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電化教學的方法應用到數學電教課堂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課堂需求選擇合適的電教手段和方法來表現,達到同樣掌握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自然電化教學;數學課堂;移植;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11-01
電化教學法是指老師使動用電教手段,并與傳統手段恰當配合傳遞教學信息,進行教學活動所采用的工作方法。雖然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各學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的原則是一致的。因此,自然電化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上也可移植應用。
一、操作示范法在數學教學上移植應用
操作示范法是指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老師使用電教手段向學生進行提示、示范的一種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地操作,如實驗、測量、繪圖、考察、參觀、記錄等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測量,繪圖,圖形演示等問題都可通過自然電化教學法中的操作示范法來移植應用。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操作示范法必須按照嚴格的操作實驗步驟來完成。
例如:我在初三幾何教學中講的垂線定理時,就采用了操作示范法,該題目的證明是通過證明圓的軸對稱性來完成的。課前,我讓同學們準備了兩個透明正方形膠片和一把剪刀,上課時我準備了兩個制作幻燈片的膠片和一把剪刀,在制作圓的直徑和弦時,我事先進行了操作錄音,按照錄音機解說的順序讓同學們觀察我的作圖步驟和順序,然后讓同學們自己進行操作,把一個圓按照圓的軸對稱性分割成兩個半圓,另一個圖形不動(以便比較),然后通過圖形折疊,在幻燈片上演示,被直徑垂直平分的弦形成的兩條線段重合,弦的兩個端點重合,被弦的端點分成的兩個半圓對應的兩段弦重合。從而通過電教手段操作示范演示、實驗來完成了該定理的證明。
當然,在實地操作示范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問題要應用不同的分步指導方法,同時,要通過電教手段對于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利用電教手段的直觀性來圓滿的解決問題。
二、電教觀察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上的移植應用
電教觀察法是指在演示投影、放映電影、電視過程中,學生在教師下通過觀察畫面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作為解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至關重要的方法,如果通過電教手段來完成觀察的話,既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也有助于解決數學問題。
當然,電教觀察法應用要根據不同的問題應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是觀察與講解相結合,有的是通過觀察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有的是通過觀察誘導學生思考問題,有的要根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不同的電教手段和方法。
我在講解初三幾何中兩圓的外公切線時,就是通過觀察來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誘導學生思考問題來完成的。首先,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一輛筆直的公路上疾駛的大巴和一條在兩個輪子上飛速運轉的皮帶,讓同學們觀察這兩種事物給人以什么印象,在直觀上,公路相當于直線,汽車的輪子相當于兩人上圓,形成兩個圓與一條直線相切。和皮帶輪與兩個輪子相切的客觀實事,從而引出兩圓公切線的定義,從而通過直觀的觀察實物,來引導啟發學生,說明兩圓的外公切線的存在形式,既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從實際情況了解了兩圓外公切線的定義。
三、模擬演示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上移植應用
模擬演示是指用電教手段模擬自然現象的演變過程,以研究自然規律的一種方法,雖然自然電化教學中方法與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不盡相同,但是數學課堂上的很多知識,也可以通過模擬演示法觀察現象,總結出規律。
例如:在初中幾何教學過程中,在講平行線與相交線那一單元時,為了使同學們更能清楚的了解相交線的情況,我制作兩根電線連線時爆出火花的課件,整個課件由原本平行的電線,由于自然或人為原因導致兩根電線連線相交爆出火花,讓同學們熟記平行線和相交線的特征(即從有無交點來判斷兩直線是平行或相交),從而通過實物模擬演示從交點個數上來判斷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另外,在立體幾何中的截面問題講解時,用實際模型或在平面上畫圖都比較難以顯示,可通過制作多媒體數學課件很直觀的把截面部分挪開或使之飛去、消失等。通過該課件模擬演示讓同學們了解截面形成的規律。
當然,利用模擬演示法來完成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兩個問題:1.模擬的現象要清楚;2.模擬的方法要科學正確。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非常嚴密的自然科學,制作課件必須準確科學,語言要簡潔嚴密。
四、電教替代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移植應用
替代法是指用電教手段代替演示實驗、實物、掛圖的一種方法。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電教替代法有很大的應用范圍,傳統上常規的講授法就是填鴨式教學方法。老師滿堂貫的去講,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容量很小,需要很長時間去完成,假如利用電教手段來替代的話,既能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能使學生在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提高效率,同時通過電教手段對抽象不容易解釋的問題可以很直觀清楚的解決。
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給學生備了一張透明膠片或一塊玻璃片,使學生在課堂練習時,用來代替小黑板,老師可根據需要隨時抽查學生的作業。利用投影器投影出一些課堂練習題,讓同學們把解題步驟和過程寫在自己的膠片或玻璃片上,放在課堂上講評批改,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可能性,同時教師抽查更具有主動權,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每個人都存在著表現欲望,對成功渴求的欲望,這樣在課堂上如果想表現自己的才智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認真思考來解決問題,可以提高課堂上同學們掌握知識的效率。
五、綜合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上的移植應用
綜合法是指將各種電教媒體或電教媒體與其他媒體根據課堂需要進行優化組合的一種方法,要注意發揮媒體各自的特點,揚長避短,同時要注意優化組合多種媒體提高整體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上,多媒體電教手段的綜合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我在上數學習題課時,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出租車的收費問題,我準備了錄音機,在沒上課之前,我帶著錄音機采訪了一位健談的出租車司機,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了出租車的起步價和計程收費的問題,然后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個課件,設計了一段路程,路的兩端標上里程牌,設計了一輛出租車,從路的這一端行駛到另一端的過程,里程差為整數,讓同學們計算出租車行完這一段路該出的路費是多少?同時在設計課件時,我埋下了一個伏筆,在第一次行駛時,剛好是從里程的起點到終點,而第二次,模擬行駛時我讓出租車行駛里程超出了終點一部分,達不到整數里程時,問同學們這次付的車費是多少?這樣通過錄音采訪和多媒體課件綜合起來讓同學們真正掌握出租車收費與里程的關系。
當然,電教手段多種多樣。如錄音機、錄相機,電視機,VCD,DVD,計算機,幻燈機等等,要根據不同的需要優化組合多種媒體提高整體效率,由于教學過程包括許多環節和步驟,為了優化教學,需要多種媒體綜合使用就是說要用整體觀點來組合媒體,不僅要考慮到各個環節的需要,更要考慮整個教學過程的需要,以提高整體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制作的課件一定要達到直觀性、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多變性的有機統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大課堂容量,達到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的掌握數學知識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