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之畔的嘉興學院創建于1914年,目前已擁有90多年的辦學歷史,前身為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嘉興學院。學校按照“內涵發展、特色取勝、開放辦學”的戰略思想,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內涵、凝練特色、尋求跨越”的工作方針,不斷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近十年來,學院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精神,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載體、新模式。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提升大學生道德文化水平為重點;堅持立德樹人,全方位發揮課堂教學、校園文化、黨團組織、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綜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夯實德育工作基礎
學院以“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精神為核心,嚴格貫徹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努力探索大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針對大學生思想引領與成長服務開展了有益的思考和嘗試。
教師在課堂上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通過多年的教學相長和良性互動,師生之間感情深厚,學生之間溝通密切,學院氛圍和諧融洽。
“紅船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作為教育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嘉興學院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這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育人功能,堅持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實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紅色精神主題教育,開創出充滿嘉興特色的“紅船精神”品牌德育載體,并將其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拓寬了大學生德育工作范疇,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學院在每學期舉辦的業余黨校培訓中,開設“紅船精神”專題講座,全面追溯中國共產黨開天辟地的偉大歷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嘉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依托嘉興南湖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學院每年在大學生黨員、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群體中開展以“參加一次黨史報告會,瞻仰一次南湖紅船,聆聽一堂紅船黨課,重溫一次入黨宣誓,參加一次黨員奉獻日,作出一次先鋒承諾”為內容的“六個一”主題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培育一批又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學院利用假期著力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嘉興—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上海”系列“紅色精神尋訪”活動。學生足跡遍布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農民工子女學校,積極投身“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志愿服務。通過走訪、調查,學生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在實踐鍛煉的洗禮和奉獻精神的感召中品味成熟,堅定政治理想信念,激發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同走成才之路的責任和擔當。
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學院的紅色校園文化漸趨成形,搭建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立體網絡,增強了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效果日益顯現。學院“紅船先鋒營”校園文化品牌于2013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省身文化”傳播道德人文魅力
大學之大,不僅在于大師和大樓,更關乎大學精神。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陳省身以完美的人格和卓越的學術成就為世人景仰。作為一所與新世紀同行的本科院校,嘉興學院甫一問世就得到陳省身先生的關心和厚愛。1999年,在嘉興學院聯合升本籌建之際,陳先生受聘為學院名譽院長。2004年7月21日,陳先生應邀為學校題寫了“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十年來,學院充分挖掘陳省身大師這一獨特的育人資源,精心打造“省身文化”品牌,在全校范圍內營造“省身文化”品牌的大師風范,弘揚“省身文化”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道德傳承作用,精心培育學生道德誠信之素養、平和寬仁之形象。
“省身文化”品牌以“為人治學”為核心,以“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為根本,以“精神成人,專業成才”為目標,指引著學風、教風、校風的發展方向,“于無聲處默默育人”。
自2004年9月以來,學院著手在全院開展“校訓解讀”活動。通過立省身像、撰碑銘文、鐫校訓石、興建“陳省身紀念館”以及開設“省身講堂”、設立“陳省身獎”、彰顯“省身文化”品牌的精英載體,深刻提煉出“省身文化”品牌的三重內涵——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傳省身先生之厚德,修載物之長風;銘記省身先生“方正為人,勤慎治學”之遺訓,傳承學校九十余年辦學傳統;克己修身,道德垂范,完善人格,自強不息。
學院堅持在校報、電視、網站、廣播臺和宣傳櫥窗等宣傳媒體中持續不斷推送“解讀校訓”專欄,面向全校師生征集“校訓解讀”征文,廣泛組織開展“精神成人、專業成才”大討論,編寫以校訓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成人、專業成才》一書作為新生教育教材,每學期開展近1個月的學風督查活動,倡導師生組織“百篇經典”讀書交流活動,每年組織編著校訓解讀征文匯編,迄今已編撰《方正為人勤慎治學——嘉興學院校訓解讀》三輯。
經過十年的不懈探索,全院師生正逐漸形成一種與“省身文化”品牌氛圍相匹配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品格。全院師生自覺將校訓內化為思想信念、外化為行為實踐,爭先踐行和傳播“省身文化”,使校訓成為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核心校園文化價值觀。
2005年,學院學生胡建偉等人從“鳳凰助苗網”上得知湖南鳳凰山區貧困學生的處境后,決定以班級名義資助兩名山區孩子,這一行動最終演繹成一個學校的“愛心群體”行動,目前全校已資助100多名貧困學生。“愛心群體”以“感恩、責任、奉獻”的善舉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2009屆畢業生雷玲玲身殘志堅,下肢截癱的她完成學業后選擇網上創業,闖出了一條人生新路。2006屆畢業生嚴意娜熱心公益事業,募集120余萬元為甘肅貧困山區小學的孩子建造了一座“愛心橋”……“省身文化”的道德傳承作用體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近三年來,學院累計有282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2.6萬名大學生深入到山區、海島漁村進行支教、送醫、科技扶貧、普法宣傳、調查研究等活動。同時學院還積極參加全國、省級各類各項科技文化競賽,累計392人次獲全國和省級獎勵81項,涌現出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蟬聯三屆“浙江驕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浙江省十佳大學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屆感動校園人物等獎項和榮譽稱號。“省身文化”品牌也榮膺“2011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彰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