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懷著敬畏之心去喝威士忌,尤其是高年份的威士忌。因為一瓶高年份的威士忌,需要釀酒師傾其一生去釀造。假使一位釀酒師45歲開始擔任總釀酒師,他只有身體夠好,才有可能喝到自己蒸餾的25年以上的酒。
威士忌存在的年頭不少了,但是威士忌拍賣的歷史并不久遠。威士忌歷史上第一次重大拍賣會是由克里斯蒂拍賣行在1983年舉辦的,會上壓軸的是一款1928年釀造的麥卡倫50年陳釀,它最終以1100英鎊的價格成交,創造了當時單瓶麥芽威士忌的最高成交紀錄。
一直以來,高年份的威士忌受到品樽客的追捧。但任何一位資深酒客,都不會簡單地說一款30年的威士忌優于20年甚至10年的佳釀。因為在他看來,年份之于威士忌,其意義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口感評比。一款陳釀數十年的威士忌,就像一位生活了數十載的人一樣,已有了成熟的性格、獨一無二的經歷。資深酒客品味這些老酒時,猶如文學家解構、再創作一個經典人物的一生。
雖然不能簡單地說高年份威士忌一定比低年份的好,但它們肯定更貴。因為歲月流逝讓它們變得更稀有。隨著市場存量越來越少,這些高年份威士忌一般都會成為收藏品,被擺在酒柜里俯視著來參觀它們的人。年份究竟賦予了它們什么口感,怎樣的變化呢?更溫順還是更挺拔,更柔軟還是更凜冽?而你又該如何品味、如何選購高年份威士忌?讓下面兩位資深品樽客來告訴你他們的見解。
我不迷信高年份,我只相信酒的特性
在李柔剛看來,不管年輕年份還是高年份的威士忌,并沒有“壞”酒之說,但根據不同酒的不同特性,它們是有區別的。“即使對一款5年的酒,我也沒有資格說不好。沒有喝過5年的,怎么知道8年的、10年的甚至30年的怎么樣呢?我覺得只有嘗過年輕年份的酒的人,才能知道它和高年份的有什么不同,才能嘗出不同的感受。”在喝過一瓶只有5年的齊侯門(Kilchoman)之后,他更加堅定了這個認識,“那種醇厚的口感讓你覺得它簡直不可能是一瓶只有5年的酒。”
而在李柔剛眼里,高年份威士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醇厚。因為工作的關系,他經常去蘇格蘭的酒廠。在酒廠嘗酒時為了嘗到最真實的味道,李柔剛想了各種辦法,其中最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攪。“因為酒在橡木桶里會分層,攪動橡木桶里的酒液是讓酒融合的很必要的手段,這時再嘗酒,口感更醇的下層酒液就會和上層酒液融合出最真實的味道。”
品鑒,費一番思量
采訪那天,李柔剛下午要去參加一款高年份酒的品鑒,吃午飯時他刻意沒有喝酒。“飯后一小時,食物消化開始有酶的產生,酒會很快被酶分解,能更好地回味酒的味道。”這個細節決定了在品高年份酒時是否能品出最真實的味道。
在蘇格蘭的酒廠,李柔剛有一次帶一位朋友過去喝酒,這位朋友也是剛接觸威士忌。看到好酒立馬饞蟲大動,拿到酒一大口匆忙下去。可是當天下午品鑒其他佳釀時,他卻怎么也喝不出味道了。李柔剛回憶道:“高年份威士忌的酒精度比較高,可能是大口喝‘腌’了味蕾。‘腌’了味蕾舌頭就會麻木。”他建議在品鑒時一定要小口品,因為喝高年份的威士忌是為了享受里面的味道,而不是酒精,只有小口喝才能感受到酒在舌頭尖跳的感覺。
李柔剛的俱樂部里有很多蘇格蘭艾雷島的威士忌,而在一樓的酒吧,隨處可見抽著雪茄,端著一杯高年份艾雷島威士忌的客人。李柔剛認為只要能合理搭配出平衡的感覺,就能讓高年份威士忌品鑒者喝出不同的感受。例如他自己,喝高年份云頂(Springbank)時喜歡配牛肉,喝一點和牛肉一起嚼,那樣口感會非常舒服,味道也會非常香。
懂一些常識
國內現在有很多的假酒,對于想在國內買到高年份威士忌的人來說,如何做到不輕易上當?
“來歷不明,瓶身上只標年份并無其他詳細信息的,往往就是假酒。”李柔剛的酒架上放著兩瓶一眼看上去很相似的酒,是他的一位朋友帶來給他鑒定的。圖案都是以鳥類為主體,背景是一座山的輪廓,整體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問題。但其中有一瓶瓶身上印著“scotch”,酒精度標的28%VOL。懂點威士忌的人都應該知道威士忌的度數不會低于40%VOL,當你了解這個常識的時候,就能很輕易地分辨出這是一瓶假酒。事后,李柔剛送了另外一瓶酒給這位朋友,而把這瓶假酒留在了自己這里,沒想到,今天訪問時派上了用場。
岳勇曾在拍賣會上拍到一瓶20世紀60年代裝瓶的雷迪貝瑞(Ladyburn)12年,現在每每拿起來看這瓶酒時,眼里依然充滿愛意。在他看來,這瓶酒雖然只在橡木桶里陳釀了12年,但是從釀造至今,歲月沉淀已超過了50年,自然也就可以稱為高年份酒。“有個朋友說他收藏了一些酒,我就問他,你有收雷迪貝瑞嗎?他說沒有,我說那你段位還不夠。”岳勇半開玩笑地說道。雷迪貝瑞酒廠現在已經沒有了,因此此酒更顯珍貴。岳勇認為如果想成為威士忌藏家,雷迪貝瑞算是一個標志。
在岳勇心里,高年份威士忌不同于其他威士忌最大的特點就是珍稀、昂貴。高年份酒多是酒廠千錘百煉出來的產品,所以產量通常很低。而且高年份酒往往備受藏家追捧,市場上流通量也少,在購買上難度較大。岳勇就曾錯過了一次絕佳的購買機會,當年他為此恨不得大哭一場。2013年下半年,有一個英國的好朋友告訴他,有位藏家要出手從1937年至1980年之間50瓶左右的麥卡倫(Macallan)珍稀系列威士忌,當時報價為200萬元人民幣。過了幾天,朋友開始催岳勇趕緊付款。“我這個人有個特點,越有人催我,我越想等等看。”就這樣,當時他猶豫了一下,然后當天這批麥卡倫珍稀系列就被一個香港買家買走了,最近那套酒的價格已經漲到600萬元人民幣。
50年還是18年,適合最重要
面對年輕年份和高年份,岳勇認為并不是年份越高就越好。而是要看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酒是否能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前不久,格蘭威特(Glenlivet)推出了溫切斯特50年典藏系列,岳勇親自到蘇格蘭的酒廠,在一個存放橡木桶的酒窖里品鑒這款酒。嘗過之后他感觸頗深,“雖然它有50年,但是喝起來非常雄壯,酒體很飽滿,很雄性,特別適合男性飲用。”
而亞伯樂 (Aberlour) 18年這款并不是年份很高的酒,在他看來卻顯得優雅、擁有成熟氣質,“它有自己不一般的特色。這款酒很容易喝,平易近人。有復雜的內涵,很適合女性喝。如果一個女孩子要學喝威士忌,從亞伯樂下手的話,對威士忌理解會不同。曾經有一個女孩喝過之后說,她找到了自己身上香水的味道。”同樣是18年,麥卡倫經典雪莉桶18年有著濃郁豐滿的高地產區特色。雪莉威士忌中最完整的郁香和悠長的余韻都讓它備受好評,就連全球威士忌品鑒大師麥克·杰克森也曾高度贊譽過它。
50年的還是18年的更好?在岳勇這里,沒有一定的答案,他覺得高年份的固然好,但有的年輕年份的卻也很值得一喝,對每個不同的人而言,適合最重要。
享受過程卻不拘泥形式
威士忌文化中注重分享,所以一定要和朋友或者感興趣的人一起來喝。而為了能夠喝到更多的好酒,岳勇創辦的中國威士忌達人協會經常會舉辦一些經典佳釀的品鑒會。在會上,所有酒的價格大家AA承擔,用這種方式讓大家喝到更多的高年份威士忌。
在岳勇看來,喝高年份威士忌一定要純飲,而且每喝一口都要記錄下來當時的感受。對于某些酒而言,醒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Single Cask(單一桶裝原酒,不與其他橡木桶的酒液調和,只從一個橡木桶取出直接裝瓶),最好用醒酒器來醒,紅酒的醒酒器就可以。“我第一次喝余市 (Yoichi) 20年的時候,覺得并沒有那么驚喜,就把它放置了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后再喝,就覺得太好喝了,所以我現在喝余市一定要醒酒。但是每個人對味道的接受和理解都不一樣,醒酒過程中,不時去嘗,體會自己喜歡的某一段的味道,就喝這一段的味道就行了。”
但歸根結底,岳勇還是覺得喝威士忌是一個自由的事情。在杭州,3年前的一個冬天晚上,有朋友請他吃當地很有名的豬肝炒面,就在路邊的小攤子。他們去的時候順便帶了一瓶波摩 (Bowmore) 25年,但那里連個喝酒的杯子都沒有。最后這款陳年老酒被倒進方形的泡沫飯盒里,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這么喝了。正好旁邊有一幫夜總會剛剛散場的女孩子,嘰嘰喳喳熱熱鬧鬧,感覺很美好。“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辦法,因為愛喝威士忌,所以找到喝酒的快樂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