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千萬,每年僅培養二三十名學生;學生出行坐飛機、住五星級酒店;上課有茶歇,免費提供咖啡茶點,畢業合格即可進入寶馬工作……這是湖南一所公立職業院校“寶馬班”學生享受的待遇。這層豪華的教學區域共斥資1300余萬元,其中校方支付600余萬元,寶馬公司支付剩余費用。(據《長沙晚報》報道)
企業“私人訂制”的“寶馬班”專為寶馬培養“準員工”,引發不少質疑。其中一點質疑是,“一擲千金”的培養模式是否必要、能否復制?的確,在當前環境下,國內很少有企業能像寶馬一樣“一擲千金”,提前搶奪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寶馬的豪華“私人定制”模式也很難在所有職業院校、所有專業中復制。但是,眼下“不能復制”不代表眼下“沒有必要”,不意味著不值得肯定。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實現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必須依賴大批生產一線的合格、高素質的實用人才。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極度缺乏此類人才。
近年來國家一直致力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而校企合作則是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必由之路,“訂單式培養”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民眾之所以覺得寶馬的豪華“訂單式培養”太過奢侈,是因為對職業教育尚不夠了解和重視。要知道,寶馬是成功的企業,當然清楚這筆錢花得值當。
事實上,在寶馬的原產地德國,大眾、寶馬、西門子、博世等知名企業花重金和學校聯手培養人才、儲備人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參與校企合作的德國企業除了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外,也為實習輔導教師支付工資,并給受訓學生提供每月500~800歐元不等的生活補助。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領跑”全球,“德國制造”之所以享譽世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在于此。德國學生青睞職業教育的原因也在于此。
我國當下的職業教育缺的就是這樣的“奢侈品”。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企業“豪華定制”多了,家長和學生自然就不會再盲目地崇拜學歷教育而輕視職業教育了,無學術熱情的學生自然會用腳投票,奮力擠進“豪華定制”的企業班,以圖將來享受“豪華”薪水去了。
企業的“豪華定制”多了,相關學校的品牌就響了,生源就不愁了;對企業來說,“豪華定制”也是企業長遠人才戰略眼光的體現。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必不能只著眼于和別人爭搶已經成熟的“桃子”,必要著眼于培育未成熟的“桃子”,以減少競爭壓力。
一言以蔽之,企業的“豪華定制”于企業自身有利,于學生有利,于學校有利,于提振民眾對于職業教育的信心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振興有利,這樣的“豪華定制”越多越好。