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與本科生在共青團工作中有很大的不同,要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同學”的宗旨,緊密結合研究生團委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特點,加強組織建設,開展特色活動。本文主要對中醫院校研究生共青團的工作展開探討,通過完備的組織機構加強團組織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專業服務為主導,彰顯中醫類院校研究生共青團工作特色。
關鍵詞:研究生;共青團工作;中醫藥類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36-01
隨著研究生人數的不斷攀升,研究生共青團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然而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團員的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組織機構不健全、活動單調乏味,缺乏活力。如何在高校研究生共青團建設中探討實現以“精細化、人文化、個性化”為工作導向,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工作核心,以加強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工作重點,推進以文明修身為理念的素質教育工程,依據中醫藥類研究生獨特專業優勢開展特色校園活動,服務社會,成為研究生團委工作的重點。
一、規范組織構建體系,夯實團建工作基礎
與本科生相比較而言,研究生團組織的工作很難開展主要是組織機構不明確。研究生班級整體概念虛化,而常常是圍繞導師形成小的團體,雖然有班級建制,但是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并不緊密。中醫院校研究生課題、實驗、臨床任務繁重,團組織被忽視,機構形同虛設。因此,以創新團支部設置作為突破口,才能從根本上加強研究生團組織建設[1]。設置以團委為主體,黨員為核心,研究生會和研究生學術組織為兩翼的工作體系。明確各部門責任,做到各部門相互團結,相互協作,共同配合,確保各項工作 “穩定、高效、協調”的進行。為了更好地組織學生工作及活動,院團委定期召開會議,各班級團委定期召開例會,及時了解工作安排和團員們思想動態,傳達上級要求、安排工作任務,保證團的各項活動正常運作。院團委定期組織學生干部進行理論學習,把握時勢熱點與主題,通過座談會、交流會、匯報會的方式,切實提高學生干部的理論水平、服務水平和業務素質。為不斷加強學生干部的學習、科研能力,我院團委嚴格把學習成績測評和科研測評作為評優評先重要條件,引導學生扎實專業基礎理論,充分發揮榜樣先鋒作用。
二、通過團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三個基本打造和諧校園
1.以安全防范意識為基本,促進和諧校園快速發展。
在新生入學之初,通過講座和實踐演練進行“校園安全”進行知識講座。為研究生在校期間有一個安全的休息環境,共青團組織要在打造平安校園的目標指引下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共同打造平安的校園環境。
2.以學生生活質量為基本,全心全意為服務廣大青年。
研究生黨委、團委要一直把提高學生的在研期間生活質量放在各項工作之首,利用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以及新年等契機,通過走訪寢室、召開師生座談會等方式將學院的溫暖傳遞到研究生手中,同時讓學院領導第一時間聽到學生的心聲,更好了解學生所需所想。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調整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和重點。
3.以青年身心健康為基本,把握學生思想動態。
以學院團委為核心,構建心理健康小組。構成了以心理咨詢老師、思政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為主題的學院心理健康幫扶體系。邀請心理學導師擔任研究生心理咨詢老師,負責宏觀把控學生心理動態。思政輔導員密切聯系心理咨詢老師,具體負責學生心理輔導,學院各班級還設立心理委員,負責班集體心理動態的匯總收集,及時向心理咨詢老師和思政輔導員匯報,對心理問題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匯報、早治療。
三、發揮研究生“個性化”優勢,立足中醫特色,開拓團建工作新局面
團組織通過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提供廣闊的舞臺,同時可以通過校園活動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研究生的專業技能和求職技能、發揮研究生的創造性,增強高校綜合素質培養的效果[2]。針對中醫類院校獨特的專業特點,開展特色活動,通過品牌、系列活動來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營造和諧、文明、積極的校園氛圍。
1.和諧校內,積極向外發展特色志愿服務。
為踐行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的“中國夢”理念。研究生院團委應深刻感悟習總書記“中國夢”的實質,響應習總書記對全國廣大青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的寄語。發揮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科研臨床優勢,中醫類院校研究生團委應與社區、鄉鎮醫院積極溝通,本著以服務“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以及基層社區”的宗旨,尋找活動地點,安排活動時間,籌措活動相關事宜。制定了周密的社會實踐方案。帶領廣大中醫藥類研究生利用休息時間、暑假開展以義診、贈送藥品、醫療技術指導與咨詢、常見疾病普查、常用藥食用禁忌、居民健康咨詢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
2.服務社區,加強與基層醫院共建工作。
在研究生團委的領導下,建立中醫藥類研究生特色社會實踐團,讓團員們深入到校園周邊社區、市內老年醫院、兒童福利院等地方進行義診活動,同時通過“打基礎”、“下基層”、“設基地”引導研究生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時間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3]。讓青年團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自身、增長能力的同時,也達到了服務社會的目的。
3.服務同學,分擔研究生生活之憂。
為給貧困生盡力減少后顧之憂,減輕他們因經濟困難而造成的生活壓力,研究生團委應積極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幫他們聯系家教,聯系到醫療門診抓藥等工作。通過實際行動切實為研究生搭建平臺,解決實際困難。
研究生團委在新形勢下的高層次人才培養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研究生團組織工作者必須不斷創新,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對待研究生團委工作。務必立足社會需要、學生需要,結合研究生特點開展團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德芬,顧志勇,研究生共青團工作模式探索,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J],2006(5)
[2]劉真,新時期高校基層團委工作的思考,科教導刊[J],2011(11)
[3]潘廣煒,研究生團建工作模式創新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為例[J],發展,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