多大的拉力才能拉開。在講慣性時,可把鋼筆放在紙條上,用力猛抽紙條,鋼筆帽不動。在講杠桿時,讓學生觀察拿筆寫字,用筷子吃飯,用指甲刀剪指甲時,杠桿的支點、動力、陰力各在什么位置。講過光學后指導學生自制萬花筒、潛望鏡、小孔成像裝置等,還可以用藥瓶做浮沉子,用眼藥瓶、注射器與氣門芯制作潛水艇模型。這些東西便于尋找,做起來又容易,但卻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在娛樂中增長才干。
在講凸透鏡時,我給學生講偵探故事:英國長期無人居住的大莊園突然失火,機智的偵探怎么也找不到縱火者,最后才發現是金魚缸在烈日的暴曬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焦點處有易燃的書紙,迷才揭開。然后啟發學生:當迷失在冰天雪地沒有火種怎樣取暖做飯時,讓學生回答可以用冰做成凸透鏡取火,這樣使學生對凸透鏡會聚作用記憶深刻。在講密度時,我引導學生討論阿基米德揭開金冠之謎的故事,使學生通過動腦分析出王冠的質量相同時純金與合金的體積不同,即密度不同鑒別出王冠的真偽,從而加深學生對密度可用來鑒別物質,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重要性。
六、加強物理實驗,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科學文化素質包括掌握科學知識,掌握運用和更新知識的科學方法,以及尊重科學,按科學辦事的科學意識和創新、求是的科學精神。它的提高主要依賴于物理實驗的功能。要充分發掘每個實驗所具有的科學依據和知識內涵,發掘每個實驗的形成背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現行課本中物理實驗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兩大類。這兩類實驗都能夠驗證和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驗證性實驗側重于對已有知識的證實,主要是理論先行,實驗驗證;探究性實驗側重于對未來知識的探究。同時,利用課本某些結論啟發引導學生設計新意境的實驗,培養學生創意性實驗設計的主動性和獨創性。
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物理實驗思想的形成呢?首先,實驗前要指導學生預習。采取我講,學生聽;我演示,學生看,這樣對于學生快速全面的掌握物理實驗知識具有重要作用,能培養學生的定勢思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實驗知識后,我就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規律性,以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要將學生已有的經驗規律運用于新問題中去,即打破思維定勢,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最后,我只給出實驗的目的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合適的器材,確定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長此以往,學生的物理實驗思路逐步形成和優化。物理實驗有其獨特的審美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驗過程中,操作要規范,演示的實驗效果要明顯,器材的組裝要整齊美觀,給學生以物理實驗美的熏陶。同時,我還組織實驗知識競賽、知識晚會、課外小科研、小實驗、小制作,開展教具自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轉變教育觀念,把物理實驗作為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以達到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