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共同問題。本文分析了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因,提出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因材施教,多鼓勵、賞識、信任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學習積極性;鼓勵;幫助;激發;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112-01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學習很被動,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我校教師近期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共同問題。同學們學習為什么沒有積極性?我追本溯源,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原因
1.人們生活節奏太慢,惰性重。
我縣是一個邊境縣,地理位置較偏僻,再加上大的環境影響,生活節奏相對中東部明顯要慢半拍。太慢的節奏會使人產生惰性,而這種惰性會定格在此地出生孩子的思想意識里,并且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缺少動力,缺少迎難而上的精神,這與“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說法相一致。
2.經濟條件優越,普遍缺少一種危機感。
在平時和學生的交往中,我發現全校百分之八十學生家里的經濟條件都不錯,平時攀比心理很嚴重,比玩比吃穿,但就不比學習,對待學習抱有無所謂的態度,普遍缺少一種危機感。
3.家庭教育觀念淡薄。
家長無暇關注孩子的學習。我校學生的家長大多是內地來疆打工定居人員,他們沒有多少文化,平時又為生計奔波,無暇照顧孩子,有的甚至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作為家長只需從經濟上給予孩子資助就可以了。
4.學生自己錯誤的價值觀。
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我校很多在校學生都認為學與不學都一樣。同時在良好家庭條件下,他們認為自己即使不上學,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生活不會成問題,甚至有人自信地認為自己的收人肯定要比教師月收入高。等到他們想學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什么也不會,于是認為還不如多玩玩。
二、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種種原因,我就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青少年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原則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實踐也證明,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參與學習中,才能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我校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首先,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發現我班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喜歡提問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此,我經常就他們喜歡的內容進行提問,循循善誘,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例如講到《民主監督》中監督權這一權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批評你屬不屬于民主監督的內容?你批評老師屬不屬于監督的內容?二者相比,有什么不同?問題提出后,學生反應很活躍,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效果。
其次,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直觀性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力,它能給認識帶來情緒色彩。因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各種活動,特別是以師生、生生的合作為主要形式,組織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發展。例如在一次關于商品的課上,我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知識也是商品,并要求他們推銷自己,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愿參與這次教學活動。再如講到《民主選舉》的時候,我單獨抽出一節課讓學生模擬人大代表的選舉現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因而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效果。
新課改要求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我們應結合教學實踐,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弘揚學生的個性,不遺余力地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接受知識并積極地求索,使枯燥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學起來。
(二)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信任鼓勵。在學生產生心理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要堅信學生存在智能優勢,只要這種優勢得到發揮,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只要方法得當,就沒有跟不上的學生。在每位學生身上,教師都要看到他們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點。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地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鼓勵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更高,學習能力會更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送去一個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一次課上我設置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故意讓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起來回答,回答得不是很到位,但是我還是對他的閃光點給予肯定。結果這名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并在學習政治上取得了進步。從這件事上我看到教師鼓勵的重要性,進而讓我相信了“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足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
2.尊重鼓勵。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重視。學生也是如此。在學校里,他們更期待得到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認可。而在班主任的管理過程中,面對幾十個學生,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這個時候,班主任工作就應該做細,要做個有心人,定時地找學生談話,尤其是那些平時不怎么表現的學生,讓他們知道班主任是關注他的,是希望他能夠進步的。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富有激情,能夠營造課堂氣氛,多用鼓勵式教學。當然鼓勵要有一定的分寸,多叫一些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并給予一定的期望。
3.賞識鼓勵。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注重教師的賞識并將它看成是老師對自己肯定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認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信心。例如我班有一個學生不愛學習政治,但他的社會實踐能力強,所以,每次提到和實踐有關的問題和實例時,我都會叫他來分析和回答,久而久之,他對政治學習充滿信心并有了長足的進步。
4.幫助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缺乏勇氣,找不到良策時,教師既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又要幫助他們找到克服困難的途徑,創設克服困難的條件,掌握學習方法,逾越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效率。此外,我們還可以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如組織時局分析會,開展適當的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才能把知識轉變成學生的財富。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細心的觀察和思考,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愛心,也需要老師的耐心和堅持,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