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長遠發展戰略的企業,想建百年的企業,不想退出市場的企業,都會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鼓勵中國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職教興國,中國企業責無旁貸。作為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曾提出這樣的疑問與思考:“如何做職業教育?怎樣才能把職業教育做好?”
2011年,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聯想集團成立教育培訓事業部,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已經與國內33家中等職業學校、42家高等職業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
王魯是聯想集團教育培訓事業部總經理,他說,目前聯想正在探索“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這種模式賦予了職業教育更多新內涵。作為民族企業,聯想正成為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
《教育與職業》:請問聯想在哪一年成立的教育培訓事業部,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王魯:怎樣做好職業教育是聯想參與職業教育責任與使命所在。聯想集團教育培訓事業部成立于2011年,我們致力于推動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將IT行業人才標準引入職業院校,進而引導職業教育體系的自我升級,構建創新的“教學+實訓+生產實踐”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教育與職業》:在中國,與企業建立合作一直是職教界的熱切愿望和美好愿景。但由于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以營利為主要目標,是否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企業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產生影響,所以企業在沒有相應激勵政策的法規約束的機制下,對合作表現冷淡。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我們為何會關注職業教育,并愿意與職業院校建立合作?
王魯:首先,職教興國,身為民族企業,聯想有責任、有擔當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其次,聯想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我們要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實用型技能人才;第三,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我們自2007年進入IT 職業教育領域,最初的目的是解決企業自身及合作伙伴的用人需求,我們很快發現,院校原有的課程體系與企業真正需要人才的能力模型存在很大的差距,于是我們決定與職業院校合作,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在與相關職業院校建立合作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在發展中存在諸多困擾:一是IT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學校課程體系如何跟上企業步伐?二是教師如何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技能水平?而聯想能提供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一是制定行業人才標準;二是制定課程體系和研究教師技術能力水平的提高與發展;三是研究教學法。我們研究職業院校的課堂教學,并提供實習、實訓、就業一整套人才培養計劃。
《教育與職業》:目前,我們已經與哪些職業院校建立了合作?
王魯: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與33家中等職業學校、42家高等職業學院建立了合作,這些院校大多是國家示范校。作為國家示范校,他們的管理者敢于創新、勇于探索,想與企業共同一起努力,共同推動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例如,我們與國家中職示范校——北京市商業學校合作的“一體化”聯想專班不僅為學生提供更為實用的學習內容和崗位工作實訓項目,新建了符合企業標準的3C實訓基地,還引入了豐富的聯想企業文化,將進一步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養教育的質量;此外一體化合作項目也為專業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和班主任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提升整體師資隊伍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教育與職業》:您認為選擇職業院校作為合作對象有哪些優勢?
王魯:一是職業院校體制較為靈活,在課程體系轉換、聘用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購買服務等方面靈活開放;二是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提升,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教學的條件和環境得到改善。
《教育與職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上,我們有何特點?
王魯:聯想在探索一體化人才培養,在職業院校開設了“一體化”專班。應該說,“一體化”賦予了合作班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師資培養和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維度合作的新內涵。“一體化”專班不僅為學生提供更為實用的學習內容和崗位工作實訓項目,還引入了豐富的聯想企業文化,將進一步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養教育的質量。此外,一體化合作項目也為專業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和班主任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提升整體師資隊伍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教育與職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職業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在提升職業院校師資隊伍教育教學水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王魯:我們的課程體系對此進行了科學設計,一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就是解決教師怎樣教的問題。我們的九步教學法直接跟美國接軌,教師在課堂上由過去“填鴨式”的教育變成激發和引導學生,實現由“演員”向“導演”的角色轉變;二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轉變,通過“建構主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溝通、表達等能力。
《教育與職業》:與德國“雙元制”相同,聯想與職業院校的培訓模式也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擔負培養人才的任務,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雙元制”不僅注重基本從業能力、社會能力,還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王魯:一切圍繞學生,根據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在我們的課程體系中,一是將企業的最新技術、業務流程和規范融入課程體系,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二是提高通過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三是通過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技術技能的可貴,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的課程體系既有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涉及行業、專業和崗位知識技能的學習。
《教育與職業》:據了解,聯想參與了“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項設計、競賽平臺提供和技術服務等工作。您如何評價這項賽事?
王魯:是的,聯想冠名了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既為企業和學校搭建起了一個合作平臺,和企業行業拉動,形成極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從而通過大賽實現專業力的建設,也給廣大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技能的舞臺。希望通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引導職業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才。
《教育與職業》:今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一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發布,明確了今后職業教育的路線和政策。其中,《決定》提出,“健全企業參與制度。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企業因接受實習生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多種形式支持企業建設兼具生產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對舉辦職業院校的企業,其辦學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求的,各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支持。”等等,作為企業,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利好政策?在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將在職業教育領域有何作為?
王魯:這些利好政策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參與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信心。在未來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形成更多規模化的專班,在PC、服務器、云計算、移動互聯等幾個專業做深做透。我們的創始人柳傳志先生說過:“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當我們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會迸發很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