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于宣傳思想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不斷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形成新局面。”
——11月2日,為期3天的全國高校宣傳部長培訓研討班在北京開班,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出席開班式并講話。
杜玉波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要重點在“融入”上下工夫,綜合運用教育教學、實踐養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傳等方式,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性,始終保持認識上的清醒、行動上的自覺,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要建好網、用好網、管好網,把網絡建設和管理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進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專項試點,推動以“易班”和“中國大學生在線”為代表的網絡文化品牌建設,不斷增強網絡正能量。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講好高校好故事,傳播好高校好聲音。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用足用好新媒體。
2014年11月3日 中國社會科學網
“過去,職業學校對畢業生的定位是一身藍工作服的產業工人;現在,學校要轉變觀念,要為中高端產業輸送技能人才。”
——11月6日,在成都召開的全國職業院校管理經驗現場交流會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魯昕直言:職業院校要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魯昕說,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使一線勞動者內涵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我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向中高端發展。職校要及時調整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提升面向一、二、三產業的人才培養能力。她提出,職業學校在培養學生時,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只傳授一技之長,更要注重文化素養、職業精神、技術技能培養,為人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魯昕透露,明年起,教育部將加強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撰寫質量和發布情況的監管,逐步提高質量報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與可讀性。同時,教育部將啟動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制度,還將委托第三方對中職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客觀評估。
2014年11月6日 新華網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創新驅動發展、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高端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延東出席11月5日在京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時強調。
劉延東強調,要深刻把握全球經濟科技競爭新趨勢,堅定不移推動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成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國家科技創新的倍增器和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的推進器。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解決好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圍繞經濟社會需求優化結構,堅持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著眼提升創新與實踐能力改革培養模式,把握好規模與質量、借鑒與弘揚的關系。要按照“四有”標準建設一支造詣精湛、德學雙馨的導師隊伍,突出科教結合和產學結合,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要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制度規范、強化監督責任,建立完善內部質量保障與外部評估體系,努力開創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2014年11月13日 求是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國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
——11月6日上午,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在同湖南大學師生座談時,勉勵當代大學生和廣大青年朋友立德、立志,成人、成才。
徐守盛對現場學子提出了幾點希望: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立足偉大時代,自覺把個人理想志向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緊密相連,同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緊密相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燦爛前景奉獻強大青春力量。
練就可堪大用的過硬本領。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既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既刻苦鉆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掌握真才實學,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鑄就創新創造的時代品格。把創新創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在創新創造中積累經驗、創造成果、實現價值。
2014年11月9日 中國共青團網
“新生研討課是一種注重趣味性與探討性、培養新生思維與學習方法的課程,教授知識并不是它的主旨。對于新生來說,培養探究精神、學會自主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計量學院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李海芬
“‘新生研討課’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中與高校間教育模式斷檔的問題。開課的教授學識淵博、人生閱歷豐富、科研資源信息廣博,通過研討課,教授們能引導新生學習探究真知的精神與能力,分享生活經驗,提供學科前沿信息。”
——中國計量學院教務處處長潘嵐
所謂“新生研討課”,是指由各學科領域中學術造詣高、熱心本科教學的知名教授面向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的小班專題研討課程,其形式以師生共同研究、討論為主,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識思政課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要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切實開好高校思政課;要將深化科學研究作為增強思政課教學理論闡釋力的重要支撐;要將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作為思政課建設的重中之重;要把服務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思政課建設的根本目標。”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
“高校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事關中國力量的積聚勃發,光明日報將全力做好宣傳報道,把高校專家學者的思想、觀點、著述傳播好、講述好。”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
11月13日,教育部、光明日報社聯合召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思政課教師代表40余人參加座談。
“中國的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試教育培養的是考生,是把有問題的考生教得沒有問題,越符合高考的標準答案就越是好學生。素質教育是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有問題,產生新的問題作為會學的開始。”
——浙江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陸國棟
“通識教育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生的知識和對專業知識之外的一些學科的了解,而是強調培養學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
通識教育,在中國當代教育的歷史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1980年代起,一些高校就開始了關于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探索,但直到近些年,通識教育才真正進入大眾視線。
“我國近千所高校開設工科,一萬多個工科專業,每年幾百萬工科畢業生,占整個高等教育總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工程教育卻因學生培養質量不盡如人意而常受詬病,比如動手能力不強、與行業發展脫節、創新不足等。”
——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孫禺
“今天,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正發生著飛速的變化,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這對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我們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更客觀的態度審視和思考我國工程教育未來的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
近日發布的《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以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認證作為重要數據來源,采用具有國際權威性的標準作為“參照系”,客觀地梳理了近年來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績以及與國際工程教育水平的差距。
“我最想提的建議就是希望能夠建立合理的免費師范生退出機制,只要繳納了違約金,入校后隨時都可以申請退出,這樣才能保證留下來的都是真正愿意到基層工作的。”
——免費師范生、東北師大附中教師刁均峰
“借鑒大學生村官的做法來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變免費為無息貸款和獎學金,到基層工作后由財政補償學費或貸款代償,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確保學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成長為農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免費師范生肩負著改善師資結構、提高基層中小學教育質量的重任。因此,免費師范生制度如何改進直接決定了政策的目標能否實現,也關乎免費師范生個人的職業發展。
“在高等教育領域,預防腐敗的重要抓手就是進一步規范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權力運行。”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博士宋偉
“科學預防腐敗的關鍵在于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首先著眼于制定權力清單,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著眼于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形成有力震懾,營造不敢腐的氛圍。”
——江南大學政府治理與廉政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徐玉生
日前,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高校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具體任務。《意見》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入手,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和不敢腐的懲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