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田地里摸爬滾打,在飛機上擺弄儀器,在何海濤眼里,兩者是有相似性的。在付出極大的辛勞后,前者可以收獲果實,后者則能飛得上乘,讓人無比欣喜。
遙不可及的夢實現了
“令行禁止,敢于挑戰。言必信,行必果。”是何海濤口中出現頻露最高的4個詞,從這4個詞也能看出來在他身上有著明顯的軍隊印記。在轉民用飛行之前,何海濤在部隊飛了20多年,飛行學院高強度的軍體訓練讓他養成了嚴謹的飛行風格,也讓他成為了一名上乘的飛行者。
何海濤從小生長在農村,小時候聽到天上飛機掠過的聲響就異常興奮,偶爾看到低空飛行的飛機就恨不得追著跑出去好幾里遠。有一次,村里來了一架“農化運五”飛機給村里的農田灑農藥,這讓他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了真正的飛機。“當時覺得開飛機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坐一次飛機都遙不可及,完全不敢想象開飛機。”何海濤回憶道。
當何海濤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第一次意識到農村的孩子也可以當飛行員。“有一次,鄰村的一個學生帶著一張軍隊招飛行員的表格來到我家,讓我父親幫忙出一些證明,父親對這種成人之美的事情總是樂此不疲。而且他知道我喜歡飛機,還特意把我叫到身邊,告訴我這個大哥哥要去當飛行員了,開真正的飛機去。”何海濤至今對當時的細節依然記憶猶新,“我本來就外向,一聽到這事,就纏著人家不放,沒完沒了問這問那,仿佛自己在做著招飛前的準備一樣。”現在回憶到這段經歷時,他說當時那件事對他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天隨人愿,1990年何海濤如愿以償通過招飛入伍了。那時候,空軍每年都在各個省份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飛行學員。當聽到招飛的消息時,神圣、崇高、艷羨,五味雜陳于何海濤的心中。經過報名、體檢、考試,他從同齡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空軍的飛行學員。何海濤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吃苦耐勞是他骨子里就有的品格。而且他又是重點高中的畢業生,學習能力很強。因此即使到了軍隊面對身邊很多來自大城市的同齡人,何海濤依然認為自己在學習飛行這件事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事實也證明,何海濤的天分和后天努力幫助他成為了第一批由學員走上崗位的飛行員。
軍飛生涯
生活中何海濤是個性格外向的人,但一說到飛行,他立馬就嚴肅了起來。在采訪中,他再三強調飛行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何海濤說:“飛行很好玩,但飛行不是玩出來的。飛行很簡單,但簡單搞不好飛行。”所以在每次飛行之前,他都會做充分的準備。
何海濤說:“雖說飛機一般是很安全的,但沒人能保證一定沒問題,所以我會對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做一個預案準備。”即使嚴謹如何海濤一樣的飛行員,飛行中也遇到過險情。他記憶最深刻的險情,發生在他飛初級教練機的飛編隊課目時。有過飛行經歷的人都知道,飛編隊課目對油門的使用比較頻繁,發動機很容易“停車”。“當時我和中隊長做了一個雙機急上升轉彎,飛機進入了正常狀態。但在達到最高點即將變向時,我發現長機越來越遠,其實是我自己的飛機拉力小跟不上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飛機在抖動,能清晰地看到螺旋槳的槳葉在轉動。”遇到這樣的狀況,何海濤意識到:“不好,發動機要‘停車’。”他馬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平坡度、保持狀態、對向機場、報告塔臺、通知長機,一邊調整油門使飛機維持在盡可能小的抖動狀態下飛行,一邊尋找迫降場。不過,何海濤發現飛機下方全都是山,沒有合適的迫降場。何海濤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調整飛機狀態上,配合著指揮員的提醒和長機的協助,他像哄小孩兒一樣把飛機“哄”出了山區,眼看進了機場,他決定做小航線著陸,最終飛機安全落地。而飛機剛落到跑道上發動機就“停車”了。事后,地面檢查人員發現飛機發動機9個氣缸中有3個氣缸淹電嘴不工作了。現在想想,如果發動機在空中就“停車”迫降到山區的話,后果簡直不堪設想。這次多虧了何海濤事先準備充分,提前意識到飛機的狀況不好,做出了正確的預判和果斷的處置,才避免了不堪設想的場面出現。
何海濤有這樣過硬的功底,在他看來最要感謝的人當數他的飛行啟蒙教員——初教機的師父。師父也就比他大四五歲,外向而不多言,博學卻不多語,技高但不自矜。他說師父的愿望很簡單,就是希望每個徒弟都比自己飛得好。
順勢轉身
現在看來,師父的愿望在何海濤身上實現了。在部隊飛了20多年,他的飛行絕對稱得上優秀,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和獎章。在他看來,在部隊飛行,飛行員的巔峰期是30歲到40歲,而在地方飛行,飛行員的巔峰期是40歲到55歲。所以2011年的時候,何海濤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自主擇業。何海濤覺得自己在部隊里的飛行已經過了巔峰期,也想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為這個領域做點事情。“我有飛行情結,在我沒離開部隊的時候,就有幾家公司找到我。部隊規定服役滿20年就可以自主擇業,當我服役滿20年后,就選擇了自主擇業。”而且為了盡快重返藍天,他選擇了零起步,離開部隊后很快就到地方航空駕校考取了執照。因為飛行經驗豐富,所以何海濤很快就拿到了商照。
至此,何海濤完成了軍隊到地方的轉變。此時,他不僅體會到軍隊和地方不同的節奏,而且還有不同的出發點。軍隊講的是服從命令,地方講的是效率和效益。但從體力和精力上看,民用航空所要求的遠遠比他在部隊時的少,他感到都很輕松,更能放松身心去體會飛行的樂趣。如今,何海濤正在自己的民用航空巔峰期,他說:“飛行初始時是比技術能力,到了最高層次就是比對飛行文化的理解。我的飛行目標很低,目前就是飛更多的機種,把我所飛過的機種飛精,達到人機合一,為我所用。”
通過和何海濤的接觸和交談,短短幾個小時,就能發現他是一個很外向的人,說話辦事風風火火。雖說性格如此,但是他卻絕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曾經有人說他在飛行上膽兒太大,因為佳寶飛機手冊中規定是不能做特技飛行的,但何海濤在研究了佳寶飛機性能數據后,再經過實地查看材質和飛機結構等,認為像橫滾這樣的特技動作是可以做的,最終他也完成了特技動作。不過,何海濤又常說自己膽子很“小”:“違章違紀的事我不會去做,飛行動作沒研究透我不會去做。我通過對所飛機型的研究,甚至自己編撰了一本《XX飛機飛行人員應知必會》,從飛行準備到飛行結束各個細節及現象都面面俱到地介紹到了,時時刻刻提醒飛行員們想要飛得上乘務必做到事事‘加小心’。”
何海濤眼中的飛行未來
對于近期頻繁的摔撞飛機現象,何海濤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很看好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前景,他認為在未來10年到15年,家庭飛機會像家庭轎車一樣普及。擁有私人飛機不是神話,個人學飛行也不再是遙不可期的夢想。但由于整個領域還在普及的探索階段,快速發展與法規制度完善程度的矛盾,人員素質差異與相應配套保障之間的矛盾,諸多因素導致還存在著波峰和波谷期。“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任何艱難險阻也無法阻擋私人飛行的腳步。”他感慨道。
對于私人飛行的看好,甚至讓何海濤打算親自踐行。在他看來,只要自己的孩子愿意學飛行,他就會親自教他們飛行。讓孩子以“其父善游”為傲,一直是何海濤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