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生物醫藥產業被視為最具潛力領域。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被明確提出,即發展醫藥生物技術,推動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將其發展為高技術產業領域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 ,遼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迅速,但同時也面臨挑戰。
關鍵詞:遼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R-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66-01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生物醫藥產業被視為最具潛力領域。 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被明確提出,即發展醫藥生物技術,推動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將其發展為高技術產業領域中的支柱產業。產業集群作為主要的產業組織形式,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全國老工業基地,在調整產業機構優化升級中,應當適時把握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機遇,進行資源整合同時,發揮產業集群創新優勢、協同作用和集聚效應,大力提高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創新潛力,致力于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成為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我省堅持以技術創新為主導思想,發展產、學、研結合道路,使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取得了快速進展,先后在沈陽、大連、本溪等地建設了生物醫藥產業園和基地。但生物醫藥產業尚屬于新興產業,在發展中機遇同挑戰并存。
一、遼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挑戰
1.企業規模不夠大。集群發展中,集群內企業規模大小決定了其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能力大小。只有足夠規模的企業,才能夠有效整合資金和人力資源,有力推動集群整體創新和提高。目前,我省內比較具規模的企業有沈陽協和集團、沈陽東北制藥集團和沈陽三生制藥。這些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但仍缺少銷售量較大的產業,發展規模相對偏小,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
2.合作機制不完善。目前,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學習研究機制已經初步形成,但尚處于初步階段。一方面,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間聯合開發創新產品、共同合作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不夠高。目前,我省只有少數幾個相對規模較大且比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同科研機構間有學習和研究合作,其它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同科研院所合作很少。另一方面,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存在一些優秀科研成果流向外地從而實現產業化,對遼寧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模、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產生不利影響。
3.政策力度不夠強。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我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稅收減免、財政返還等相關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同時還制定實施了相應的股利政策,但在發展中,對知識產權制度保護還不夠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是否完善,關系著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研制能夠順利進行,因此至關重要。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產品較少,各企業之間創新能力高低不等,因此在對新產品研究和開發過程中,存在模仿現象,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同時,這類發展模式也不利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4.融資渠道不夠多。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資金主要通過企業自籌,金融機構貸款和政府資助等,渠道比較有限。首先是由企業自籌占資金籌集總額90%左右,其次是通過利率優惠、無償資助、信用擔保等形式由政府扶持為籌集資金拓寬渠道。三是金融資本、上市公子和民營資本的資金,但占總籌集資金較小部分。盡管為了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順利發展,產業區內投融資服務為企業籌集資金提供便利,但由于生物醫藥產業需要投入資金較多,因此目前融資渠道還不能夠滿足企業所需。
二、遼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對策建議
第一,堅持政企聯動,增強發展醫藥產業集群整合性發展的凝聚力。應當將政府的產業引導作用與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政府宏觀管理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模式,在整合資源要素、爭取項目資金、促進產學研合作、優化市場環境、促進應用推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充分激勵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產業健康發展。我省各級政府應以資產重組、委托加工等多種形式,促進合作,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對于需要重點培養和培育的產業鏈,應當以龍頭企業為首,發揮其技術、人才、信息、設施等優勢和便利條件,形成以生物醫藥為核心的研發、人才和技術成果聚集、國際信息交流中心,打造、延長產業鏈條,發展與核心區互補定位的醫藥企業群體。
第二,堅持高端引領,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應著眼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及科教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關鍵技術、重大產品和知識服務,加快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拓展,提升產業發展素質,提高產品國內外競爭力。首先,應當專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以鼓勵在生物醫藥產業中比較成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的產品研發。其次,生物醫藥產業研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由技術創新、知識創新、規模化生產等多個環境整合而成,最后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創新產品。在多項整合環節中,需要各個學科嚴格準入審批。因此,我省各級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功能,為促進我省生物醫藥良好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政策支持。第三,生物醫藥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應當根據其產業特點及發展階段,積極探索制定更大支持的專業產業政策,明確扶持機制和政策支持,積極整合政府、產業和社會資源,形成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合理。第四,堅持開放帶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應重點加強與國內外生物醫藥優秀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新團隊的合作交流,集聚高層次人才、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高端要素資源,利用全球化機遇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
第三,堅持仿創結合,大力推進關鍵高端技術開發創新。應當把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作為產業發展的中心環節,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建設。實施對到期專利藥物的“搶仿”策略,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一方面,在眾多研制產品中,應當重點突破一系列核心技術以及前沿技術的研制和開發。根據相應技術實施政策,集中優選關鍵技術、產品的創新等重大項目,加速生物醫藥產業化發展進行。另一方面,對于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產品,應當擴大其生產范圍和生產規模。對重點領域的重點產品,應當在不斷創新技術同時,加大生產力度,使生物醫藥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
第四,堅持集群建設,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應當立足重點領域,積極延展優勢產業鏈,整體規劃產業布局重點區塊,引導企業和項目集聚發展。強化特色園區研發、培訓、融資等服務功能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培育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培育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發機構。一是應當大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中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發展,并建立關進技術領域高水平研究機構。同時建立公共服務平和技術支持,以鼓勵優勢企業提高國際知名度及藥品注冊范圍。二是聯合政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加強生物醫藥產業聯盟建設,制定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知名度以及產業競爭力。三是由于生物醫藥技術研發所需實驗設備價格比較昂貴,因此應當建立關鍵技術平臺。可以為一批生物醫藥領域相關產品逐步建立具有通用性和先進性技術公共實驗室,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為生物醫藥技術開發提供技術職稱。該服務技術平臺可以以優勢企業作為核心,鼓勵各方企業積極參與,以及高端科研機構技術加入,使其在運營機制、技術轉化等方面支撐省生物醫藥產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曙光.國外生物科技園區發展模式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54-58.
[2]曹陽.知識產權保護下中國醫藥企業技術創新策略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0):37-38.
[3]任道紋.國外中小企業集群創新網絡理論研究和啟示.商業研究,2007(9):78.
[4]李新春.高新技術創新網絡.開放時代,2000,11(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