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很多物理概念和現象通過單純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明白,因此,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去主動地探究其中的奧妙。此外,還要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來進行教學,讓物理課堂教學切實地得以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01-01
引言
物理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難懂性為一體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如何才能組織一節既具有知識性和質量性,又具有興趣性和有效性的課,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對感知和注意具有指向性,興趣可以讓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學習也是一樣的,如果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研究、去鉆研。物理知識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很枯燥,因此,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服務是很有必要的。
1.通過簡單明了的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物理知識的時候,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物理事實和現象來進行導入,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很容易地就產生探究的濃厚興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在學習“大氣壓強”一課的時候,筆者就是利用針筒下面掛板凳的實驗來進行教學的,這樣很快地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再順勢抓住他們好奇的心理,逐步啟發分析,解釋這種原理:由于空氣是有重量的,這樣空氣就會像液體一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那么什么是“壓強”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大氣壓強”的奧秘。通過趣味的實驗來作為引子,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心態,然后再做簡單的闡述,這樣學生在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中就會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氣壓強”的概念、原理,實驗的演示也會讓他們印象深刻,有助于知識的儲備。
2.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模型的制作。物理教學中有些規律、概念較難講清楚,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制作一些模型,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創造一個由抽象到直觀、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那么,教學中很多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們在學習“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的內容時,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一些圖案,讓學生通過圖案來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模型以及自制簡易的照相機等,操作的過程中,筆者再根據“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原理進行有效的引導,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比較、組合,他們很快就能理清楚上述規律的一些本質,我再因勢利導,引入到知識的講授上,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帶著求知的心態去接受新知識的洗禮,課堂學習氛圍也會活力十足。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同時重視知識的應用,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進行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求知的欲望下主動地去尋找知識,讓學生領悟物理知識的具體用途,始終讓學生保持求知的渴望,這也為建立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做好鋪墊。
1.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我們在教學“重力”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此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學生也是比較熟悉的題材,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是將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與重力有關聯的物理現象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講解,通過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這個過程中去提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發問、質疑的良好習慣。學生有了質疑后,他們就會去探究與疑問有關系的知識點,我再引出“重力”這一知識點,他們也就很快能接受新知識了。這樣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過實驗操作去探究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實驗的教學情境,引出新課的學習,同時還要提出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去探究。例如我們在學習“密度”的概念時,這個概念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抽象的,單純地從文字上作解釋,學生學習起來會很吃力,也不見得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學中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在實驗中對不同的體積和不同質量的同種物體來進行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再通過作比較,就能很快地得出同種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當學生理解了這一概念的時候,我們教師再進行“密度”概念的講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接受了,對于“密度”概念的記憶也會很清晰地保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和扶持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始終處于自覺主動的學習狀態,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效率。為了在較少的時間內實現最優的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充分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然后組織學生開展自學活動,教師只從旁協助學習和恰當地指導學習。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最實用的方法。
1.在物理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例如我們在學習“滑輪”一節知識的時候,通過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地探究知識的過程:a.判斷杠桿屬于哪種類型;b.杠桿提升重物的時候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呢;c.是不是將物體提得很高的話,再去利用杠桿就很不方便呢?我通過一系列的設疑,引發學生去獨立的思考,讓他們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樣的問題設置也會讓學生萌發探索的愿望,同時還會感到物理很親切,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的興趣就濃,進而也有效地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2.創設自主學習環境。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對他們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去探究知識,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樂于解決問題,并且還要培養他們學會如何有效地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得生動、學得主動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學生興趣的培養入手,讓學生“樂學”、“想學”;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樂學”、“主動去學”的內在動力;以問題設置作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一條主線索,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到物理帶給他們的樂趣。師生共同努力,一起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做貢獻,力爭用較少的時間實現最優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羽;侯國華;劉志海;楊軍;苑立波;;光的力學效應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紀燕;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角色期待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面向二十一世紀上海市中學物理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市教研室市課改辦.
[4]李奇玲 朔城區第三中學;關于提高課堂教學含金量的探究[N];朔州日報;2009年.
[5]賴瑞明.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析.《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