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指的是具有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既代表人的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我們在工作中,圍繞著心理健康來開展的教育教學通常稱之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中學學校班主任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57-01
一、引言
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股特殊而關鍵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班級,首先要做到的是班主任的心理是積極向上的,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能夠一分為二地去教導。因此,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結合初中生心理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二、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1.很多初中生在情緒方面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他們高興的時候,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再與別人相處起來也是很和諧的。但是當他們情緒煩躁或者憂郁的時候,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變的低落,也不能與別的同學友好相處,更甚者會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很多學生也存在著好勝心理。過度的好勝就不健康了。現階段的中學生往往好勝心極強,聽不得反對自己的意見,很多學生更容不得別人能夠超越自己,凡事總要爭個高低,從不讓人、容人。適當的競爭能夠激發學生前進,但是太好勝了就會造成不良的心理。
3.家庭教育不當。由于家長的文化水平以及個人的修養,家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與否以及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與方法是否正確等,這些因素都能在潛意識里對青少年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家長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行為都會對孩子的健康問題產生不良的性格傾向。
4.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冷漠自私,這些不好的心態不利于他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三、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對初中生實施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的這個教育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關注,班主任在這方面就盡顯優勢了。作為班主任老師,他們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最長,對于學生的了解也是比較深入的。因此,班主任在疏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要深入地去了解學生,學會傾聽學生發出來的心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及時地預防疏導學生出現的各種影響身心健康的不良行為。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進而讓自己的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
1.班主任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班主任不僅能夠傳授學生知識,同時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問題。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通常都是以情緒的起伏變化來表現出來的。情緒的產生來自于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和看法。班主任在這方面對學生的輔導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班級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都要注重對學生的自我心理維護和調適的能力的培養,在輔導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以發展、辨證的眼光看事物的變化,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及時地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道路上的一些障礙,讓他們在這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的意義也就基本實現了:“助人自助”。
2.針對一部分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本班的故事”,活動來進行粘合,讓每個學生都去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活動的討論中來。或者是開展辯論賽等,在活動中,這類學生會在其他同學的感染下,開始變得熱情和團結,班主任在及時地給予這些學生鼓勵,讓他們互相關心幫助,并把這種好的行為一直延續下去,這樣就能使班級的凝聚力很快地形成了。有效地促使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成長,盡可能地讓他們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收獲快樂。
此外,班級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在這個階段,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問題將直接影響這整個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因此,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也要時刻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地把那種不良的情緒通過有效的途徑發泄出去,這對于我們能否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四、幫助家長提高認識,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教育。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如果單純地依靠學校來進行實施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除了學校,一般在家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他們的言行也會受父母的影響。但是,目前很多家長沒有形成正確的健康標準意識,他們通常比較較注重孩子的身體上的健康,對于心理方面則不太關心。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對子女的要求過高,動輒打罵;二是有的則對子女不聞不問,任其發展。這樣的教育后果是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也走向兩個極端:那類被要求高的學生們,他們的心理常處于恐慌的狀態,性格一般都比較的內向;對那些要求比較低的孩子們心理則過于散慢,缺乏進取心。這兩種教育都是不科學的,當然也是不可取的。
1.通過家訪來及時地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針對以上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充分地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以健康的心態來對待他們,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不好的現象要及時地溝通或者制止,并且指出這種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
2,通過家長會的形式來指導,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一些比較實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或者書籍。比如可以通過一些成功的案例或者《給孩子一生的財富》來幫助家長們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讓他們意識到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明確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不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同時也是每個家長的職責。要想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就需要家庭能夠積極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家長積極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讓這項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讓雙方共同努力,最終促進學生能夠達到德、智、體、美的健康全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同時也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心理學家”。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班主任必須潛心鉆研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識,進而能夠科學有序地運用到班級的管理當中去,讓自己的班級能夠成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才能夠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蔡文玲 班主任自身的素質對班容班風的整改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
[2]張沖,孟萬金. 國內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評[J]. 中國特殊教育. 2006(03).
[3]葉素玉,簡震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4).
[4]周宗建.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論新民警的心理素質強化訓練[J].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5).
[5]黃海亞.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價值干預取向及運用 [ J ] .班主任之友:中學版,2009(4).
[6]鄧林園,馬博輝,伍明明,王工斌. 不同專業背景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現狀對比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